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世昌的“红绿灯”

2021-08-05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华工变通红绿灯

邓世昌是个治军严格、爱兵如子的好将领,而在官场上则行事木讷、不懂变通,与同朝官员疏于交往,因而被幕僚们谑称为“寒秋管带”。

有一次,“致远”舰停在威海,正在备航出海,邓世昌端坐舰上专心看阅航海资料。突然,值日官跑来告诉他一件事:船政大臣捎来口信,责令“致远”舰起航时将一名军官捎到厦门,那名军官已到码头等候。当邓世昌得知这名军官没有船政大臣的书面命令时,果断地加以拒绝。船政大臣知情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卫队抓邓世昌审讯,并扬言要杀掉这个顶撞上司之人。

幸在这时,邓世昌的好友、管务处提调杨君在场,他跪在大臣面前,说责任在自己身上,是自己未及时向新上任的船政大臣讲明“军官搭兵船必须持大臣书面命令”的规定,而这规定已执行多年了。船政大臣只好作罢,邓世昌这才免了灾祸。邓世昌在船政大臣面前大亮“红灯”的做法,在当时许多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邓世昌虽然在制度面前不懂变通,但在对待百姓和官兵的安危方面,却常常偷开“绿灯”。

1888年春,邓世昌奉命驾驶“致远”舰去直布罗陀海峡执行任务,沿途被八个衣衫褴褛的华工挡住了去路。原来这八个人都是广东人,是被西班牙人贩子当作猪仔骗到这里来做苦工的,一骗就是二十多年,每天过着温饱不足的生活,且不能逃脱。听了华工们的血泪控诉,邓世昌沉默良久。他知道,按规定军舰是不能随便带人乘坐的,尤其不能让随舰前行的副提督琅威理知道,否则自己会受到处分。但骨肉同胞处于如此悲惨境地,怎能不搭救呢?想到这里,邓世昌毅然决然地说:“诸位请放心,我们一定携带你们回国与家人团聚。”接着他指示大副陈金揆,在仓库里找来八套兵丁工作服让他们换上,找一舱室让他们单独居住,并嘱咐他们在舰上不要随便走动。邓世昌违反了“舰规”,瞒着上级,将处于绝境的八名华工偷偷运回国,此番举动,令人称颂。

还有一次邓世昌率“致远”舰出海,在过印度洋时,一名姓张的水手病故了。按规定,随船病故的士兵,距离岸边近的则葬于陆地,距离岸边远的便只能将尸首投进海中。当时,军舰距离海岸尚遠,恰逢英人琅威理不在舰上,若将水手病故之事向他报告,必令将士兵尸体沉于大海。邓世昌是个十分重感情的人,他当即做出“不将张君投入洋中,责任由吾承担之”的决定,并嘱咐手下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将张姓士兵尸体置于舰尾的一个空舱里,直到军舰靠岸之后,抬上岸安葬于陆地。

邓世昌身上所体现的不畏强权、敢于担责、公私并重的“红绿灯”行权妙法,正是他励精图治、救国救民精神的真实写照,值得世人敬仰。

(摘自《辽宁青年》 孟祥菊/文)

猜你喜欢

华工变通红绿灯
Tracks Across TIME
一战华工
事不凝滞 理贵变通
会说话的红绿灯
华工:不能忽视的一战英雄
数学变通
红绿灯
刻舟求剑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拥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