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澧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初探

2021-08-07唐雨薇皮军马江卜昭俊苏华明雷刚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澧县保护地湖南

唐雨薇 皮军 马江 卜昭俊 苏华明 雷刚

(1.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湖北 武汉 430000;2.常德市澧县林业局,湖南 常德 415500;3.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自然保护地是中国自然生态空间中最重要和最精华的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美丽中国的象征,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是实施保护战略的基础,在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中占据首要地位[1]。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国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以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本文根据参与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项目,总结相关经验,提出思考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澧县自然保护地现状概况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常德市境内,洞庭湖西岸,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盆地过度的地带,全县水系丰富,有大小河流47 条,可划分澧水、四口两条水系。其中一级支流9 条,二级支流22 条,三级支流15 条,四级支流1 条。澧水水系在县境内有6 条,包括澹水、道水、涔水3 条一级支流,县境内流域面积781.75平方千米,干流境内长32 千米。四口水系有界溪桥、顺林桥和松滋所属的11 条大小溪河,其中一级支流5 条,二、三级各3 条,总流域面积570.8 平方千米。全县呈现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湖区等多种地貌,从西北部海拔1019.5 米的太青山最高峰,到东南部地区海拔高仅28.2 米的永和村,澧县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澧县县域内共辖15 个镇、4 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075 平方千米,人口91.9 万,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4 个,总面积14231.71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6.86%。涉及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包含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1 处;级别包含国家级1 处、省级2 处、县级1 处。分别为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湖南澧县天供山森林公园、湖南城头山省级地质公园、澧县北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表1.澧县自然保护地情况一览表

图1.澧县自然保护地现状分布图

二、澧县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

澧县现有自然保护地依据各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且各自然保护地之间无交叉重叠现象,但缺乏整体的系统规划设计,“抢救式保护”的特征明显,难免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边界不清;保护空缺显著;存在大量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居民居住区、成片人工集体商品林、城镇建成区等,致使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影响保护效能发挥。

(一)保护地边界不清、空间范围不合理

部分保护地在划定时由于初始数据基础弱、技术手段落后、档案管理不善,没有及时开展勘界定标等原因,导致边界不清。此外,由于划定时勘查条件受限,难以进行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和评估论证,将人口密集的村镇和保护价值较低的耕地、经济林划入到保护地范围(如城头山地质公园和天供山森林公园),这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也不利于保护地管理。与此同时,一些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没有被划入进去,影响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二)保护地体系结构不合理

目前澧县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各类保护地面积的50%,其他类型和级别的保护地面积比例低。自然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但实际上北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分布着大量成片居民,历年来开展渔业养殖和农田耕作等生产作业,生活污水、面源污染严重,难以因地制宜地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并带来一些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纠纷。

(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

部分自然保护地功能区划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未能按照不同保护对象和类型、不同人类活动及实际条件开展分区分类科学有效的管理。

(四)存在保护空缺

澧县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多种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因现有保护地空间范围不合理,造成仍有部分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没有纳入现行的保护地体系。如东南部的澧水河口区域分布着国家I 级保护鸟类黑鹳,国家II 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灰鹤、鸳鸯、黑鸢、雀鹰、红隼、东方角鸮等物种,是长江中游地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重要的栖息地,也是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保存着典型的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在澧水流域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它是洞庭湖水系澧水流域的重要生态廊道,也是澧县的生态、经济和文化走廊,对保障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安全和县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保护价值极高。

三、澧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针对澧县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按照新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和定位,在全面摸底、科学评估和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保护管理统一的原则,将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按新分类体系整合,合法合理调整冲突地块,纳入保护空缺区域,优化保护地边界,构建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一)科学评估

从原真性、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脆弱性等六个方面来评估澧县现有自然保护地的自然属性;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等四个方面来评估其的生态价值,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根据判定依据[5],确定现有自然保护地类型和级别。其中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的类型为湿地自然公园,级别为国家级;湖南澧县天供山森林公园的类型为森林自然公园,级别为省级;湖南城头山省级地质公园的类型为地质自然公园,级别为省级;澧县北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为湿地自然公园,级别为省级。较先前有变化的主要是北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因其先前保护级别低,保护地范围内存在大面积鱼塘和耕地,原真性、科研、观赏、文化低。

(二)合理调整

根据实地调查、科学评估结果,衔接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国土三调、林地一张图、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规划等数据,检查近年来环保督察、绿盾行动及其他执法行动的问题,科学调整范围,完善功能分区,着力解决历史遗留及矛盾冲突问题,同时本着“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的原则[6-9],合理纳入保护空缺地。澧县现有自然保护地调出1 公顷及以上永久基本农田2023.73 公顷,成片人工集体商品林336.03 公顷,村庄建设用地17.93 公顷,城镇建成区12.10 公顷,共涉及人口数量达1500 余人。此外,依据保护空缺分析结果调入保护地面积4670.10 公顷。

(三)优化边界

根据行政边界线、山脊线、河流岸线、交通道路线及房屋分布等情况,合理优化澧县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以便开展科学有效的管理。

四、结论与思考

立足澧县生态大格局,统筹协调保护和发展关系,整合优化后,澧县自然保护地呈现以自然公园为主、国家级和地方级相结合的保护体系,初步估算总面积达16409.14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89%。相比于整合优化前增加了2177.43 公顷。分别为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自然公园、湖南城头山省级地质自然公园、湖南澧县天供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湖南澧县澧水河口省级自然公园,面积依次为2692.09公顷、3069.30公顷、640.51公顷、10007.24公顷。着力解决了原自然保护地内存在的永久基本农田、人口、开发区、村庄、集体商品林、城镇等历史遗留问题,为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保护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自然保护地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生态保护红线又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0]。因此,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用地分类标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综合性自然保护地数据管理平台,以便为日后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决策提供参考。此外,科学编制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以自然保护为首要目标,依据保护对象、管理需求和人为活动等依法调整或编制相关规划,促进整个国土空间“人与自然和谐”。最后,协调生产生活和保护关系,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护地内涉及部分无法调出的居民,可以限定开展基本的不扩大规模的生产活动;针对保护地内仍然存在的部分耕地、静养池塘等实施退田、退养、还林还湿;针对已有的水电开发等项目,可以通过逐步分类处置方式有序退出。

猜你喜欢

澧县保护地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我国自然保护地法立法体系的构建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常德澧县举办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常德澧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工作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