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2021-08-06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青年心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立德跨文化立德树人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熊 华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因此,教育要以德为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在新发展阶段,“立德树人”中“德”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而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德”主要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收了中外优秀文化的成果。在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以外研版教材《剑桥新思维英语(第一册)》为例,单元所涉及的话题紧跟时代前沿,兼具内容广度与内涵深度,所选话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充分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主题语境的内容要求,将单元话题整理如下表:

从表中不难看出,所列单元内容有的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如涉及业余爱好、语言学习及饮食健康等内容;有的涉及正向的价值观,如涉及英雄及成功等话题;有的涉及跨文化交流、包容与合作;还有的涉及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等话题。其中涵盖了多种文体及语篇类型,这些文章语言朴实,文字生动,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能从中直接获得语言知识,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和关于中国题材的内容涉及得不多。这样的选材虽然能让学生关注中外文化的差异,发展跨文化沟通的策略与能力,但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输入方面略显不足。

单元 名称 话题 主题语境内容要求Unit 1 Free time 青少年的业余爱好 人与自我(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Unit 2 Helping other people 志愿者的经历 人与社会(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Unit 3 Who’s your hero? 谁是你的英雄? 人与社会(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Unit 4 Making friends 友谊 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Unit 5 Successful people 成功的定义 人与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Unit 6 Eat for life 饮食与健康 人与自我(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Unit 7 Learning languages 语言学习 人与自我(语言学习的规律与方法)Unit 8 We’re going on holiday 旅行 人与自然(自然生态)Unit 9 It’ll never happen 预测未来 人与社会(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Unit 10 Don’t give up 一个不放弃的女孩 人与自我(正确的人生态度)Unit 11 Promises, promises 新年愿景 人与社会(不同民族文化习俗)Unit 12 What a brave person! 一位勇敢的人 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Unit 13 Travellers’ tales 跨文化沟通 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Unit 14 Crazy records 奇妙的记录 人与社会(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主题语境,联系实际,挖掘教材深度

根据修订版课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要有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部,2017)。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时,要注意整合学习内容,并联系实际,挖掘教材深度,促进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

例如:本教材第三单元(“Who’s your hero?”)主课文介绍了一位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艾琳(Erin)的事迹,她经历诸多困难,却最终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件,帮助许多穷人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实现了正义,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学生读后可以从艾琳身上学到很多优秀的品质。本课关于“英雄”的话题则属于“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语境下“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补充材料丰富了教材中“hero”的内涵,教师也应当同时挖掘几位英雄身上的优秀品质(爱国,敬业,奉献),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雄的动力,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期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二)基于文化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强调中外文化对比

教师在讲授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的同时,应强调中外文化对比,从中国视角出发,用英语宣传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确立文化自信,形成更有利于国家、个人发展的跨文化态度与意识。

例如:本教材十一单元(“Promises,promises”)主课文,以纽约时代广场人们庆祝新年的仪式这一话题为引领,介绍了西方国家人们在过新年时的风俗习惯。结合这一话题,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读后环节引入中国传统节日,以对比中外对待主要节日庆祝方式的不同,以此引发学生探讨中外传统节日对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又如: 本教材十三单元(“Travellers’tales”)主课文话题为游客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并讲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英国的经历。教师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设计以下写作任务:

Your British friend Jill is planning to visiting China. Write an e-mail to him telling about the following things:

Things that Jill should/shouldn’t do in China

Things that Jill should take to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

通过完成此任务,学生自觉地对比不同民族的文化,了解了在交际过程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要注意的禁忌,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比如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这种“无声”渗透,使学生在体验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并最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学生只有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中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拓宽国际视野,才能够掌握中外多元文化知识,在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认同我国优秀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

(三)基于真实情境,在合作探究中提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有利于学生将自身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以及合作探究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本教材第二单元(“Helping other people”)副课文为“Let’s give him a hand”,文本为对话形式,讲述几位好朋友在上学路上助人为乐的经历。结合本课内容,教师设计了在新情境中进行小组短剧表演的教学任务,以探讨在帮助别人后是否期待对方答谢这一问题。

Roles: Debbie and the car driver

Situation: In the street——the next day

Basic ides: Debbie and the driver see each other in the street the next day.

Debbie: Excuse me, I think I know you. We pushed your car yesterday.

Man: Hi! Can I talk to you for a minute? I’d just like to say I’m sorry…

学科育人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交流讨论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以实现。

此外,在课前演讲及英语话剧展演等活动中,学生均可在具体情境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感受德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中学英语教育,旨在为学生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过程中德育的有效渗透,在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的同时,也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有效手段。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需要继续探索,更好地完成习近平思想指导下的立德树人使命任务。

猜你喜欢

立德跨文化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