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措施探析
2021-08-08丛亚丽
丛亚丽
(昌图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昌图 112519)
0 引 言
农村饮水安全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内容以及脱贫攻坚的重要指标,事关广大群众的生活幸福和生命健康,有效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使广大群众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彰显了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治国理念。近年来,昌图县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通过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明晰工程产权归属、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等手段,彻底解决了农村饮水收费难、维护难、水质差的问题,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了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探索出了适用于昌图地区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1-2]。
1 昌图县农村饮水现状
1.1 基本情况
昌图县地处辽宁东北部,介于E123°32′-124°26′,N42°33′-43°29′之间,总面积4316.46km2。
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有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211处,供水人数达到55.81万人,如表1。供水水源类型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取水方式为深井提水和引水库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设备主要有:取水设备、供水设备,消毒设备等,其中有消毒设备的工程111处;所有饮水工程均未配备水质化验室,现状水质等级为3级,主要超标指标为菌群、铁锰、硝酸盐(氮)。全县211处饮水工程水质经过检测,供水水质仅有个别不达标,其余全部达标。东部山丘区季节性缺水或用水保证率不达标,昌图县原规划剩余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3.89万人,其中水质不安全人口8.69万人,其他不安全人口15.20万人。
表1 不同供水规模集中供水工程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县农村分散供水工程68255处,受益人口23.88万人,全部为自建或无设施,这些分散供水人口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有少部分属于不愿意使用集中供水的人口。
1.2 现存问题
通过多年建设,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然而,受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财力限制,水源地保护不到位、水源保证率不高、水质不合格、建后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农村供水工程中普遍存在[3]。
1.2.1 水质保障方面
调查显示,全县水质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其中产生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有关。例如,部分地方天然水源含有超标的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成分,如铁、锰等;近一半农村居民供水方式为分散供水,为自建小井或无供水设施,直接取用河、湖、坑塘、池窖、井等浅层地下或地表水,大量污染源在水源周边普遍存在,例如农民生活污水、乡村企业“三废”、猪羊牛等牲畜圈棚、农家厕所等,此外人工取水的工具也容易遭受污染;此外,农村供水设施简陋,目前约占30%的农村饮用水没有水质处理、消毒设施。
1.2.2 工程建设管理方面
1)资金问题是工程建设的首要问题。省市县水利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一批建设项目留有尾工,应竣工验收的项目不能验收。
2)规划标准低,多数供水工程规模小,可持续性差。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只解决当时饮水不安全人口,大多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没有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规模化建设。工程建设时以单村工程为主,水源选择时以就近打井抽取地下水为主,供水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可持续差。
3)多数早期建设工程设施简陋,老化失修问题突出。昌图县2000年以前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大都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差、偏远、经济困难的村庄,工程建设投入大,国家扶持力度小,由于当时受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限制,供水工程质量、设计和规划要求低,管材多为质次、价廉的再生塑料管,管壁博后不均且内壁粗糙,管材与管件不配套且管径普遍偏小,施工工艺简单、粗略,工程质量较差。经长期的服役运行,管材自然老化、金属管件锈蚀等使得管网堵塞、渗漏、破损问题突出,已无法保证供水需求。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各行业用水需求量急剧增大,原设计供水能力无法满足现状所需,供水量不足。部分工程超负荷运行,大大缩短了工程寿命[4]。
1.2.3 工程运行管理方面
1)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昌图县2000年以前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大多采用的是村集体管理的方式,按人头缴纳水费,农民群众用水浪费,节水意识较差,用水秩序混乱,一般夏季出现下游污水、上游用水多,冬季用水有保证的情况;部分管理人员对供水设备性能认识不足,加之其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不高,在工程运行中造成设备出现不必要的损坏。个别村庄未严格执行管护制度或根本没有响应的管护制度,供水设施由村委干部兼职管理或者无人管理,因管理不善致使部分供水设施提前报废,或者使用寿命明显缩短;部分村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没有设专户储存,出现了钱有收入,事没人管的现象,或收取的水费乱支、乱花,做不到专款专用,致使很多工程维修时无钱可用,设备带病运转,大大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2)水费计收不规范。现行水费多以按人收取,水价很低,基本上只计取了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工程维修费、工程大修和折旧费一般不收取,因此没有积累,维修更新设备的经费无着落,供水工程普遍处于带病运行的状态。
3)水源保护措施不完善。现有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只取了简单的保护措施如安装井盖、修建井房外;未划定水源保护区并且缺乏有效的保护制度,也无人监管,水源地的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2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措施
2.1 完善水源保护预案
1)枯水年应急预案。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应根据来水情况分析,设计供水能力能否满足生活饮用用水需求,还应考虑生态、工业等综合用水。若无法保证现状用水要求,必须新增应急备用新水源。
2)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于有多水源供水乡镇,当其中一处工程出现水污染事故,则可由其它工程继续承担供水任务,并及时对产生水污染事故的水源地工程进行治污处理,尽快恢复水质,保证正常供水。对于供水水源单一且出现水污染事件的乡镇,要及时寻找新水源或启用备用水源,以最快的速度对水源地工程进行治污处理,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水质后供水。
3)供水管理应急预案。对供水水源严重短缺的实行控制性供水,优先保证生活用水。供水顺序为:首先满足生活用水,其次是生态用水、副食品生产用水,再是重点农业用水,最后是工业用水。采取分时段限量供水或周期性临时停产的措施控制主要耗水工业,贯彻落实水源地保护规划,不断降低发生水污染的概率,切实改善河流水环境,增加河流基本流量。
4)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流域统一管理机制。积极建设水污染预警预报和水源地优化配置系统,提高优化配置的科技含量与自动化水平,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配置动态监控系统,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使用效率。通过加强科技研究,提高中长期水文预报的可靠度、时效性和整体水平,科学调度水库水源保证枯水期供水。
2.2 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1)加快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将原地下水水源利用河流、水库替代,新建集中供水工程以及改造原有供水管网。条件允许时,对中西部现有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新建、并网、联网等措施,对东部新建塘坝、小型水库等工程,减少工程运行成本和集中供水工程数量,提高供水保证率及集约化管理程度[5]。
2)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工程建设。根据乡村振兴战略选择标准化、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重点乡镇建设试点,在中东部地区推进以河流、水库为水源的规模化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利用引嫩入白工程、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引水工程作为水源,充分发挥引调水工程功能,积极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快信息化、现代化技术和先进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力争在线监控、全自动制水系统在“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的应用;在水源水较差、处理成本较高的地方探索开展分质供水,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3)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城镇管网向外延伸,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集中供水率和供水保证率,确保农村供水条件的明显改善。
4)提升改造工程。对于人口流失较多、饮水条件恶劣以及自然环境较差的乡村,加强管护和维护现有供水工程,在保证基本供水要求的基础上不再新建供水工程。针对小型且不具备联网条件的供水工程,改进小型供水设施与装备,改善用水条件,完善净化设施和供水管网,合理利用有效的消毒方法,保证供水效率与能力的提升。
2.3 加快形成运行管理机制
1)参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体制,加快形成系统完善的企业式经营模式[6]。考虑企业经营理念,积极探索遵循经济规律的工程经营管理体制,实行透明化服务、独立核算、有偿供水的市场运作机制,以工程良性运行为目的、以利益驱动为扭断、以水商品买卖为手段,积极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杜绝吃“福利水”、“人情水”的现象。
2)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规模,采取适宜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集体建设管理向专业化运营、集中管理的转变。加快集中连片供水工程的良性发展、自我积累,加快推进公司化管理;加快实行原有工程产权改革,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落实管理权。彻底转变经营不有效、奖罚不分明、产权不清晰的局面,加快供水企业走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良性运营的道路。
3)加强水价核定和征收管理。要按照“优质优价、合理有益、成本补偿”的原则核定水价,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建立符合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其中,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的关键就是制定合理的水价。对此,要考虑农民承受能力、供水单位合理利润和成本补偿等因素,结合国家有关政策科学合理定价。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群众生活用水,要保证供水工程折旧费、维修费和日常运行费。积极推行“水费征收、水量、水价”公示制,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2.4 深化工程产权改革
1)为解决工程产权不清的问题,牢固坚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并结合建设资金的来源、功能属性和工程规模等因素,清晰界定工程产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拍卖给个人经营或实行企业化运作。例如,对于国家补助形成的农村饮水工程,其经营管理由镇水利站负责。
3)农户自用或自荐的小微型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制度,其工程使用权归个人所有。
乡镇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农村供水工程使用权、所有权的界定,在此基础上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最后由县人民政府审定、核准、颁发产权证书,证书载明工程所有者及其权益、有效期、服务功能、管理范围等信息。
3 结 论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是提供安全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彻底解决困绕多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兴建,不仅解决了农村居民生活饮水问题,改善了群众的生存环境,而且使供水管网化,避免了水资源受污染,保证了饮用水水质达标,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具有绿化、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此,各级部门要群策群力、推陈出新,实现处置有突破、技术有亮点、政策配套有保障,保证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