受邻近掘进扰动影响下的巷道支护设计优化
2021-08-09杨皓博
杨 涛 杨皓博
(1.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陕西 长武 713600;2.陕西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陕西 彬州 713500)
1 工程概况
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开采4#煤层,井下正掘进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根据工作面综合柱状图可知,直接顶为均厚6.5 m的砂质泥岩,基本顶为厚3.2 m的中粒砂岩,直接底为均厚1.5 m的砂质泥岩,基本底为厚12.5 m的中粒砂岩。
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为矩形断面,沿煤层底板布置,掘进毛宽5.5 m,毛高3.45 m,毛断面积18.975 m2,净宽5.4 m,净高3.2 m,净断面积17.28 m2。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时受邻近402103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影响,区段煤柱30 m,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原锚网索支护参数不合理,导致巷道底鼓,两帮收敛,顶板下沉量大,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可到550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可达510 mm,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问题亟需解决。
2 支护优化
2.1 原支护存在的问题
(1)巷道直接底为泥岩,在掘进期间,底板岩层遇水发生软化、膨胀,引起巷道底板变形,如图1。
图1 巷道底鼓变形图
(2)原支护材料中锚杆未配备减摩垫圈,导致锚杆预紧力不足。相同锚杆预紧扭矩下,减摩垫圈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锚杆的预紧力,能到起到很好的支护效果。
(3)回风顺槽顶板和两帮破碎段较多。原支护顶板和两帮锚杆间排距为800 mm×800 mm,但现场观测效果并不好。
2.2 支护参数优化
针对原支护的不足,选择改进支护参数,采用锚网索+W型钢带+槽钢联合支护,增加支护整体性。402104回风顺槽顶板锚杆间排距为700 mm×900 mm,共布置8根;两帮锚杆间排距为700 mm×900 mm,每帮布置4根;顶板锚索间排距为1400 mm×1000 mm,共布置3根。具体支护参数如下:
(1)顶板及两帮锚杆。采用Φ22 mm×2500 mm锚杆,每根锚杆使用MSZ23/60和MSK23/60型树脂锚固剂各1卷,配套使用托盘、螺母和减摩垫圈。
每根锚杆锚固力≥110 kN,帮部锚杆扭矩为200 N·m,顶部为240 N·m。
(2)顶板锚索。采用Φ21.8 mm×8800 mm锚索,每排打设3根,匹配托盘和锁具。每孔放置3卷MSZ23/60和1卷MSK23/60型树脂锚固剂,锚索锚固力≥300 kN,张拉预紧力≥210 kN。
(3)网片。回风顺槽顶板采用900 mm×1700 mm金属网,两帮采用规格800 mm×3800 mm塑钢网。相邻两张网片之间用铁丝进行固定,双排扣距为200 mm。
(4)W钢带。回风顺槽顶板W型钢带规格为BHW-280-3.0-5.1,匹配锚杆逐排打设。槽钢托梁:长度2 m、1.6 m的锚索孔距配套使用锚索锁具和托盘。2根锚索固定一根托梁,槽钢拖梁布置为“323”迈步式。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支护断面图如图2。
图2 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支护断面图
3 支护效果分析
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支护参数优化后,在巷道围岩500 m和700 m处各布置1个测点,监测巷道围岩两帮内移量、底鼓量和顶板下沉量。观测周期为80 d,频率为5 d/次。观测数据汇总得图3所示。
图3 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围岩位移曲线图
由图3可以看出,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在采取优化支护方案后,两帮内移量和顶底板移近量在一个月后开始趋于稳定状态,最终402104回风顺槽两帮内移量稳定在90 mm,底鼓量稳定在120 mm,顶板下沉量稳定在70 mm,为原支护巷道掘进初期顶底板变形量、两帮变形量的34.5%和17.6%。证明巷道优化设计效果良好,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4 结论
针对402104工作面回风顺槽受邻近402103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影响巷道变形严重问题,对巷道支护设计参数优化,加密了锚杆间距,增加了锚杆、锚索预紧力,围岩变形量大幅度减少,掘进速度提高,减少了维修巷道成本,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