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2021-08-07向婷慧钱东洋
向婷慧 钱东洋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城市交通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及街区道路的风貌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的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的交通道路所占的面积达到了城市总面积的30%,花费在通勤的时间也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大部分。因而道路景观便成为了人们感受城市文化风貌的一大重要窗口。除此之外,优秀的道路景观更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可以发挥防沙防尘、净化自然空气的效果,在美化城市中道路景观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现代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往往多注重交通功能的优化,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空间成为面貌丑陋、冷冰冰和缺乏生活情趣的堆砌体[1]。
1 道路景观概述
《交通工程手册》中指出,道路景观是指用路者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视野中的道路及环境四维空间形象。从驾驶者的角度出发,道路景观给人带来的是一种集合五感的整体感受。因此,道路景观并不只从美学视觉功能层面或是使用功能层面得以解释,而是结合区域、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复合体,是涵盖城市交通空间的自然及生态环境,在环境空间中的综合表现。
2 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对于如何保障交通安全的问题上,法律法规、道路养护、汽车设计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努力。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类显性的努力背后,是否可以通过环境改变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变驾驶员的状态,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高质量的景观设计,能够促进自然景观和公路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为乘客和驾驶员带来一种美感和舒适感[2]。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道路景观的设计表现对于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以及视觉效果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行为;从视觉作用的角度出发,不合理的道路景观会对驾驶员的行驶视野造成负面干扰,从而造成危险。道路景观有诱导驾驶员行为的作用,而高质量的道路景观应该是与自然相容的,讨巧的利用自然元素对于道路中的干扰信息加以屏蔽,适当的利用植物的不同色彩、气味以及雕塑小品的不同造型、体块等元素,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五感进行适当的正面诱导,从而营造轻松且舒适的驾驶环境,避免驾驶过程中因环境而造成的压迫感、恐惧感和压抑感。
2.2 独一性原则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趋同化现象较为严重,城市地域特点逐渐流失。一味地模仿甚至复制使城市空间变得单调、乏味,缺乏城市个性。而回顾历史,古有《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展现礼制思想。亦又有《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再现场所精神。可见我国古代的道路规划中虽不宽广,但一寸一尺都反映着当下人们的城市文化生活,可见交通景观是一扇窗口,展现着城市文化,而人们也通过交通景观感知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保留城市道路景观地域属性,展现城市文化,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南昌作为一座拥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在地理环境上,坐拥鄱阳湖;在历史文化上,承载着丰富的红色革命记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对此,立足于南昌地域文化的设计不仅是道路景观设计是否得当的检验,同时也是对于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再现。
2.3 生态性原则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早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道路景观中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为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两类。研究表明当背景噪声为40 dBA时,声环境舒适度基本可以达到一般水平;当背景噪声为50 dBA时,被试者表现为有点不舒适;当背景噪声为60 dBA时,声环境舒适度表现很差[3]。而往往交通流通量越大的道路所遭受的噪声污染也越大,因而如何从设计层面,利用地形及植物环境建立声屏障去消耗噪声的能量也是需要考虑的要点。同时汽车尾气也是城市空气污染和雾霾的主要来源,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截至2019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8.1%,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阶段性目标任务,但汽车仍是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而道路绿化景观作为城市道路污染的有力防护屏障,具有防治沙尘、净化空气、减轻噪声、美化环境等作用。因而相比于其他景观设计而言,交通景观设计如何基于此特性更加注重生态设计,是在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3 玉屏西大街道路景观设计实践
3.1 前期分析
玉屏西大街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内有高校17所、公司20所、科研机构19所以及技工院校6所,并贯穿整个经开区,连通广兰大道与庐山南大道,是经开区形象展示的重要区域。玉屏西大街现为无绿化带双向六车道,路面状况良好,由于道路年老失修,且缺少管理,道路中存在大量景观基础设施老化和电线冗杂的问题,且现有的景观设施类型单一,并在道路两侧有宽为5 m的杂草堆。总体来说,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如今的玉屏西大街的路面存在着行驶体验不佳、绿化景观较差等多方面问题。但随着经开区的整体发展和双港东大街道路的开发建设和重修,玉屏西大街的道路景观环境也逐渐受到重视。
3.2 设计实践
3.2.1 安全提升——安全性原则
设计针对道路原始的单一双向六机动车道进行改造和重新划分,人车分流的同时重新规划了道路两旁的绿地面积。最终划分为3.5 m机动车双向六车道;6 m中央隔离带;2 m非机动车隔离带;5.5 m非机动车道以及5 m的人行道。设计中考虑对于驾驶员的视觉引导,避免驾驶视觉疲劳,因而在道路中央隔离带和非机动车道隔离带中列植植物,以30 m为一段,不仅具有安全防护功能,并且兼具观赏性(见图1)。因此在植物配置上选用香樟、桂花树以及广玉兰作为主要乔木进行列植;金边黄杨、红花檵木及海桐球作为灌木;杜鹃、小雏菊及桔梗作为花卉种植。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乔木树干分支点高,不影响驾驶员视线;
2)具有防尘、吸附汽车尾气的作用;
3)植物品种不易过多,颜色不易过于鲜艳;
4)考虑后期维护人员的安全,应选取不易落叶的常绿阔叶植物。
3.2.2 场地溯源——独一性原则
交通道路空间作为城市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如何展现城市文化的场所精神也是在体现独一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设计中提取了江西“瓷文化”瓷器器皿的弧形线条作为道路两旁线性广场的平面分割线条,增添广场平面的节奏韵律。同时以传统色——蓝靛色为主色调进行铺地设计(见图2)。在人与自然长期的共处过程中,人们为植物赋予了种种人的精神品质和寓意,因此植物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象征、隐喻、花语等,不同植物景观的配置也具有丰富的情感积淀和内涵[4]。例如“玉堂春富贵”“梅兰竹菊”皆是美好的象征。具有繁荣昌盛寓意的杜鹃花作为江西省省花,置于道路中使人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感受着这座城的文化。同时,在线性广场中设计慢行长桥,阳光沐浴的四月杜鹃花开,慢行于桥上俯视这座城市的人们趋之若鹜的追赶着生活的节奏,是这座城所展现的精神。
3.2.3 生态注重——生态性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可有效地减缓噪声污染及空气污染,从而改善道路绿化环境。噪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扩大和城市建设的力度加大,对于城市的噪声污染也急剧增加,给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5]。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噪声污染,利用连续的灌木带以及乔木进行噪声削弱(见图3)。同时考虑到车行速度与人行速度的差异,对于中央隔离带、非机动车隔离带的植物以乔木种植为主。而对于斑马线、人行道周围的植物配以花卉组团进行设计。同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来进行种植,考虑植物的乡土性,并选取对环境要求低,满足滞尘、防噪、安全的树种,可有效地提高群落自适应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形成稳固的自我适应系统。
4 结语
城市道路景观是一座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集中体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致富,先修路”的时代早已过去。在满足基本通行要求的情况下,如今的道路景观设计需多方面考虑到其安全性、生态性及独一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艺术的设计。文章以玉屏西大街为例,立足设计原则,进行交通道路景观风貌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