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营口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021-08-06王绍新綦玉红

新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床面喷雾水稻

王绍新 綦玉红

营口地区现有水稻面积61.63万亩,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稻栽培管理集成技术,使本地区水稻产量逐步提高,已成为北方水稻产量最高地区之一,曾经连续3年的“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均获得辽宁省水稻最高产量。由于我市水稻土质属于滨海盐土,盐碱较重,给水稻育苗和水稻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加强水稻综合技术管理水平,是水稻创高产的关键。

1 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秧

“秧好半年粮”,培育壮秧,提高秧苗质量,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关键,有利于插后“早生快发”,增强水稻抗逆能力,也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保障。

1.1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根据地力水平选综合形状好、产量高、抗性好、生育期合适的品种,种子纯度95%以上、发芽势85%、发芽率95%、含水量15%以下;浸种前选种阳光充足的晴好天气,将种子摊平,定时翻动,晾晒3天即可,这样利于氧气和水分向种子内部渗透,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也可以消毒杀菌,还可使种子干燥均匀,吸水速度一致,发芽整齐;50公斤水加入10~12.5公斤食盐,充分搅拌均匀配置成比重1.08~1.13浓度,将水稻种子置于盐水中搅拌后捞出瘪粒和草籽,可提高种子的净度,捞出的种子再用清水洗净表面盐分;25%氰烯菌脂悬浮剂3000~4000倍液浸种4~6天(时间因水温而定),每天翻动2次,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将浸好的种子摊铺在棚内,根据种堆温度适当倒堆,3天左右即可催出健壮的种芽,以破胸或芽长1~2毫米为宜,可提高播种后出苗速度。

1.2 苗床处理

选择适宜的菜园土或耕作熟化无杂草和除草剂的大田表层土壤;将营养土过筛2~3遍,细土粒径不大于0.5厘米,拌入30%腐熟的农家肥,按照使用说明拌入壮秧剂和调制剂各50%,充分混拌均匀后用农膜覆盖堆焖,同时将床土pH值调制在5.5左右;床面压实整平,使育苗盘与床土紧密结合,上下一体,利于秧苗生长发育,否则塘桥上水不接下水,既不利于出苗又影响苗期生长;本地区播种时间为4月1~10日,可根据自己的插秧速度错期播种;每盘播干种90~100克(相当于湿种子120克),每盘用土3.5公斤左右,铺土厚度2~2.5厘米,覆土厚度0.5厘米左右(覆土使用没加壮秧剂和调制剂的土),盖上即可;播种前2小时按照使用说明,用少量细土与苗床除草剂(丁扑合剂)混拌焖堆,播种覆土后均匀撒在床面即可;为了保证床面温度和水分,播种覆土后盖上地膜,待出苗后立即揭去地膜。

1.3 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温度控制在30~32℃,一叶一心至两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28℃,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期间注意防风炼苗;出苗前避免浇水,防止床面湿度过大导致除草剂危害,出苗后可根据湿度大小适当浇青頭水,“干长根,湿长芽”,坚持床面不干不浇水的原则,浇水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避免高温浇水;三叶期,每平方米床面结合浇水施入硫酸铵50克,移栽前追施“送嫁肥”,结合浇水施入硫酸铵50克。

2 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1 施肥原则

根据目标产量和水稻需肥规律,结合实际情况,为防止在水稻施肥中施氮量偏大,硅、锌等中微量元素偏少,所造成水稻所需养分比例失调现象,我们地区水稻生产总的施肥原则是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原则,降氮,稳磷、钾,重视硅、锌肥的施用。

2.2 施肥量

由于营口地区水稻产量相对较高,土壤盐碱较重,影响肥料利用率。所以,施肥量相对偏大,一般氮肥每亩纯氮17~18公斤(标氮80~85公斤),磷肥每亩纯磷 6~8公斤(磷酸二铵13~17公斤),钾肥每亩纯钾5~6公斤(硫酸钾10~12公斤),锌肥每亩施硫酸锌1~1.5公斤(缺锌不严重地块可以隔年施用),硅肥每亩施用有机硅钙肥25公斤左右,特别是低洼田块。

2.3 施肥方法

近3年来,本地区旱情较重,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到幼穗分化初期都是缺雨少水,不能在水稻养分临界期及时追肥,所以,要重视底肥和早期施肥,将70%~80%的氮肥,50%的钾肥以及全部的磷肥、锌肥、硅肥一次性作底肥全施入土壤中;低洼地快和盐碱较重影响缓苗的地块,返青肥可以使用含酸量高的调制剂每亩25公斤。

2.4 重视叶面肥

结合稻瘟病防治,在水稻破口期、出穗期、灌浆期喷三次叶面肥,一般使用0.2%~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喷雾,加速灌浆速度,提高千粒重,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

2.5 增施有机肥

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地力水平,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有机无机相配合,每亩施用商品生物有机肥50~100公斤,可以减少化肥投入10%~20%(主要减少氮肥)。增施有机肥可以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缓冲能力和抗逆性,又可以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不合理施肥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3 综合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

我市水稻品种相对单一,90%以上种植盐丰47,种植年限超过20年,品种抗病性降低,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水稻病虫害。一是合理搭配抗病品种,二是科学施肥降低氮肥使用量,促进水稻稳健生长、增强其抗逆性,三是建立健全病虫监测点,准确及时做好病虫害预报预测,科学用药。

3.1 稻瘟病

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近些年来由于品种抗性、施肥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致使本市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均有发生,个别地块发生较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稻瘟病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选择高产抗病品种;消灭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稻草;种子消毒,用1%生石灰浸种3~4天,再用清水浸2~3天,可消除种子本身所带病菌;提高栽培管理和施肥水平,控制氮肥使用量,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配合,严禁生育后期肥水过大;药物防治,防治苗瘟和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控制发病中心,防治穗瘟应在破口前2~3天用药1次,间隔7天后再用药1次,药剂选择40%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对水20~30公斤喷雾,或者2%春雷霉素水剂10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3.2 纹枯病

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我市属于北方老水田区,此病有加重趋势,对水稻产量有不同程度影响,轻者减产10%,重者可达40%以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打捞菌核,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氮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水分管理以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药剂防治用5%井岗霉素水剂200毫升(10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或者泼浇。

3.3 稻曲病

又称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穗部,危害谷粒,可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25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结合穗颈瘟防治一起用药,事半功倍。

3.4 二化螟

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主要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水稻收割时低割,秋翻稻田,早春泡田,春季之前处理完稻草等措施,可以杀死大部分越冬幼虫,减少基数;物理防治可以推广使用杀虫灯、二化螟性诱捕器,效果十分明显;药剂防治,每亩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克或每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

3.5 稻飞虱

主要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并丛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稻株中毒萎缩,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稻抽穗后可转移到穗部刺吸汁液,造成黑壳。每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每亩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克(养蟹田),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

4 提高水稻田间管理水平

4.1 正確搬运秧苗

软盘育苗起秧苗时,首先割断穿过渗水孔的根系,再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小心卷起托盘,秧苗运到地头后即可卸下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插、随起、随运,防止阳光下暴晒,失水枯萎,影响缓苗。

4.2  插秧密度

坚持“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根据地力水平选择适宜的插秧密度,株行距30厘米×13厘米或30厘米×17厘米,每穴平均3~4株,每亩基本苗数达5万~7万株为宜,一般每亩穴数1.6万穴左右为宜。

4.3 科学管水

第一,浅水移栽提高插秧质量。移栽时,水层保持在0.5~1厘米,移栽后,及时灌水保护,移栽后2~7天间歇灌水,切记不可长时间深水,导致根系、秧心缺氧形成僵苗或者烂根现象。第二,中水层促进分蘖。水稻分蘖期水层保持在2~3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有利于根系早生快发,提高分蘖率,植株生长健壮。第三,排水晾田,控制无效分蘖。水稻进入分蘖盛期以后(6月25日左右)及时排水晾田,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第四,深水层利于幼穗分化。水稻分蘖结束后,逐步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始拔节孕穗(7月5~10日),此时是水稻水分临界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此时必须深水灌溉,水层保持在4~5厘米,有利于幼穗分化。第五,干湿交替促进灌浆。水稻齐穗后进入灌浆期,水分管理以浅水为主,间歇短时期落干,有利于促进根系活力,加速籽粒灌浆,黄熟至成熟期干湿交替,前水不见后水,一般断水时间在9月25日(收割前一周)左右。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套完整的综合配套技术,任何一项技术环节出现不利因素都会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培育壮秧是关键,培肥地力、科学施肥是基础,绿色防控是保障,科学栽培管理是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床面喷雾水稻
鱼鳞状床面粗糙特性
能追光、充电、照明和喷雾的太阳伞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对瓦里安碳纤维治疗床面模型的评估
还原喷雾
淹没植物明渠床面冲淤及其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一季水稻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