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里夫斯的风景过程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21-08-07张依
张 依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20世纪60年代新的设计观念不断涌现,对哈格里夫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地艺术家史密森的艺术作品“螺旋形防波堤”使他充分地认识到景观是随气候、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德·玛利亚设计的“闪电的原野”的造型在哈格里夫斯之后设计的拜斯比公园中得以转化和运用,彼得·沃克的极简风格的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哈格里夫斯。因此,哈格里夫斯致力于探索文化与生态之间的一种方法,即以物质性为本(physicality),从基地的特点看景观过程的内涵。他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著名的艺术流派,加入自己的认知理解,创造并诠释了一个新的景观环境。
从烛台角文化公园、辛辛那提大学的景观设计和坎伯兰公园改造等项目来看,哈格里夫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景观艺术与科学的典范,具有开放、多元、共生的设计内涵。在中国的设计作品有天津的海河彩带公园和常州新龙生态林等。
1 风景过程主义的内涵
风景过程主义是在满足自然规律和生态原则的前提下,运用自然过程并引导其发挥作用而产生一种设计。这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力实现最小干预的设计,是基于自然系统的自我更新设计。哈格里夫斯的风景过程主义注重的是人们与自然生态产生互动的过程,也就是“环境剧场”,这个舞台利用自然过程下生命的暂时性和能动性来完成设计,人类的行为在其中进行最低的干预,大自然中风、水、地形、植物、季相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景观要素,让时间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最终形成一种看起来并不“自然”的“自然景观”。达到了一种非常理想化的追求即“纯净的设计和纯净的图景”。
风景过程主义中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景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首先,要把自然演化和发展过程纳入开放的景观系统,哈格里夫斯关注现代景观所面临的后工业化社会的现实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景观艺术来解决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基地污染地块的修复、水源污染的治理、有限空间多重利用等问题,在设计初始重视原场地的基址条件。其次哈格里夫斯放弃了对景观全局的掌握,而是建立起一个框架,让自然界自发参与到作品的设计中。“只建立过程,而不是控制终端产品”这一方法可以使场地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优美的景观,看起来好像是没有经过设计似的,从而引入自然的过程,建立过程景观。另外要减少人工干预并进行适当的人为引导,哈格里夫斯也充分利用了自然景观要素。最后,采用开放式的景观设计,意味着不必限定于某一种固定的设计形式,而是采用一种开放的布局,他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无序,认为景观不是以往大众所认为的静态的,而是动态变化着的。
2 天津海河带状公园
2.1 项目背景
天津的海河带状公园位于天津市河海生态轴西部,公园面积33 hm2,整体平面呈带状,南北岸线全长1.65 km,东西宽约200 m(见图1,图2)。在海河公园建设时期,该项目周边还未形成成熟的商业空间和城市氛围,因此哈格里夫斯需要保证该项目在10年~15年仍旧保持良好的风貌,目的是优先吸引人们来到滨水公园和新城。因此公园从南往北设计了潮音寺、公园步廊、海河原生岛、丘林及河岸长草地、中央草坪、景观植物森林、标志性花园7个景观区域。沿河岸边设置河滨栈道、河岸湿地、天然森林、广场及绿荫长廊以及游艇码头等配套设施。带状公园与潮音寺、火车南站、蓝鲸岛等形成沿河外部的交通流线系统。该项目是天津市为未来新城发展营造的滨水景观空间,并具有水体涵养、城市绿地、蓄洪防洪等绿色基础设施的作用。
2.2 尊重基址,对场地不断考察
在天津海河带状公园中哈格里夫斯主要以水为纽带建立起城市与海河之间的对话,公园基地南北狭长,临近海河,宛如一条灵动自由的滨水丝带(见图3)。在此之前,天津水利局将海河防洪墙标高定为5.4 m,如此高度防洪墙的设立使得海河和城市的联系被分隔。根据海河年平均水位1.5 m,本项目协调有关部门将防洪墙高程调整为4.5 m,让河岸的生态重回城市的景观之中,通过不同的水位下展现不同的景观形态,并在场地中导入景观微地形的设计,塑造出高低起伏如自然形成般的坡地景观(见图4)。其中还利用海河的水流建造了放置模型船的池塘,其在冬天可转换为溜冰场,此装置增添了公园的功能与互动。
在项目的早期,哈格里夫斯参观了周边地区,了解了中国人如何使用公共空间和公园。这与他之前在西方所做的项目有所不同,大多数西方的公园都有很多开阔的草坪,可供人们进行休憩或者野餐。但在中国,公园更多的是承担散步、休闲等功能。所以哈格里夫斯在海河带状公园只做了少量的开阔草地,但做了很多丘林,并让小路在其中穿梭。哈格里夫斯在设计时尽可能摆脱具体的功能,只形成景观的“骨架”,让人们的活动轨迹形成具体的使用空间,以往静止的景观在此刻是运动变化着的,这样的设计更加贴合公园的使用者。
2.3 引入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干预
天津海河原场地是一块高度盐碱化的土地,在植被规划方面,尽量不引进或少引进外来的植物或者不适合盐碱地区生长的植物,最大限度地保留本土原生植物。经30年来的品种适应性研究,该项目已选定近万株乡土植物和白蜡、刺槐、红叶椿、臭椿、国槐、构树、栾树等乔灌木。因地制宜使用本土植物,完善生物资源多样性,打造盐碱地专类植物区,形成植物科普生态休闲基地(见图5)。该项目不仅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采用了大量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技术,通过由北向南的简单结构实现了绿色生态的平衡,景观节点组织了公园的空间顺序,并横跨了中央活动长廊,形成以自然为主的色彩斑斓的花园、互动式喷泉、艺术品以及可灵活使用的草坪用来进行娱乐、聚会和表演。项目完成后,他的设计并没有全部完成,还需要借助如水、植物、地形、季相等的做功,景观系统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为新城的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并吸引人们来到公园参与到与自然的互动中,促进公园的蓬勃发展(见图6)。
3 结语
哈格里夫斯的风景过程主义为包括天津海河带状公园在内当代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第一,在设计之初要对原有场地进行调研和考察,对现状有充分的认识,将理论结合实际场地的现实情况,根据该场地原有的资源进行更新设计,而不是机械的将理论付诸实践。场地设计中要将基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特征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实现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让景观艺术与科学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有效治理特殊场地的环境。
第二,引入自然过程,要把自然景观本身塑造得生机勃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扛得过糟糕的后期维护和不断变化的使用需求,使自然系统进行自我更新设计,绿道后期的维护成本一直是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的重点。在天津海河带状公园中,哈格里夫斯更多的是使用本土且适宜在盐碱地中生长的植物,既可以完善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又能够保证公共空间景观的生命力。
第三,在设计中要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尽量利用场地现有的、可再生的原材料,激发城市的功能感。让一个项目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怀念,人们就会自发地维护这个场地。
最后,开放式设计理念是根据景观环境功能的需要和生态变化过程而设计的,形成人与自然的互动。保持景观的常绿常新,既要让绿植搭配因地制宜又要为多种可能的功能留出空间,在后期的景观使用过程中,景观能够根据人和自然的变化而产生相应自然的变化。
随着景观设计研究的深化,自然科普、文化保护、生态教育、艺术展览等已成为景观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结合当地的环境,打造成一个集生态、艺术、观赏、商业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值得城市治理者和设计师们不断探索与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