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社交隔离”
2021-08-05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4期
隔离在动物界普遍存在,这不仅仅发生在那些习惯独居的动物身上,对于很多群居性动物来说,“社交隔离”也同样根植于其基因中。
蚂蚁:全体总动员
作为社会性极高的生物,蚂蟻对“社交隔离”这事当然很擅长,不过它们发现病菌并防止其扩散的方法和效果仍然令人啧啧称奇。
就拿黑色园蚁来说,一旦蚁群中有成员发生了真菌感染,其行为规律就会迅速做出改变。通常,蚁群至少包括看护蚁和采集蚁两种,前者“主内”,负责照看家里的小蚂蚁,后者“主外”,负责外出觅食。采集蚁感染病菌的概率较大,一旦在旅途中意外“中招”,看护蚁和采集蚁都会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病菌扩散。
目前还不清楚蚂蚁们是如何知道自己被感染的,但它们如此迅速地采取行动,无疑在遏制疫情方面成效显著。
蜜蜂:两种信息素是关键信号
蜂类也是社会化昆虫,它们彼此之间有着精密的分工体系,往往“数代同堂”。如此庞大的家族,要想避免病毒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唯一的办法只有“早发现、早处置”。蜂卵一旦染病,就会散发出两种特殊的信息素,而成年蜜蜂感受到这两种信息素的混合气味之后,就会迅速行动,一旦找到来源,就会毫不犹豫地把所有染病的蜂卵统统搬出蜂巢。
蝌蚪:游得远点更安全
有学者发现美洲牛蛙的蝌蚪十分擅长躲避一种危险的细菌感染,这种细菌会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蝌蚪一旦发现同伴感染,就会游到远离其约一英尺之外的地方。
(摘自《科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