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和诊断价值研究

2021-08-07吴成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良性肿块恶性

吴成侠

(临沂市交通医院超声科 山东 临沂 276002)

乳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在女性生存压力增加,生存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其发病率不仅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对女性的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按照乳腺癌的肿瘤形态对其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常规肿块型乳腺癌和非肿块型乳腺癌两类[2]。肿块型乳腺癌比较多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都相对比较典型,在临床上也有比较系统化的、明确的诊断标准,但非肿块型乳腺癌在两个不同扫查方向上没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局部结构改变,超声检查时缺乏影像学特征[3],使其诊断难度增加,误漏诊率相对较高。非肿块型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占比接近10%[4],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诊断,会对患者后续治疗造成较大困扰和阻碍,尤其是恶性病灶,如不能得到有效处置,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将55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诊断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鉴别良性病灶、恶性病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5例经病理诊断(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3±7.9)岁。病灶的直径在9~87 mm之间,平均直径为(28.1±2.2)mm。

排除超声检查中在不同垂直切面的扫查方向上有空间占位效应存在的病变;排除在超声图像上可以观察到存在明确边界形态,且与对侧的正常乳腺结构有明显区别的病变区域。

患者的各项超声诊断资料和病理诊断资料均真实、完整。

1.2 方法

检查仪器:美国通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LOGIQ F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其配套的频率为8 MHz~13 MHz的线阵探头。

检查方法: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双手举过头顶,将乳腺区域完全暴露,采用放射状和叠瓦式的多切面扫查法,对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情况、内部回声进行探查,并通过回声情况分析病灶的有无钙化以及钙化的程度。同时,对患者的腋下淋巴结是否存在异常增大进行判断(以淋巴结纵横比低于2,有体积增大、且淋巴门结构消失、皮质成分增多为“淋巴结增大”)。通过CDFI对病灶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并以Adler血流分级法对病灶区域的血流情况进行分级。当病变区无法观察到血流信号时,将其定义为0级;如病变区域可以观察点状血流信号,且在2处及以下的情况可定义为Ⅰ级;如病变区域可以观察到条状血流信号,数量在2~3之间,可定义为Ⅱ级;如果病变区可以观察到4根及以上的小血管或者网状血管,可定义为Ⅲ级[5]。

1.3 观察指标

统计55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各种超声诊断影像学特征,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不同征象对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不同征象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

55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病灶62个,位于左侧乳腺的病灶29个,位于右侧乳腺的病灶33个。经病理诊断显示,良性病灶占比为58.06%(36/62),包括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以及纤维腺瘤各25个、5个、4个、2个。恶性病灶占比为41.94%(26/62),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原位癌、导管内癌 、黏液癌各16个、4个、3个、3个。

2.2 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

62个非肿块型乳腺癌病灶中,共检出微钙化灶21个,微钙化灶的检出率为33.87%。其中,良性病灶中,检出微钙化灶4个,检出率为15.38%;恶性病灶中,检出微钙化灶17个,检出率为47.22%;恶性病灶中的微钙化灶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病灶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患者的病变区域回声情况,可见62个病灶中,共检出低回声病灶53个,检出率为85.48%,等回声或稍高回声病灶9个,检出率为14.53%。其中,良性病灶中等回声或稍高回声病灶的检出率为11.54%(3/26),恶性病灶中等回声或稍高回声病灶的检出率为16.67%(6/36),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患者的病灶后方回声情况,有明显的声影的共16个,检出率为25.80%;其中,良性病灶中,后方声影的检出率为26.92%(7/26),恶性病灶中,后方声影的检出率为25.00%(9/36),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病灶结构,可见存在结构紊乱的病灶共计23个,检出率为37.10%。良性病灶中结构紊乱的检出率为34.61%(9/26),恶性病灶中结构紊乱的检出率为38.89%(14/36),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病灶的血流分级情况,可见血流分级为0级的病灶23个,占比37.10%,血流分级为Ⅰ级的病灶21个,占比33.87%;血流分级为Ⅱ级的病灶18个,占比29.03%;未见血流分级为Ⅲ级的病灶。其中,良性病灶中血流分级为0级的病灶检出率为53.85%(14/26),血流分级为Ⅰ/Ⅱ级的病灶检出率为46.15%(12/26);恶性病灶中血流分级为0级的病灶检出率为25.00%(9/36),血流分级为Ⅰ/Ⅱ级的病灶检出率为75.00%(27/36);良性病灶中血流分级为0级的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恶性病灶,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各项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中不同超声影像学征象的检出情况比较(%)

2.3 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征象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效能比较

将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影像学征象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微钙化指标、血流信号分级指标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进行计算,可见微钙化灶诊断灵敏度、准确率显著低于血流信号分级。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超声影像学征象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效能比较(%)

3 讨论

本文回顾了55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征象,对其病灶的钙化情况、病灶回声、结构是否存在紊乱、血流信号分级情况进行了观察,并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对其进行弹性评分,结果发现,经病理诊断确定的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在微钙化灶的检出率、病灶的血流分级情况以及弹性评分的比较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这三项指标可以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以及病灶性质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其中恶性病灶的微钙化检出率显著更高,这可能与恶性病灶分化程度高有关;而原位癌患者的X线检查也可见明显钙化表现,证实病灶钙化与恶性改变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从诊断效能来看,微钙化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相对较低。从病灶的血流信号分级看,恶性病灶中血流信号分级为Ⅰ/Ⅱ级的占比(75.00%)明显高于良性病灶(46.15%),这可能与恶性病变通过释放血管生长因子,发挥促进新生血管生长,对病灶进行滋养有关,从病灶血流信号分级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效能看,其诊断效能均在60%以上,效果值得肯定。这两项超声影像学征象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中相辅相成,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超声影像学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依据,但其存在一定的误漏诊率,可与其他诊断方法联合应用来提高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良性肿块恶性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