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语境下传统戏剧观演空间的设计创新

2021-08-06向伊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6期
关键词:南丰戏楼戏剧

■薛 娟,向伊琳

(1.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2.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戏剧与戏场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随着戏剧不断迎合当代人的审美与喜好向现代化发展,传统戏剧观演空间却未能跟随上戏剧发展的脚步,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功能和昔日的荣光,被人们淡忘在视野当中。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传统观演空间的改造与创新逐渐提上议程。

1 戏剧观演空间概况与面临的困境

中国的戏剧历经了上千年的变革,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黯淡,使得传统戏剧观演空间逐渐变成了无人问津的遗迹,伫立在中国的各个城市和村镇,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

1.1 戏剧观演空间的演变

中国早期的戏剧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有着“有感而发,张口就来”的特质。因此我国早期的戏剧观演空间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往往借助一些公共而空旷的活动场地,如山野、田地、广场;然后根据各个剧目的情景需要,来设置一个临时性的戏剧观演空间。随着戏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戏剧的演出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固定的观演场所,场所大多为人工修建而成的,如寺庙、戏楼、宅邸、市井、宫廷,大多为热爱戏曲的上层贵族和文人雅士所服务。在近代,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戏剧又开始慢慢走入了平民大众的生活,出现了用于日常休闲的茶楼观演空间以及戏园观演空间,成为当时动荡年代的人们躲避现实、消遣度日的一种方式。在现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各国文化相互交融,西方“镜框式”的现代剧院在中国遍地开花;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现代实景园林的观演空间(图1)。

图1 戏曲观演空间演变

1.2 传统戏剧观演空间的现状与难题

在当代,被国家文物局所保护的传统戏剧观演空间大体都保存得特别完善;而没有被国家文物局保护的传统戏剧观演空间,现存的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有年头的古戏楼和偏远村庄里的古戏台,在经受了多年风雨侵袭之后,都已满目疮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无法再具有观演空间本应具有的功能作用。目前,我国传统戏剧观演空间大多是历史文脉象征的体现,供人们观赏游览,体会古人豪情逸致的生活情趣;而只有少数被保存特别完好的戏楼具有观演功能,依然有当代的戏曲艺术家在传统戏剧观演空间里演出,但是现代演出的形式却受到了传统戏剧观演空间的限制。因此,如何采用环境设计的方法使传统戏剧观演空间适应现代的演出形式,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从济南南丰戏楼这一类传统戏剧观演空间的研究出发,希望能够找寻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去弘扬令人赞叹的国粹文化。

2 南丰戏楼中具体的环境设计构成研究

从济南传统戏剧观演空间南丰戏楼的研究入手,对空间布局、装饰元素以及采光进行分析,寻找出传统戏剧观演空间各个方面的本质与特点,为戏楼的改造与创新打下基础,从而在传统的戏楼中创造出具有当代戏剧观演形式的空间。

2.1 南丰戏楼的设计背景

在清康熙年间修建的南丰戏楼有百余年的历史。从它修建的目的来看,是用来祭祀祖先、祈求神明保佑的张公祠,而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戏楼。随着时代的变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南丰戏楼也随之改变,在历经了多次翻新之后,从以往的“娱神”的功能向“娱人”所转变,成为了现在伫立在大明湖畔为我们所见的南丰戏楼。

2.2 南丰戏楼的环境构成要素

2.2.1“观”与“演”的空间布局

之所以称之为观演空间,正是因为空间中既具有演出的场所,同时也具有观赏的场所。而在中国历史上专门为了看戏而修建的戏剧观演空间中,“观”与“演”之间的界限大多十分分明,因此笔者将从观赏空间、演出空间以及“观”与“演”之外这三个部分来浅析南丰戏楼室内的环境构成要素。

(1)观赏空间

观赏空间是观演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众观看表演的区域。在戏台的固定化演变过程中,戏台形制经历了三个阶段:露台、戏亭到形制成熟的庙台,并由四面观慢慢向三面观、一面观演变[1]。而南丰戏楼是典型的三面观的观赏形式,观赏区域大都在戏台演出区域的前方和左右两侧(图2)。

图2 戏楼布置图

在观赏区中又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散座区,供平民百姓观戏,座位较为密集,可容纳上百人;另一个是二楼的包厢雅座区域,主要是用于上宾观赏的场所,采用包间的形式,一个小间容纳人数不超过十人(图3)。

图3 戏楼观赏区域

(2)演出空间

演出空间是戏曲家传播戏剧文化、弘扬戏剧精神的重要场所。戏楼的演出空间大多位于建筑的中轴线上。在南丰戏楼中,演出区域在建筑内部两排立柱的正前方,不会使观众的视线被阻隔。演出区域在整个建筑中的占比相比于其他地区的戏楼来说并不算大,这是因为山东地区特有的戏曲形式,使得演出的规模都相对较小。中国的戏曲舞台始终存在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写意特色即以表演艺术为中心,舞台美术则有意无意地成为象征性或装饰性的空间[2]。南丰戏楼所设置的戏台多用于表演山东快书、相声、京剧、吕剧、豫剧、黄梅戏等,以上这些戏种所需人数都在十人以内,并且演出的表演形式对戏台的要求也不高,其规模大小受到了当地传统戏曲艺术形制的影响,同时戏台的规模大小又反过来限制戏种的选择。

(3)“观”与“演”之外

在戏楼中,除了观演空间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演出的区域。有学者将这些区域划分为演出空间的一部分,而笔者从环境设计的角度入手,将这些辅助区域单独划分出来,目的是为了更加明确戏楼的功能分区。在戏台正后方,有着供演员梳妆穿戴以及休息候场的空间;而戏楼一层东西两侧,有着由木隔窗分隔的空间,不仅可以用于安放道具器材,让戏剧乐队进行伴奏,也可以是曲艺家准备上台演出的候场区。

2.2.2 装饰元素在环境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非常强调实用性,建筑的装饰往往在结构构件上进行,如屋梁、柱子、屋顶等;从这种意义上看,传统戏楼的装饰构件不仅仅是装饰构件,其主要的功能还是结构构件。戏场从建筑功能来说,是一个为戏曲表演提供场所的公共建筑,其功能要求这类建筑具有华丽的装饰[3]。因此,在中国传统的戏剧观演空间中,装饰元素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结构构件上,这些构筑物既是建筑构件,也是装饰构件。

(1)装饰纹样与图案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图案大多都具有吉祥平安的寓意,这些纹样花纹绘制在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所,体现出了古人们对安居乐业、福寿安康、高洁品格的一种向往。自宋代《营造法式》一书出现了彩画作之后,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书中将在建筑构件上绘制的颜色与图案统称为彩绘,这些彩绘既可美化建筑,又可以保护木质构件,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使得彩绘形成了它本身独有的 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4]。南丰戏楼的彩绘画采用了苏式彩画的形式手法,屋梁中部所绘制的图案较为清淡素雅,多为“梅、兰、竹、菊”或山水花鸟画,画的边缘则用类似南方苏杭地区园林花窗装饰图案作为边框围合,具有秀气精美的特点,也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刚正不阿、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的赞赏与追求(图4)。

图4 南丰戏楼屋梁彩绘

在中部图案周围的纹样则具有北方皇家彩绘画的特点,采用回形纹、卷草纹等传统纹样,有着平安、吉利的寓意。承接瓦片的椽子头上,画了从佛教传入的万字纹纹样,有着功德无量、吉祥喜旋的含义(图5)。

图5 南丰戏楼屋梁彩绘图案

(2)空间装饰色彩

色彩在室内空间的处理上既要符合审美效果,也要适应人们的功能需要,色彩能够带给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寓意[5]。我国北方观演空间中的色彩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官员士大夫为了彰显尊贵的身份,都会在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有所体现。其中“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意义上讲,是皇权与尊贵的象征。南丰戏楼也体现出了北方皇家装饰色彩体系的重要特征即明艳而丰富的色彩。室内主要由朱红为主色调,再辅以钴蓝、群青二色为底色,用金色描绘纹样图案,给人一种富丽堂皇、华丽高贵之感。戏楼翻修后,增加了吊顶,每一块吊顶的彩绘与梁柱上的色彩和传统图案相类似,目的是为了使吊顶与建筑内部的风格更好地融合统一。

(3)窗棂与木门的装饰形制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和窗都起着装饰美观和重要的采光作用。中国传统门窗木雕文化历史悠久,在古代时期,设计师就善于将工艺美术的技术应用到雕刻装饰中[6]。所以我国古代的门窗大多是运用传统图案来进行雕刻装饰的,又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都是砖木结构,所以门窗材质大多是用木材雕琢而成(图6)。

图6 南丰戏楼木门形制

南丰戏楼的木门主要位于南北两边的出入口以及室内分隔空间的隔挡处;窗户则主要位于前后门的两侧以及二楼包厢、山墙处。门窗的装饰都采用几何图形重复排列组合而成的镂空造型,没有过多繁缛的装饰(图7)。不仅具有古典韵味使其能融入中式景观当中,也体现了结构的美感。

图7 南丰戏楼窗棂形制

2.2.3 自然光与人造光的交替

(1)自然光的运用

南丰戏楼是由木构筑建成的室内剧场,在明清时期,白天采光主要通过镂空的门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其中主要的光源来自于二楼包厢雅间的窗棂。窗棂在墙上横向排列,贯穿整个戏楼的南北进深,使戏楼从观赏空间到演出空间都能够拥有很好的采光。一层东西两侧区域的窗户布局和二楼的一样,都是通过贯穿南北并且整齐排列的长窗来进行采光的。镂空的木门也增添了室内的亮度,在戏楼南北两侧有四扇木门,北侧的木门将光线引入观赏区域,而南侧的木门则将光线引入后台,使曲艺家能够有很好的光线去弄妆画眉及穿戴行头。

除了门窗的采光以外,前人在建筑形制上也为采光做了一定的考量。南丰戏楼采用的是悬山式的屋面,南北向的屋脊与东西向的屋脊形成了高差,产生了三角形的山墙,再用木 隔窗安置在山墙部分,既能使光线进入室内,又能够隔挡风雨(图8)。

在南丰戏楼近代的翻修进程中,山墙处从室内看虽然保持着以往的形制,有木隔窗的填充,但建筑外部却用砖将山墙填充(图9)。

图9 建筑内部山墙

这可能是基于保护木窗不受风雨侵蚀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电灯的运用使得自然采光变得没有以往那么重要。

(2)人造光的运用

在室内环境设计当中,灯光的营造布局,是提升整体室内氛围,烘托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人清楚感知周围环境的方法之一[7]。灯光不仅可以给室内提供照明,同时还能够渲染文化氛围、传达文化内涵。翻修前的南丰戏楼采用的是一款西式吊灯,虽富丽堂皇,但很难融入整个中式的室内氛围中(图10)。

图10 翻修前的西式吊灯

建筑翻修后,在内部增加了吊顶,用于安装吸顶灯。吸顶灯采用方形,与吊顶的方形相呼应,将现代灯光与建筑整体氛围相融合;又采用冷色的光,营造一种天井采集自然光的视觉效果。建筑内还有一些装饰性灯光,采用中国传统灯笼的形制,既能融入整个大环境,又能烘托古典氛围(图11)。

图11 翻修后的方形吸顶灯

在戏台上,现代灯光的采用相比明清时期用灯火渲染舞台氛围更加丰富、变化更多。灯光的编排都是经过设计的,可以随着戏种不同,用不同的灯光来渲染氛围,与现代剧院所采用的灯光呈现的舞台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

3 传统戏楼的现代创新

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南丰戏楼之后,针对性总结出了传统戏楼中的利与弊,再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观念,找寻到解决各个弊端的方式,将传统戏剧观演空间的优势做到最大化,从而推动传统戏楼的发展与创新。

3.1 传统戏楼的利弊

中国传统戏楼从建筑形制上看,是一个厅堂式的观演场所。而南丰戏楼则是将厅堂式的戏场加上了屋顶,有了边缘界限,使其室内化。作为一个小型的室内观演空间,建筑面积和结构层高并没有像现代剧场那样大,因此能够很好拉近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到演出的情景中去。此外,观赏空间采用的是非固定式座椅,使得戏楼具有多功能的特性,不仅仅只是用于观演的功能空间。如果将座椅按顺序陈列摆放,戏楼还可以是餐饮空间;将座椅收纳起来,以往用于观赏的空间则成为了一个空旷的活动场所(图12)。

图12 用于活动的空旷场所

但由于场地面积的限制,使得观赏的人数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演出。同时传统戏楼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现阶段主要是作为游客参观、欣赏戏剧的建筑,“观”与“演”的界限被清晰划分开来,但是其他区域的功能划分不明确,很难进行大的改造变动,就算翻修也只是增加一些装饰部件,无法突破原有的格局。

3.2 空间改造与未来展望

3.2.1 空间的改造

根据南丰戏楼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南丰戏楼进行了空间上的改造。针对戏楼人数限制的问题,计划加大观赏的空间区域,将一层楼东西两侧的后台区域的中间部分去掉分隔木门,改造成为观赏区域。改造后台中间的部分,首先是因为这个区域能很好看到戏台的演出,使观众有很好的视觉体验;其次,后台区域南北两端的视觉观感不佳,北端区域又是两个后台区域的连接处,所以这两个区域依然保留后台区域的功能,北端可用于演员上场的候场区,南端则用来安置器材杂物(图13)。

图13 一层空间改造

二楼包厢的面积较小,在容纳桌椅板凳后,人员通行的通道较窄,人们一旦入座便很难再进出。所以将二层的观赏区域的面积向建筑中部延伸,增加了一个供人们进出的通道(图14)。

图14 二层空间改造

除了室内观赏空间的延伸之外,还可以将室外的空间加以利用(图15)。

图15 室外空间的利用

将演出区域向后门处延伸,打造一个台框式的观演空间,外部的功能则从活动广场变成了外部的观赏空间,打破了戏楼有限室内观赏空间的局限,给了观众更多的活动区域。为了减少观众视线的阻隔,将两扇对开门换成现代的折叠木门;将戏台用折叠屏风分隔,不仅可以用于阻挡视线,还形成了正反两个演出空间,使戏楼成为复合型的观演空间,可以根据戏种和想要营造的效果来选择表演空间。

3.2.2 未来发展与期望

(1)观”与“演”界限的消除

戏剧观演空间的时代适应性以及多用途的使用问题,使我们把以往“观”与“演”之间明显的界限逐渐弱化,而开始朝着更加具有功能灵活性的方向不断发展。演出空间不应该只局限于戏台之上,而应该将演出空间延伸至观赏空间中,使观众更加近距离去欣赏表演,加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联系。美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他认为“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最后的交流是空间的交流,作为场面组成者同时又是场面观看者的观众的交流”[8]。我国早已开始探索“镜框式”之外的观演形式,出现了实景园林观演空间形式。2018年在苏州沧浪亭上演了《浮生六记》(图16),是我国首次上演的沉浸式的现代实景园林戏剧,这种形式能够使观众身临其境融入戏剧情景之中,解决了观演空间面积局限性的问题,使人们能以最近的距离去感受戏曲文化带来的美。

图16《浮生六记》实景园林戏剧

(2)未来技术的融入

电力的出现使我们的照明方式发生了变革,而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在现代观演空间中,计算机智能控制对复杂的舞台机械、设备、布景、灯光、音响的智能控制,诸如升降乐池、升降舞台、旋转舞台、点式布景、升降反射板等先进舞台技术广泛应用,给舞台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铺平了道路[9]。在传统观演空间中也可以根据空间的特点和对“戏”的目的的需求去采用一些智能技术来进行氛围的渲染,更好满足人们的视觉观感需求,从而更好去传达演出者所想表现的精神文化[10-11]。

4 结语

通过现代的设计视角去改造和创新传统的戏剧观演空间,不仅能提高传统戏剧观演空间的利用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传统观演场所的空间分布、色彩装饰、灯光布局等方面,在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底蕴和演出形式的情况下,根据当代的戏剧观演的种类,因地制宜地对传统戏楼进行改造创新,给传统戏剧观演空间单一的功能,附加更多使用方式,形成复合型的观演空间,打破“观”与“演”的界限,使观演的场所更加多变、更具趣味性。其次,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更好的渲染演出氛围,增添戏剧的独特魅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戏剧、喜爱戏剧,并去思考当下振兴戏剧文化的路径与方向。这对推动戏剧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南丰戏楼戏剧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有趣的戏剧课
来了南丰不思归
省音协赴鄱阳、南丰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戏楼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