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2021-08-06黄晶晶

学理论·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社会主义

黄晶晶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更需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继续高举旗帜,展现立体、全面、真实的国家形象。从文化滋养、理论借鉴、现实需要的三重向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生成逻辑,坚守“讲好中国故事”助力国家形象建设、推进中华文化复兴、推介中国经验传播的目标导向。对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时代化、有效强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效助益培育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关键词: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6-00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1]21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34-35。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视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之一,并且要求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2]311。利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清扫盲区、消除隔阂,树立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生成逻辑

“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544-545。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其他民族、国家讲好故事的经验借鉴,立足时代潮头,回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化解文化冲突、回应观念碰撞、应对价值激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更好地更“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310,在大国外交的发展进程中双向推动思想理论传播和国家外交理论的发展。

第一,文化滋养:“讲好中国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根基。讲故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传承方式和文化活动,是思想文化传播中最为生动有效的形式之一。比如,有“不食嗟来之食”的诗人气节描述;又如,有“拔苗助长”“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等经典寓言故事;再如,关于良好美德方面的故事,“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庖丁解牛”等。这些“中国故事”无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易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故事形式阐释做人、做事、做官之理,以修齐治平的理想人格实现逻辑,首先强调“修己”,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体现在“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中,集中表现在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成为中国故事的“主讲人”,成为中国故事的“善讲者”。如毛泽东同志善于活用大量的中国历史典故,正如熟读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三国演义》中的“历史社会”和中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实社会”相结合,在现实和历史的对话中通过名著中描写的历史故事来撰写革命时期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今中国故事的“第一主讲人”,率先垂范,展示中国故事的巨大魅力。2017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收入109则精彩故事,从这些通俗易懂,寓意深远的故事中,领略到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的艺术,每一个故事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比如,“四知拒金”“要言妙道”“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等故事把大道理和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字里行间中就能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的标准;再如,“居安思危”——国家不断进步,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切勿“乐不思蜀”,用“三命而俯”的故事,警醒每一位共产党员要知道“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之理。真实的故事题材、立体的时代内容、全面的讲述形式,构建出客观的国家形象。质言之,“讲好中国故事”,是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经验所得的重要滋养后生发的对外交往的当代理论,贯彻并落实这一理论对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理论借鉴:“讲好中国故事”有着丰富的文明互鉴。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是在汲取已有思想精华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践,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理论创新的表现。这样的思想精华既包含产生于其他民族、国家的人类共通的手段方式,也包含产生于其他民族、国家的讲述故事的共同价值理念。世界历史发展进入近现代以来,资产阶级在资本逻辑驱动下,开启“世界的欧洲化”,后起国家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以所谓的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抑或美国模式为“标准模板”的现代化。西方社会基于叙事学理论,以故事为载体传播其价值理念、思想观念,影响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即这种基于扩大更多的市场维护其帝国统治的行径中裹挟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因素,同样影响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换言之,近代中国社会呈现出传统、现代、后现代交织叠加的压缩性社会结构特征,受到西方现代化观念的影响,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社会有机体理论识别西方社会讲述现代化理论故事的真实面目——同共产主义的竞争,以及其作为“非共产党宣言”的意识形态传播本质。一方面将叙事学理论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故事的形态让马克思主义“活起来”,以故事的形态让人民“听得懂”,以故事的形态让马克思主义“落得实”,发挥其真理力量,展现其思想光芒。另一方面以包容的心态吸收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西方故事,即便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存在诸多不同,但是中西之间存在关于人类发展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蕴含在一定的故事中,共产党人善于理性地收集西方故事、批判地讲述西方故事。

第三,立足现实:“讲好中国故事”有着紧迫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4]4。一方面,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擘画伟大复兴的根本方略首先要面对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5]74势在必行,而对内讲好中国故事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在人民内部体现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从国际社会发展形势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创造出“中国奇迹”的同时将世界社会主义推向新高潮,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在虎视眈眈中大肆宣扬“修昔底德陷阱”并将中国喻为21世纪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居心叵测给中国贴上“国家资本主义”的标签,制造“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的对立。在抗击疫情常态化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仍旧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中国之治”与“西方治乱”的故事,在国际社会上形成鲜明对比。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当今世界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现实发展愈加曲折,就越加证明创造诸多奇迹和荣光的“中国故事”的重要价值,共产党人要坚持显隐结合,敢于亮剑,讲好中国现实故事,推进大国外交新格局。

二、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指向

目标引领战略指向,战略激发动力。当今中国正崛起于世界,而大国崛起需要一个好的国际环境,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就要营造好自身形象,塑造“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途径,由此助力国家形象建设、推进中华文化复兴、推介中国经验传播。

第一,以中国故事助力国家形象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5]16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形象的重要论述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根本遵循。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借以叙事逻辑表达,展现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凝聚起蓬勃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完善,创造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和荣光。当前,中国已位于世界历史的舞台中央,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等字眼呈现在全球媒介信息中,但国家形象并未得到真实、立体、全面的展现,而因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空间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空间的价值激荡,资本主义世界往往以有色眼镜描绘中国形象,甚至肆意诋毁中国形象。由此,通过“讲好中国故事”途径,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讲好中国政治建设故事、讲好中国社会转型故事、讲好中国文化传承故事、讲好中国生态治理故事等,展现生动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机体,展现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发展秩序重建的大国形象,使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对中国的认识、评价更加立体全面。

第二,以中国故事助力中华文化的复兴。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赓续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统,凝结推进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的伟大力量的需要发挥中国故事的叙事模式。回望历史,中国故事始终把握文化复兴的时代脉搏,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文化复兴的宏伟征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激荡人心的深刻变革,中国故事满腔热忱地拥抱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讲述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鼓与呼,努力讲述属于中国人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辉煌、荣光。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故事更是承载着文化复兴的崇高使命。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中国故事的当下使命。质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故事更要始终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神圣职责,根植中华文化沃土,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努力培育和践行时代精神,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薪火相传、熠熠生辉,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创造未来,亦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故事与中华文化的内在机理,推进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文明类型”。

第三,以中国故事助力中国经验的推介。“讲好中国故事”亦是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经验的重要途径。讲好故事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既讲好的也讲问题,既讲优点也讲不足;既讲中国的制度优势,也要讲求知识于世界、讲文明互鉴。这就是说,中国经验的推介中以传输“好的”“优点”“优势”为主,但亦说明“问题”“不足”,避免其他民族和国家在发展进程中走弯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立国之路、富国之路和强国之路,使得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从弱到强,拥有分享发展经验的国家话语权和话语内涵。推介中国经验,尤其是其中包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现代化模式”,能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可能性,这样和平崛起的经验,亦为维护世界和平繁荣,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作如是观,当下“中国关键词”“读懂中国”“丝路百城传”等系列图书持续热销,为各国读者读懂中国打开“思想之窗”。中华民族正在以更好的故事为载体推介中国经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三、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

“讲好中国故事”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的理论需要而产生,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担当精神追求理论创新的现实写照。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时代化、引领我国对外传播的发展新方向、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维度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

第一,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时代化。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要牢牢把握坚持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中国共产党人以宏阔的政治视野和博大的使命意识,强调中国始终做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回答“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中国与世界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这种关系”的时代课题,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与完善,以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面对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始终坚持“两个维护”,葆有領导核心意识,坚持共产党人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讲好中国发展故事,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展现出大国风范。

第二,有效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巍巍中华五千载积蕴通达,滔滔江河亿万年弦歌不辍。文化自信产生逻辑上包含着以民族心理为视角的宏观维度的知、情、意、行,即认识本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内化本民族文化、践履本民族文化。不能对中华文化有全面的认识,盲人摸象般只触摸到中华文化体系中的“片段”,就此断定中华文化的性质,就此断定中国国家形象,这只能是虚假的认识,是片面的感性之谈,以此就不能达到真的认识,更不能有认同的逻辑、内化的逻辑和践履的逻辑。对于中国人民如此,对于世界人民更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应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向外辐射、绵延,温润其他民族人民的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依托,中国故事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6]465。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像经济、政治一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时甚至处于关键的位置。由此,创造、创新、创造性转化传统优秀文化,解构、建构、重构与其他文化资源,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养料,使中国故事有历史厚重感、时代新鲜感,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第三,有效助益培育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刻阐述了“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并在实践中亲自指导、大力推动培养时代新人。对于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点亮理想信念的明灯,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相继推出,在全社会广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回望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培育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再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培养“四有”新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表明党始终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给出不同的答案。“时代新人”内蕴当代青年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新使命赋予时代新人以新内涵新要求,当代青年需从“中国故事”中汲取成长成才的丰富养料,肩负起民族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重任;具备真本领,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民族复兴、国家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具备担当精神,以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顽强拼搏的奋斗品质、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四、结语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党要创新对外宣传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信息传播能力,宣传思想战线继续高举旗帜,展现立体、全面、真实的国家形象,“讲好中國故事”成为关键途径。“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蕴含奇迹、方略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展现从贫穷走向富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的生动鲜活的中国;就是要讲好蕴含筑梦、追梦、圆梦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故事,展现中国人平凡而勤劳、普通而伟大的精神;就是要讲好蕴含和平、发展、合作的中国外交理念的故事,展现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共同价值,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滋养、丰富文明体系、回应现实需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新纪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宣传思想工作社会主义
高校教师思想理论学习的思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