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途径的探析与建议
2021-08-05吴继伟
吴继伟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公众的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个人信用报告应用面越来越广、需求越来越大。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疫情等特殊因素的增加,显示了当前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中存在的不足。为此,笔者建议由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发并推出个人信用报告手机APP版,设立在个人信用评分基础的灰、绿、红三色“个人信用码”,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对信用报告查询越来越大的需求。
近年来,在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下,人民银行开展持续广泛的征信宣传,不断促进征信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逐渐增强。仅从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逐年增加的趋势就可以得到印证。但调查发现,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依旧存在途径窄,网上查询难、效率低、报告解读难等不足,成为制约便民利民的瓶颈。
一、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量不断增长,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客观上形成了对现有途径和方式的压力
近年来,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量快速增长。以全国为例,从近几年的查询报告数量上来看基本上逐年增长。如下表:
2014年至2019年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单位:万人次)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全国 41000 52311 93860 136844 175994 232948
快速增长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对于人民银行履行征信管理、服务职责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民银行应依据便民、利民、安全的原则,加快完善和拓宽包括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在内的信用报告查询新途径、新方式建设。
(一)信用报告应用范围拓宽拓广
从最初的个人信用报告只是作为各家商业银行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的主要风险把控工具,但随着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不断完善,目前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结果已经扩大到求职应聘、员工异常行为排查、股指期货投资开户、房屋买卖租赁等广泛的事项和领域。
(二)信贷中介机构业务快速发展
现有的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和提高绩效等原因,对于小额、短期、无抵押的贷款产品较少,且门槛较高,无法满足部分群众的短期现金融通需求。所以已宜信普惠、平安普惠等为代表的信贷中介机构得以快速发展客户。但部分中小型信贷中介又因客观条件和控制成本等原因未能接入征信系统无法在线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但为了确保客户个人信用报告真实性,信贷中介会要求客户经理陪同客户到人民银行征信窗口进行现场查询。
(三)其它社会征信机构和征信产品不断产生
其提供服务的方式灵活,对人民银行的征信产品和服务已逐渐产生竞争压力。除了“百行征信”,还有其他的中介类征信公司和业务的加入不断加剧征信市场的竞争。
二、当前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途径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不断增强,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人数逐年增加,但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途径一直没有增加或改变。现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中国人民银行指定机构进行自助或人工查询
此查询方式最大优点是可当场拿到信用报告。但需要本人到柜面或自助查询机上进行查询,高峰期需要排队等候,且只能在网点营业时间内查询,信息主体有时需要请假并占用正常工作时间进行查询。如此次因疫情原因,查询现场和自助网点全部关闭,个人无法查询自已的个人信用报告。
(二)互联网自助查询
互联网自助查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访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完成注册登录和验证后上网查询;另一种是疫情期间部分商业银行开通个人信用报告网银查询。这两种方法大大节省时间和交通成本,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和聚集风险,居家随时办理查询。但也有不足:一是由于受到内外网隔离和安全管理的制约,目前互联网自助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需要等待24小时后才能查看到;二是征信中心互联网查询方式在注册、验证、流程上繁琐;三是部分商业银行推出APP手机但因查询版本受限,只能查询简化版报告;四是商业银行查询受众面较窄,它只针对本行签约网银盾客户服务;五是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公众知悉较少。
(三)报告解读难
一是解读量大。公众对于个人信用报告的解读还不十分了解,对其中的负面信息无法解读。使得人工咨询解读数量越来越大,占用了工作人员大量精力;二是解读标准不一。各金融机构对其评价时也尚无统一的标准,如针对同一份报告,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其他主体解读都不一样,使个人信用报告的权威性打折扣;三是信用报告内容多,现有的二代征信报告简化版过于简化,而详细版又过于繁琐详实,未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和低学历群体。
三、拓宽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途径方向
(一)当前现状
1.现有技术调查。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银行的发展以及5G技术的全面应用,现在的商业银行或其他类金融平台早已对个人手机银行进行了大力推广和优化。能让客户足不出户或在旅途就可以办理各种业务。在安全方面,现在的手机银行安全验证有:一是手机动态短信码或图形码验证;二是指纹验证;三是面部识别验证;四是U盾等一系列的安全验证方法。
如在疫情期间,招商银行手机银行开通了首家银行APP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渠道,随后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开通自家手机APP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功能。但所有商業银行手机APP查询只针对本行持卡注册用户,它运用了手机验证码、面部识别对客户进行身份验证。经过对各家商业银行APP的试用和调查,笔者发现所有商业银行给的查询报告都是简化版本。而此简化版本太过于简单,客户拿到这个版本并不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个帐户逾期及逾期期数和逾期金额,参考作用不大。
(二)国外个人征信服务渠道的借鉴
国外面向个人的征信服务渠道可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直接渠道指征集机构通过其官网、电话、邮寄、直营现场网点直接为个人提供服务;间接渠道为指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如数据分销商、贷款中介平台、银行等)合作,为客户提供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