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021-08-06刘涛
刘涛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建筑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建筑工程中,应进行质量把关,具体体现在混凝土质量以及浇筑和运输等方面,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业控制重点在于人工作业,人工作业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会出现人为失误或者效率不高的现象。为了顺应建筑业现代化的发展,建筑业中的技术使用率相应地也应该加以提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类型
1.1分段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显然分段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指的是在浇筑过程中进行分段且分层的浇筑,从下往上根据不同阶段实现一层一层地浇筑。该方式适合用于混凝土结构不太厚,但是面积较大或是长度较长的情况,可以实现整片的有效整合。每層的契合度也会因为厚度的降低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土层的牢固性。
1.2斜面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斜面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顾名思义在浇筑的过程中采取斜面的形式,与分段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类似,是从下往上的浇筑顺序。在该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使用中,需要注意其技术的适用范围,斜面分层的技术主要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结构厚度的情况,同时要求斜面分层的坡度不能大于三分之一。在浇筑的过程中,浇筑方向要存在一定的倾斜,也要注意振捣器的使用。为了保证振捣的均匀,对振捣器的选取以及振捣的时间也需要加以重视[1]。
2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当前新形势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效率高、绿色化、信息化的特点,但是很大施工单位依然沿用传统的混凝土技术,其在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上存在一些的弊端,导致最终的效益不高。第一,在设计方面,未能提前勘测施工现场,未对施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造成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难以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第二,在施工阶段,未能对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全面把控,造成施工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和标准,导致施工阶段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增加了施工的成本。第三,在验收阶段,验收单位的工作没有积极落实,未对验收的工程进行质量跟踪,导致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及时补救,严重影响了水工建筑的投入使用,不利于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2]。
3房建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相关应用分析
3.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建筑施工前期,要尽可能地运用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问题预防,降低建筑施工产生问题的可能性,有助于混凝土浇筑的顺利施工。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需要谨慎考虑施工的地段。将施工区域的气候环境考虑到施工中来,了解施工周围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以便房建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针对天气的不可抗力影响,建筑工程可以增加一些防护措施,人为地隔断混凝土与外界环境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减轻温度与湿度等外在因素对于混凝土施工的消极影响。在混凝土的浇筑前,对于浇筑的形式以及采用的模式要进行筛选与审核,使用对浇筑效果有益的浇筑模式,针对性地选择适用于混凝土浇筑状况的方式与专业设备,提高技术的利用程度[3]。
3.2混凝土配比和搅拌
在制作混凝土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保混凝土的比例配置。在试配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强度满足建筑工程实际需求,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的使用,避免在其中产生反应。通过对很多试验了解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地将水泥保持在每1m使用450kg,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而且,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还需要在这其中添加外加剂。在添加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比例的精准。所以,就需要有专业人员按照比例进行投放。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一些混凝土的体积非常大,所以在搅拌过程中应该采取不间断的方法,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3浇筑阶段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要及时做好混凝土浇筑处理工作。在混凝土浇筑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对于卸料高度要进行有效控制,对施工期间出现的材料离析现象要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通常情况下,卸料高度要将其控制在2m以下。在实际浇筑工作开展中,经常使用的浇筑方式有直管浇筑方式以及串筒浇筑方式。在对竖状混凝土搅拌材料进行浇筑时,要将高度控制在3m之内。在浇筑工作开展之前,可以使用砂浆或者水泥等,做好底部填充工作,填充厚度在50~100mm。在配比过程中,要结合浇筑高度以及实际情况展开,促使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提升,实现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柱子和墙壁间连接梁板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混凝土裂缝问题要进行充分考虑。为避免裂缝情况的出现,要对墙壁与柱子展开混凝土浇筑工作,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对空隙进行混凝土浇筑。采用该浇筑方式,可以实现混凝土与柱体、混凝土与墙壁之间的有效附着,减少沉陷裂缝情况的出现。如果梁板长度超过1m,要做好单独浇筑工作,促使混凝土浇筑质量可以得到提升[4]。
3.4混凝土的振捣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振捣工作时,需要严格地按照施工的要求和标准来提升实际工作的效率,并且还要严格的控制水灰比合理地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在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性的振捣,这样一来可以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效果,在振捣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振捣的深度和震荡时间,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由于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在当前建筑工程中通常都是通过泵送来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从而使得大体及混凝土能够满足相关的标准以及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少气泡的产生,使得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在实际施工时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有效了解和认识,严格地按照施工的流程来开展日常的工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效果[5]。
3.5混凝土养护
后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其对于施工质量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除了一部分预应力结构件外,可以采取自然养护的方式。比如说温度在5℃左右时,可以采取干性混凝土立刻养护的模式,采取洒水养护技巧对其进行均匀养护,洒水的时间长短与水泥的品种类型相关联。如果存在抗渗要求,则应该做好养护时间管理,保持良好的湿润状态,此条件下气温低于25℃,则应该在浇筑完成后的10~12h开始进行养护,方可达到最佳效果[6]。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处置,会缩短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必须要根据施工情况来采取正确的方法,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问题,让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涛,何继强.浅述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9):172,174.
[2]陈国辉.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建材,2020,46(12):117-118.
[3]赵丽静.对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7):116-117.
[4]王金瑛.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23
[5]侯典业.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186-187.
[6]许磊.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9,38(34):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