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构建就业生态平衡为目标的基础上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021-08-06黄海

黄海

【摘  要】就业生态平衡旨在联系学校、毕业生个体、社会及用人单位4方面主体,构成以毕业生就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应合理调节就业个体与学校教育、就业制度、就业供需环境、校企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就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展。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应以构建就业生态平衡为目标,形成具有针对性、适应性与科学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与就业方向指导。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balanced employment ecology is to connect four main bodies, namely schools, individual graduates, society and employers, to form an ecosystem centered on graduates' employment. In this ecosystem, we should reasonably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employment and school education, employment system, employment supply and demand environment, school enterpri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balanc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mployment eco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the school shoul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balanced employment ecology as the goal, form a targeted, adaptive and scientific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and provide better education foundation and employment direction guidance for graduates' employment.

【关键词】就业生态平衡;就业指导工作;就业环境

【Keywords】balanced employment ecology;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employmen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7-0162-03

1 引言

就业是学校的毕业生在结束学业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如何有效就业,如何选择适宜的就业环境,如何适应就业岗位,如何在就业岗位中发挥个人能力,等等,这都是学校的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上便显得十分重要,以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从学校角度、企业角度与社会需求角度入手,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就业生态链,使得毕业生更加了解自身的就业需求与职业定位,更好地参与到岗位工作中,以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就业生态平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 就业生态平衡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就业生态平衡,是以生态平衡理念为基础,在生态平衡理念上融入了就业观念,通过联系就业主體即毕业生群体,在与学校、用人单位与社会的联系中,形成完整的生态结构,如图1所示。

在就业生态结构中,毕业生的就业应作为核心,以毕业生就业的需求联系不同的主体,形成不同主体间的相互交流与联系。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其需要起到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意识、岗位意识与专业能力的作用,更需要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毕业生个人能力与实力,更好地使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另外,学校还需要做好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协作,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途径与就业保障,毕业生群体在就业中可通过实习的方式获取岗位工作经验与体验,使得毕业生群体更加明确就业观念与个人就业定位,更好地选择就业岗位,发挥个人实力。所以就业生态平衡实际上是平衡多个主体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念,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以构建生态平衡为目标展开相关的教育指导工作,更能够保持就业生态平衡结构的稳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力量,并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3 以构建就业生态平衡为目标的就业指导工作概述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面向全体的毕业生,为毕业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从而在毕业生个体心理上形成对社会的适应性、对用人单位的适应性与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同时,需要以当前的就业制度与社会供需环境为基础展开教育指导,使得毕业生群体更加注重社会需求与个人就业间关系,更好地为自身制定职业规划,提高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意识。

3.1 就业环境的指导

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为有效构建就业生态平衡,需要形成对毕业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在这其中,又需要重视就业环境的指导。学校应以当下的就业环境分析,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形成不同角度的分析与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当前就业环境的优势与劣势,从而使得毕业生能够有效地对个人能力与就业岗位间形成相关性联系,从而减少毕业生的个人猜测,对毕业生个体对就业环境的错误思考形成纠正。当前,在毕业生群体中,对于就业环境大多未能形成全面了解,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之前,对于就业环境具有美化思想,未考虑到就业环境与就业市场的多种困境,所以可能造成盲目就业,失业率也随之增高。学校在就业指导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环境进行分析,能够转变毕业生的错误思想,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导毕业生形成对就业环境的全面认识,更好地规划个人就业路径与方向。

3.2 社会供需平衡的指导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应基于用人单位与社会需求展开,不能够一味地鼓励毕业生向同样的方向发展,这与社会的多层次需求相脱节。所以在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构建起就业生态平衡结构,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展开社会供需平衡的就业指导,鼓励毕业生多方向发展,在多个角度中探索和培养个人就业能力,以创新创业、技术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等多种方式,为自身提供更多元的就业途径,更好地维持社会供需平衡,既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够向社会提供相适应的人才支持。所以在学校就业指导中,还需要形成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认识,以社会供需平衡促进毕业生实现不同方向的发展与定位,为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3.3 就业制度的指导

毕业生群体在就业后需要接受企业就业制度的约束,部分毕业生个体对于就业制度的接受度较低,从而难以在企业工作中付出全部努力,也不利于毕业生群体发挥个人实力,更降低了企业人才质量。所以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应形成对于就业制度的指导,在学校教育中为毕业生群体培养良好的就业制度基础意识,使得毕业生能够形成对岗位、企业及社会的适应性,更好地接受就业制度的约束与管理。为此,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可借助与学校合作的相关用人单位的就业制度,开展案例分析与讲解,或通过企业实践的方式,提高毕业生对于就业制度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接纳就业制度,形成较好的就业适应性。另外,在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还需要提高毕业生对于就业制度的主动适应能力,包括企业就业制度、政府就业制度、学校就业制度等,形成与毕业生个体的平衡,提高毕业生个体对不同就业制度的适应性,从而达到促进就业生态平衡的目的。

4 就业生态平衡下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化措施

就业生态平衡理念下,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仅应面向毕业生、关注毕业生,还需要面向用人单位与社会需求,这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需要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不断优化与完善,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更好地维持就业生态平衡。

4.1 挖掘特色专业与专业群

学校就业指导应保持就业生态平衡,因此,需要满足不同就业市场的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需求,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模式上较为单一,仅通过系统的就业教育与指导工作构建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但在毕业生能力挖掘与就业市场开发上还未形成较好效果。所以在当前就业生态平衡理念下,就业指导工作需要以挖掘特色专业与专业群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扩宽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好地提高就业质量。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应具有目的性,需要根据学校的专业与社会人才需求,挖掘具有特色的专业,并为其指明就业方向与搭建就业市场,为不同专业的人才提供不同的就业途径,更好地促进就业供需平衡。例如,在食品专业中,可以挖掘食品专业特色,除了食品检测、食品生产,还能够培养食品营养、食品研发等专业人才,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群,为人才输出提供更多的方向。另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应具有针对性,在特色专业及专业群的挖掘中,應根据毕业生的需求展开,而不是盲目地挖掘毕业生群体及专业属性,以毕业生兴趣与毕业生需求展开的就业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够更好地融入毕业生群体中,更好地提高就业指导的实际效用。

4.2 就业信息反馈与就业跟踪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毕业生就业前期的教育指导,更需要形成对于毕业生实习实践过程的跟踪与反馈,及时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便于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的工作中更好地认识自身、了解自身的不足,并确定自身的就业定位与岗位需求。所以在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反馈,以阶段性就业信息反馈与全过程就业跟踪的方式,了解不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方向。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的方式,对毕业生在实习岗位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实习工作总结应包括毕业生对于就业岗位相关工作的了解、岗位工作内容及对岗位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最重要的是毕业生在岗位工作实习后的个人体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结合毕业生在岗位工作实习中的实际情况与个体体验,指导毕业生对岗位工作的满意度形成正确认识,从而更好地为毕业生岗位工作的进行提出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在毕业生岗位实习及就业过程中,学校可进行就业跟踪,对毕业生就业率、失业率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这有利于学校自身反馈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与优势,积极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不断优化与完善,更好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更好地为就业生态结构的平衡提供有力支持。

5 结语

就业指导工作是面向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中,还需要平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及社会需求的关系,所以学校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准确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达到事前指导、事中纠正与事后反馈的效果。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对于有能力但自信心不足的毕业生,能够提升其工作自信心;对于有能力但岗位不适感较强的毕业生,能够重新定位个人岗位工作方向。所以就业指导工作是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与引导,从而提高毕业生对于就业与岗位的认识,形成更加完善、系统的就业意识,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与就业环境,从而提升学校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段修磊,李永丹,夏阳.就业优先战略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0):155-156.

【2】徐炜.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04-107+112.

【3】宋莉,郑添华.论精准就业视野下的“互联网+就业指导教育”生态构建与运行[J].智库时代,2019(19):5-6.

【4】蒋瑾,高云刚.就业生态位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2):75-78.

【5】陈家颐.移动互联网技术视野下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2018(12):51-53.

【6】王洪东.以互联网+构建地方高校智慧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