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9—1999年苏联著名科幻文学插画艺术家及其作品浅析

2021-08-06吴子竞伊莲娜·康斯坦丁诺芙娜·布林诺娃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8期

吴子竞 伊莲娜·康斯坦丁诺芙娜·布林诺娃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苏联科幻文学领域内,涌现一批既年轻又优秀的插画艺术家,这些人在多年以后也成为俄罗斯当代前卫艺术的代表人物。从这些艺术家实践能力的成长以及获得在当代艺术领域内的地位的原因来看,成就这个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个人兴趣、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苏联政府的文化政策等。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诸如安德烈·索科洛夫、朱利奥·索斯特尔和尤里·马卡罗夫插画艺术的创作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技术与方法,对俄罗斯文学插画的发展起到了丰富与补充的作用。本文从当时苏联的社会环境、造型艺术、文学与艺术家等角度出发,采用风格分析的方法,对当时苏联盛行的风格简约但内涵丰富、通过抒发角色和作者的情感的形式保证读者阅读沉浸感的科幻文学插画进行基于文学史与艺术史的初步探析。

【关键词】科幻文学插画;未来主义画家;苏联未来派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155-05

【本文著录格式】 吴子竞,伊莲娜·康斯坦丁诺芙娜·布林诺娃.1949-1999年苏联著名科幻文学插画艺术家及其作品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155-159.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我国在文化艺术传播上的影响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与科幻题材相关的文艺创作的数量在近几年也开始增长,这也意味着我国科幻题材文艺作品的受众规模与影响力正在扩大。但现实的问题是,我国与科幻文艺相关的细分文化产业依然只依靠着少数创作者提供着最基础的支撑,这一点标志着科幻文艺这个文化概念在我国还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同时,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改变,以视觉艺术输出科幻文化的形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从当今的文化市场来看,我国的科幻文学与相关艺术创作者与西方较为成熟的文化工业体系同处在一个开放的增量市场中,深层次的说,这是一种与西方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竞争,从目前的形势看,我国虽然在科幻文化领域存在着少量现象级作品,但也很难说已经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某些条件下我们与当时苏联的科幻文学与插画艺术的发展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从吸引受众的角度看,科幻文学创作与相关的视觉艺术创作有着独特的联系,虽然与以前相比用以创作的媒介已经革新,但依然会遵循着某些既成的艺术规律,从长期来看这也对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科幻文学与插画的角度,对当时苏联科幻文学插画艺术家的成长过程进行研究,以此来为我国当代科幻文学相关的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书籍文本与插画关系的概念原则、苏联时期的文化政策、苏联科幻文学的文学创作环境以及相关著名艺术家的插画作品等方面进行基于艺术史原则相对系统的初步分析。在艺术作品样本方面,本文通过收集时间框架涵盖了1945—1999年期间的苏联出版的科幻书籍中的插画,把这些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按时期分成了几个阶段,并从插画本身与整套图书设计的角度,采用风格分析方法对苏联科幻书籍插画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艺术的对象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即这些复杂的对象和现象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因此选取了较为典型的俄罗斯当代艺术家,安德烈·索科洛夫、朱利奥·索斯特尔和尤里·马卡罗夫的作品进行了重点研究。

一、苏联时期科幻文学与插画艺术关系概况

根据俄罗斯现存相关文艺研究文献表明,在苏联时代对早期与科幻文学相关的视觉艺术的观点是,历来艺术的功能在科幻文学中的作用是图解说明而非表达与解释。这个观点反映了当时对科幻题材插画艺术最早的刚性本质的认识,即对社会的描述倾向以技术为主,而不是去试着理解并表达它。在这个观点上对科幻插画形成了一种认识,即科幻是一种迎合大众化趣味的知识,或者说是因为神奇的故事而创作的插画,创作都是为了引起读者对书籍的兴趣。当这种文字对插画的影响能力减弱的时候,科幻插画才变得更加自由,开始寻求的是个人的阐述,而不是机械性的图解。今天,它们与文字的联系往往是综合的,而不是各自存在着具体的特征[1]。

虽说书面文字会影响艺术作品,但艺术作品同样也会影响书面文字。这类似于现在的视觉概念构建,例如,曾经有一段时期在巴克·罗杰斯·卡金斯的影响下,科幻书籍中,对宇宙飞船内部有了诸如宽阔的布置、内饰的颜色以及各种建筑部件的细节描写,再比如佛莱士·戈登·雷蒙德在他的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观描写上开始应用当时现实中流行的服装元素。

在书籍的外观设计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书籍都是采用一种极简约朴实的外观风格。一方面,这种简约的书籍外观是当时苏联的一种深刻的观念,也是正是书籍作者和插画作者试图想传达的。另一方面,也是出版社处于再版的时间和支出成本方面的考虑。在画家与作家对同一本书籍的制作方面,画家和作家一样,遇到各自独特的创意仍然会相互间借鉴。这导致艺术家很容易从一种风格突然转变到另一种,这也取决于他们所为之工作的公司的审美趣味。这并不意味着具有個性的插图艺术的减少,相反由于当时苏联整体出版业产能的发达使得插画艺术的个性极为丰富。在前卫的的艺术家的作品中,书籍插画艺术与非书籍的其他媒介艺术之间存在坚固的联系,这些体现在风格和概念上。而且这种联系也丰富了插画作品,使得插画行业能够采用新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前卫艺术,特别是莫斯科概念主义[2] 。同时,苏联时期的插画画家对作品的创作与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与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当时它给出了一个全面的方法论,即如何在未来派绘画的框架中展现社会和政治的主题。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苏联时期科幻文学与插画艺术的关系是复杂与相互影响的,但总体上科幻文学的发展要优先于与之相关的插画艺术,即首先需要一种思想与语言上的概念构建才能为视觉艺术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同时这种关系也受到时代、社会也包括企业运营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它们也可以反过来去影响主流媒介艺术。

二、苏联科幻文学的发展

实际上,在二战胜利后,科幻故事在苏联的书籍中仍然很少出现。在1945年谢尔盖·别利亚耶夫以军事冒险小说的主题发表了《第十颗行星》,以及作家伊凡·叶夫雷莫夫也以同样的形式发表了小说《星舰》(1947年),为日后的宇宙科幻小说构建了许多基于理性的生活概念。1950年,鲍里斯·拉普诺夫在艺术论文集《来自宇宙深处》中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外星飞船的幻想理论,由此引起了苏联科幻故事的创作热潮。

但是,这一段时期所广泛传播的依然是基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科幻文学作品,基于构建苏联文化价值体系的需要,苏联文化部门对科幻小说的发展依然抱有比较谨慎的态度。当时的权威文学杂志中典型文艺批评文章认为:苏联的科幻文学必须关乎国家的未来,在时间间隔上,可以距离我们一二十年,也可以是几年。而一些文学家把自己和他人的定位放在了遥远的未来。这个错误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西欧科幻文学崇拜者的愿望,试图把苏联的文学引向同样的方式[3]。

但在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变化后,这种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1957年伊凡·叶夫列莫夫发了小说《仙女座的星云》,被认为是苏联科幻小说的重生。同时,1957年是苏联的特殊时刻。一方面,由社会改革引起的“解冻年代”,另一方面是首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对太空探索的巨大突破,这都使苏联人民对科幻式的未来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一时期,作家叶夫列莫夫的书籍反映了当时大众的乐观主义情绪。例如,在其作品《伟大的光环》中,描绘了遥远的未来共产主义太空世界[4]。

反常的是,在1961年尤里·加加林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出现了苏联某些宇宙主题科幻小说数量衰减的情况。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宇宙不再是一个宏大的梦想,从而转向了日常研究。然而,大众对宇宙科幻小说的需求依然存在,因此有时会出现一些相匹配的书籍,也自此,苏联科幻文学的文本内容与思想开始向着多元化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谢尔盖·斯涅果夫的宇宙叙事三部曲《人像神》,依然表现了乐观的共产主义理想;斯涅果夫的大量关于银河战争题材的小说,其中《银河侦察队》(1966年)和《侵入珀尔修斯》(1968年),被评价为“与苏联理想格格不入的太空歌剧”;奥尔加·拉里奥诺夫编写的中篇小说《阿拉米斯哨岗》(1967年),其重点在于对宇宙相关的不寻常的浪漫幻想;斯特鲁加茨基兄弟的小说《小孩子》(1971年),关注与异文明接触的原则性与道德选择;叶甫盖尼·沃伊斯金斯基的小说《普列茨克的星海》(1970年),讲述了对乌托邦社会进行改造的故事;谢尔盖·热梅蒂斯的小说《紫色星球》(1973年),讲述了在火星进行遗址考古的故事;基拉·布列切夫关于宇宙医生帕夫雷什的小说,讲述关于心理关系的可靠性。

可见在苏联时期,科幻小说的主题思想已经非常全面,且影响力直接作用于现今的大众传媒与电子娱乐作品中,在那时对苏联的插画艺术与前卫艺术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同时后期的多元化发展也造就了多位插画艺术家的不同风格[5]。

三、藝术家安德烈·索科洛夫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格的科幻小说中,索科洛夫是当时科幻文学插画最突出的代表之一。索科洛夫最初是莫斯科电影厂的布景画家,严格来说他最初的科幻作品并不是受到苏联科幻文学的影响。在其与苏联电影摄制组出国工作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美国幻想家雷·布莱伯利的反乌托邦小说《华氏541度》,基于对小说的喜爱索科洛夫试着将其画下来,并为书中事件做了很多生动的创意表现。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科索洛夫决定专注于科幻题材的绘画创作。

由于当时苏联航天事业的高度机密性,其创作的方法与内容是完全没有现实依据的,事实上,索科洛夫在宇宙题材的第一个作品确实是纯粹的幻想。之后由于影视相关工作的原因,索科洛夫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结识了绘图飞行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于是安德烈·索科洛夫和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开始进行联合创作,他们共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创作方法上,安德烈·索科洛夫依然试图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论。他曾多次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走访航空航天单位,比如他就曾经收集了拜科努尔宇宙飞船发射中心关于太空的所有资料。他经常向认识的宇航员询问:地球是什么颜色、有哪些色彩?他也请他的宇航员朋友将其基于幻想绘制的小稿带到太空上,如果可能的话写下他们的真实所见。例如,乘坐飞船“Salyut-6”的两位宇航员利亚霍夫和柳明就在小稿的空白区域写到:“可以清晰地看到云层放电,在云层之间的缝隙中,可以看到光亮。”当然这种创作方法在当时不可能是普遍的。

从绘画技术的角度看,画家索科洛夫擅长使用设想中的色彩去传达难以想象的世界,他的科幻插画不仅能表达出虚构的现实,而且能体现出他的思想。例如展示超空间、超行星爆炸、星系的中心。他的插画特点是具有很高的能动性,广泛使用艺术方法来塑造英雄形象。他的风格并不独特,但很容易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图1-2)。大多数艺术评论的观点认为,他的色彩与列里赫十分接近,其色彩的特点是十分纯净、响亮。

四、艺术家尤罗·索思捷尔

尤罗·索思捷尔是一名在俄罗斯艺术史中非常重要的苏联时期画家,他曾为自己的兄弟斯特鲁加斯基以及其他著名的科幻作家的书籍画了许多插画。从1957年起,他居住在莫斯科,在《知识》等出版社工作,致力于书籍和杂志的装帧设计。

根据资料显示,索思捷尔的同代人将其评价为一位哲学家、知识分子、思考宇宙原理的人,其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与内容也能够验证这些评价。虽然目前并没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相关资料,但从部分回忆与索思捷尔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使用的是一种基于个人幻想并去反映与解析自己梦境的创作方式。在这些基础上,加入基于自身艺术实践经验的处理手法来构建自己作品中元素的秩序。其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象征性,需要基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对其进行解读,例如,他的很多作品以鸡蛋为主题,象征了生命的初始,象征基督复活,象征旧约中的奇迹,象征古埃及的太阳,甚至是对胜利和死亡的象征。

今天,索思捷尔的很多优秀作品被博物馆和私人画廊收藏,包括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爱沙尼亚造型艺术博物馆、罗格斯大学博物馆(美国,新泽西州)、塔尔图美术馆(爱沙尼亚)。 他的书籍插画具有未来派风格,但与此同时,画家所表现的形式和线条通俗易懂(图3—5)。

五、艺术家尤里·马卡罗夫

在俄罗斯,尤里·马卡罗夫创作的书籍插画被热爱科幻的几代人所熟知。他是A.P卡赞采夫特聘的书籍装帧设计师,这也表明了他优秀的专业素养。在俄罗斯读者的心中已经将画家的作品与过去苏联的科幻书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画家的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书籍插画情节激烈、充满动感,所以,这也可能是吸引读者的原因。这其中对人物情绪的细腻感受可能与他参加过卫国战争,并在多兵种服役的个人经历有关,多部苏联艺术史对他个人经历的评价都认为他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在其作品的观感上也与目前普遍的评价一致,认为马卡罗夫的书籍插画十分生动并且传递出艺术家对书中人物的深刻理解。他的画面十分复杂,甚至很小的角色都表现出具体的情绪起伏,却使用非常简单的技法(图6—8)。

在二战后,尤里·马卡罗夫积极寻找自己的创作方向,从事一段时间的剧院美术的工作后,他接受瓦列金·卡塔耶夫的邀请为他的手稿《拥护苏维埃政权》做装帧设计。这项工作成为他新的职业生涯的开始。马卡罗夫在插画师的职业生涯中共设计了2000余本书籍的插画。作家乔治·斯卢瑟后将尤里·马卡罗夫作为中心人物,撰写了著作《非凡的幻象:通往科幻和幻想的途径》,这本书也是迄今为止对俄罗斯(苏联)最全面的科幻艺术理论化的探索。 斯卢瑟认为,以尤里·马卡罗夫为代表的苏联科幻艺术所建立的人类视觉的基本形象来自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其他艺术流派。也因此,科幻文学的美学方向影响了人类和人类经验的自我审美。这一目标是“在未知的现代科学中重新审视人类面孔或形式”[6]。

七、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苏联文学与插画艺术的关系、苏联科幻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部分有代表性插画艺术家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科幻插画不仅使用形式化的构图技巧与约定俗成的特定图式,还使用更有深度的风格与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艺术家来表达这一形式[7]。

也正是由于当时时代观念的特殊限制,这些科幻文学艺术家始终游离于当时苏联的主流艺术文化之外,因此在作品中具有一种普遍的恐惧和担忧的情绪,但也正是带有如此强烈的情感,使得他们的作品在简约风格中所希望传达的不仅仅是对文学主体的描述,还希望让读者沉浸于人物与自己的动态情感中[8]。

同时,从一种社会性的视角来回顾这段艺术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文化的发展和当代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由于苏联航天科技的突破使得苏联科幻文学与插画艺术的繁荣,让科幻文化被青年群体所认可。也是由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经济停滞和审查制度的收紧,使科幻文学转向了对社会的批判性和讽刺意味,使其后来成为苏联地下亚文化的组成部分[9]。这总体上反映了文化情绪和社会想象力随着社会的现实而变化。因此,我们更有理由趁着目前我国国力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有突破能力的时期大力发展符合我国特色意识形态的科幻文化与与之相关的视觉文化形式。

參考文献:

[1]Roberto R. Illustrating animals and visualizing natural history in Chamberss Encyclopaedias // Cahiers victoriens etédouardiens. 2018. No. 88. P. 48-56.

[2]Amirdabbaghian A.,Shunmugam K. An inter-semiotic study of ideology on the book covers of persian translations of George Orwells Animal Farm // Ilha do Desterro. 2019. Vol. 72. No. 2. P. 225-243.

[3]Kralj S.L.,Dvor??ak T. From visual identity to political act:the history of kirins illustrations for tales of long ago // Libriet liberi. 2018. Vol. 7. No. 1. P. 67-92.

[4]Kym?l?inen T.,Kaasinen E.,Hakulinen J.,Heimonen T.,Mannonen P.,Aikala M.,Lehtikunnas L. A creative prototype illustrating the ambient user experience of an intelligent future factory // 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smart environments. 2018. Vol. 9. No. 1. P. 41-57.

[5]Blewett 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obinson Cruso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8. p.268.

[6]Kabakov I. Orbis pictus. Childrens book illustrator as a social character. Tokyo: Tokyo Shimbun,2007.

[7]Menegazzi D.,Debus E.S.D. Childrens literature design: a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picture books // Calidoscopio. 2018. Vol. 16. No. 2. P. 273-285.

[8]武玉明.苏联语境下的俄罗斯大众文学[J].潍坊学院学报,2013(03):54-58.

[9]邱鑫.俄罗斯现代科幻小说体现的民族精神[J].芒种,2014(07):165-166.

作者简介:吴子竞(1988-),男,江苏徐州,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俄童书插画对比、俄罗斯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俄罗斯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研究、前苏联设计理论与设计史研究;伊莲娜·康斯坦丁诺芙娜·布林诺娃,女,俄罗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与艺术史、美术教育、建筑学理论与历史。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世纪俄罗斯儿童书籍插画艺术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0KY0504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