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2021-08-06邓子兆
邓子兆,吕 芳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4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炎主要医学手段,具有创伤小、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1]。但手术仍属于有创操作,术后易出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延缓患者康复进程。下肢DVT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患者因全身麻醉导致其周围静脉扩张,收缩功能下降,致使血流缓慢,血液淤积,从而诱发DVT[2]。此外术后患者卧床休养,下肢缺乏运动,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一步增加DVT形成风险,影响患者恢复。气压治疗仪是一种物理干预仪器,通过向下肢反复充气,以形成循环压力,达到加快血液循环,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利于预防DVT效果。本研究将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用于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旨在观察其术后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DVT发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于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炎患者103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1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6.21±4.09)岁。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4.19±4.39)岁。纳入标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诊断标准[3];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伴有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障碍;DVT史。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行常规体格检查,介绍手术方式;术后采取常规抗凝药预防DVT,并加强下肢观察;根据患者要求指导其下床活动。观察组给予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1)患者术毕回病房后使用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B910A型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物理干预。患者行平卧位,将其双下肢放置套筒内,初期压力设置为60 mmHg,之后每日在此基础上增加10 mmHg,每次30 min,每日2次,持续使用10 d。(2)肢体按摩。护理人员于术后2 h使用手掌自上而下按摩患者小腿,持续5 min,间隔15 min后双手指腹相对,按摩排肠肌2 min。(3)早期活动。术后指导患者行被动足踝环转运动,左手固定患者踝部,内翻30°、屈曲20°,外翻30°,组合成环转运动,每次10 min,休息1 min后重复运动。在医院走廊慢步行走150 m左右,以患者不感心慌为宜。(4)饮食。多食高纤维,增加饮水量,降低血液黏稠度。(5)病情观察。术后护理人员加强下肢观察,若下肢肿胀、疼痛,并伴有颜色变深红等情况,协助患者抬高下肢30°~40°,高于心脏20~30 cm,并立即上报主治医师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凝血指标:抽取两组3 ml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备检,使用TosHiBA-6000型超声仪检测纤维蛋白原、血清D-二聚体水平。(2)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第1 d、术后第10 d使用TosHiBA-6000型超声仪检测血流峰速度、血流量。(3)DVT发生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DVT发生率,以彩超中声音及血流消失,加压横切面、后纵面无压迫为监测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
术后第1 d两组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0 d纤维蛋白原、血清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51)对照组(n=52)tP纤维蛋白原(g/L)术后第1 d 4.26±0.21 4.19±0.20 1.733 0.086术后第10 d 3.25±0.14 3.50±0.23 6.648 0.000血清D-二聚体(μg/L)术后第1 d 343.48±46.37 351.55±43.74 0.909 0.366术后第10 d 231.52±35.4 276.34±29.7 6.961 0.000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术后第1 d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0 d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51)对照组(n=52)tP血流峰速度(cm/s)术后第1 d 31.57±4.29 32.44±4.73 0.977 0.331术后第10 d 51.61±4.40 46.34±4.57 6.029 0.000血流量(L/min)术后第1 d 1.24±0.15 1.21±0.14 1.050 0.296术后第10 d 1.75±0.25 1.42±0.31 5.941 0.000
2.3 DVT发生率
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2例DVT,DVT发生率发生率为3.92%(2/51),对照组发生10例DVT,DVT发生率为19.23%(10/52),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P=0.016)。
3 讨论
DVT是腹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血液流动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是导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腹腔镜手术时需建立CO2气腹,使下肢深静脉压力升高,从而损伤下肢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凝血过程[4]。此外,腹内压的增高可对静脉形成巨大压力,致使下肢静脉扩张降低血流速度,诱发DVT[5]。
气压治疗仪是一种安全、易操作的物理治疗方式,通过释放空气波对患者双下肢形成收缩、膨胀压力,起到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液瘀滞效果,进一步预防DVT[6]。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指标低、血流动力学更佳,DVT发生率更低,提示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用于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利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与血流速度,预防DVT。气压治疗仪的气流经气管流向肢体气室,并由远端向近端行大面积按摩、挤压,压力可至深部气管、淋巴及肌肉;同时将淤积淋巴液推送至血液循环中,从而加速下肢血液流速,减轻水肿,预防血栓形成[7-8]。气压治疗仪还可提高纤溶活性,加快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改变血流动力学与纤溶系统的,起到抗血凝效果,降低血栓形成率。针对性护理是在总结诱发DVT因素,强调术后早期活动,达到改变患者肌肉状态,促进其双下肢血液回流的目的。配合按摩、增加饮水量等措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瘀滞,从而降低DVT发生风险[9-10]。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用于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可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血流速度,从而降低DVT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