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2020国际雪联滑雪世界杯医疗保障情况分析

2021-08-06马骁王佳宁陈拿云任爽时会娟敖英芳杨渝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云顶救护车医疗保障

马骁 王佳宁 陈拿云 任爽 时会娟 敖英芳 杨渝平,2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医学关节伤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运动医学科(河北张家口076350)

滑雪运动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1]。大众滑雪运动中,每1000滑雪者日损伤例数为0.6~1.37[2-4]。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面对的受伤风险会更高。据报道,在滑雪世界杯中,每100滑雪者赛季损伤例数可以达到36.7和36.2[5,6]。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有12%的运动员至少受伤1次,接近于2010年和2014年冬奥会的受伤概率[7]。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赛事举办地之一张家口市也迎来了更多的国际国内滑雪比赛。2019-2020雪季张家口承办国际国内赛事39项,其中国际赛事18项、国家级赛事8项、省市级赛事13项。这些赛事的举办,一方面是对比赛场地的考察,另一方面也是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全面检验。Watanabe 等[8]对2017年札幌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医疗服务进行分析时发现,47%的运动员使用过医疗保障服务或者理疗,并且超过一半的代表团没有团队医生陪同,其医疗事件遭遇率很高。这说明大型冬季运动赛事的举办可能将带来大量的医疗需求,不光是处理比赛中的损伤,理疗康复等需求也会明显上升。目前国内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滑雪比赛医疗保障的经验也相对匮乏。

本研究回顾分析参加2019-2020 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以下简称“太舞站”)和2019-2020 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云顶站(以下简称“云顶站”)的运动员损伤及救治情况,结合赛前的相关医疗保障部署,旨在初步探讨滑雪比赛中的常见损伤情况和医疗保障安排,为今后的赛事提供经验。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张家口市崇礼太舞滑雪场、云顶滑雪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以下简称“崇礼院区”)和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进行。在滑雪世界杯训练和比赛期间,雪场为运动员们提供了相应的医疗保障。当发生受伤事件时,护士记录所有受伤患者的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和损伤类型等。医师对伤者进行应急和初步医疗处理。受伤相对较严重的患者,如骨折、脑震荡及内脏损伤、韧带损伤等,则由医疗站配备的专用救护车立即送往最近的三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本次调查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编号:M2019456)。

来自15 个国家的90 名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运动员参加了太舞站的比赛。来自11 个国家的58 名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运动员和52名单板滑雪U型场地运动员参加了云顶站的比赛。

本研究共收集了16例受伤较严重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9 例(56.2%),女性7 例(43.8%),平均年龄21.8± 3.9岁。

1.2 方法

对16 例受伤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和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进行总结。制定具体的分类标准[9]。受伤部位分为:①头颈部;②膝关节;③手腕及手指;④脚踝及脚趾;⑤腰臀部;⑥下肢;⑦上肢;⑧肩背部;⑨胸肋及腹部。损伤类型分为:①挫伤及外伤;②关节和(或)韧带损伤;③肌肉、软组织损伤;④骨折及骨裂;⑤脑颅震荡及内脏损伤;⑥其他。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进行描述统计。

2 结果

2.1 受伤情况

受伤人数占运动员总数的8%(16/200)。在16 例受伤运动员中,6例(37.5%)来自太舞站,10例(62.5%)来自云顶站;10 例(62.5%)被送往崇礼院区,4 例(25.0%)被送往一附院,2例(12.5%)在现场得到救治。

从受伤部位来看,头颈部受伤6 例(37.5%);膝关节受伤5 例(31.3%);肩背部受伤5 例(31.3%);胸肋及腹部受伤4例(25.0%);腰臀部受伤1例(6.3%)。

从损伤类型来看,关节和(或)韧带损伤7 例(43.8%);挫伤及外伤6例(37.5%);脑颅震荡或内脏损伤5例(31.3%);骨折或骨裂4例(25.0%);肌肉、软组织损伤2例(12.5%);其他1例(6.3%)。

2.2 医疗保障情况

太舞站和云顶站的医疗保障情况基本相同,云顶医疗保障团队增加了1所医院,医生、护士、司机和救护车的数量也相应增加(表1)。训练及比赛期间4大组换班时间根据“竞赛日程”及赛场医务官和指挥部沟通调配。

表1 医疗保障情况

场地救治的流程见图1。其中伤情的判断分为三级:一级为轻微的扭挫伤;二级为稳定的脑震荡、稳定的骨折或肩、膝关节韧带拉伤;三级为威胁生命的、不稳定的脑部损伤或休克。训练及比赛日期间,比赛场馆至少拥有2辆救护车,1辆救护车停放于比赛现场山脚下救护车专用车位,另1辆救护车停放于固定医疗站救护车专用停车位上待命。如果有救护车因运送伤员离开,待命救护车由医疗保障指挥部统一调配替补。

图1 场地救治流程

3 讨论

滑雪运动在速度、爆发力和平衡感等方面对运动员有较高要求,因此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据报道[10],单板U 型场地滑雪、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的国家级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均在70% 以上。从损伤的严重性来看,2006-2007和2007-2008雪季世界杯高山滑雪比赛中81.2%的受伤导致了相应的训练或者竞赛缺席,同时30.8%的受伤导致了超过28天的缺席[5,11]。

不同部位的受伤概率不同。Flørenes等[5]的研究发现,膝关节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35.6%),其他依次为腰臀部(11.5%)、手腕手指(8.9%)、头面部(8.4%)和肩关节(6.8%)。膝关节的损伤高发与滑雪运动的姿态有密切关系,向前摔倒时胫骨的外展外旋可以导致膝关节过度外翻和扭转,而向后摔倒时重心突然下移也会加大膝关节损伤的可能性[12,13]。专业运动员和大众休闲爱好者相比,跳跃更为频繁、高度更高,膝关节更有可能受伤[14]。有研究发现,在世界杯比赛、欧洲杯比赛以及其他国际性赛事中,受伤部位最多的是膝关节,其中以前交叉韧带损伤最常见[15]。本研究中,5 例(31.3%)膝关节受伤患者中,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 颅脑外伤是滑雪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teenstrup 等[16]对7 个世界杯赛季的受伤情况进行汇总后发现,受伤的2080 例运动员中,245 人(11.8%)为头部/面部受伤,其中神经系统损伤/脑震荡最常见(81.6%)。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运动员的后仰或者俯仰摔倒主要对头盔后部产生冲击(单板滑雪中占比69%,自由式滑雪中占比40%)[17]。本研究中4 例运动员受伤后出现了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震荡和短暂的意识障碍,为应对高发的颅脑外伤,定点医院均有颅脑外科专家值班。

从损伤类型来看,关节和(或)韧带的损伤占比最高(43.8%),其次为挫伤及外伤(37.5%)和脑颅震荡或内脏损伤(31.3%),同时有5 名运动员(31.3%)出现了多处损伤。Taunton 等[18]对2010年冬季残奥会医疗服务进行总结后发现,医疗事件中最多的是肌肉骨骼类损伤或疾病。竞技性高山滑雪损伤最多的是关节伤和韧带伤(47%),其次是骨折、肌肉拉伤、挫伤、冲击伤[15]。本研究中的结果和上述文献一致,这提示骨科也需要重点准备,赛场的医疗保障资源中增加担架和夹板等的数量是必要的。

为确保两站比赛的顺利进行,赛前制定了详细的医疗保障方案。首先,设置赛事医疗保障指挥部,负责所有医疗保障工作的人员、救护车调配、院前转运、院内救治及信息传送和汇总工作。第二,设置赛场医疗官2名,全面负责比赛现场伤员伤情判断、下达转运命令及整体赛事现场医疗救护工作。第三,设置FOP 医疗小组,配备2 名急救医生(含赛场医疗官)、1 名护士,以及三角巾、夹板、担架等急救器械,在训练日及比赛日期间,赛前及训练前1小时至赛后及训练后半小时为比赛场地的运动员提供医疗急救服务。第四,组建雪场救援队,救援队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疗救援资质。此外,雪场固定的医疗站、救护车和航空救援直升机也为赛事保驾护航。

有研究文献[8]指出,半数以上的代表团没有队医陪同,这些代表团的医疗事件遭遇率很高。本研究也观察到类似情况,冰雪运动发展水平较高的代表队,普遍拥有专职的随队医生进行初步的伤情判断和处置,一些受伤运动员经队医处理后便能重返赛场,部分国家代表队甚至拥有专科的运动创伤医师。而一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代表队,队医的角色往往由教练兼任,无法很好地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安全[10]。这提示未来大型赛事中的医疗保障资源要适当向实力较弱、没有队医配备的代表队倾斜。

在本次国际雪联世界杯期间,太舞站和云顶站的天气场地状况明显不同。太舞站比赛期间,基本为晴好天气,有风无雪能见度良好;云顶站比赛期间场地区域连续多日降雪,能见度差伴有强风[10]。虽然目前因为样本量较小无法判断相对恶劣的天气是否导致了云顶站较高的运动员伤病发生率,但依据既往文献的研究结果,低环境温度和降雪是女性滑雪者膝受伤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19],强风和低能见度可能会在滑雪赛事中增加运动员的受伤风险和损伤严重程度[20]。因此,当遭遇恶劣天气时,赛场的医疗保障力度应相应增大,增派更多的医护人员和救护车等。

滑雪赛事的医疗保障是一个全面且复杂的工作。本研究中的医疗保障总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伤人数占运动员总数的8%(16/200)。未来的医疗保障工作应在此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首先,考虑到关节韧带损伤和颅脑外伤的高发,应加强骨科和颅脑外科的准备工作;第二,可以在赛场附近或者运动员村设置理疗场所,帮助运动员进行恢复;第三,根据天气情况并结合赛场地形特点,帮助运动员熟悉场地,避免受伤。

4 总结

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受伤风险。赛事医疗保障指挥部和医疗官的设置、FOP 小组和救援队的参与和雪场本身的基础医疗设施共同组成了救治一线。在院内医疗保障方面,应侧重于骨科和颅脑外科的准备。

猜你喜欢

云顶救护车医疗保障
王丽敏作品
医疗保障
FY-3D MERSI-II云顶产品算法及精度检验
救护车
送创可贴的救护车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给救护车让道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