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中国声音”
2021-08-05
最近,一张老照片再次走红。
这张照片还是黑白的,记录了一次外交事件。
就像你和同学会聊天一样,国与国之间也会进行对话。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国与国的交流可以减少误会,加深信任,实现互利共赢。
可在这张老照片上,当时的中国代表,怎么看都是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也难怪,这是当时落后的清政府在签订丧权辱国(sàngquánrǔguó)的《辛丑条约》。
时光流转,今年又是辛丑年。2021年3月18日,中国和美国进行了一场高层战略对话。如今的中国,不再任人欺凌(qīlíng),充满了信心和底气。
和老照片同时走红的,还有中国外交翻译官(fānyìguān)——张京,大家送给她一个响亮的称号——外交“女神”!
她到底“神”在哪儿?
小事就是大事
外交官传递的是国家的声音,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其中,翻译人员的作用可不小呢。
翻译的工作,包含口译和笔译。口译,又细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在外事场合,翻译人员的口译、笔译往往同时进行。
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施燕华,曾提起一件往事。1965年巴基斯坦总统访问中国,刚进入外交部的施燕华,负责翻译国宴(yàn)菜单。巴基斯坦总统看到菜单后,好奇地问:“鸭子哪里受伤了?”原来,菜单上的“罐焖(guànmèn)鸭子”被翻译成了“受伤的鸭子”。施燕华惭愧(cánkuì)极了,从此对工作更加严格细致,最终成为外交部的翻译专家。
幸好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如果让战略会谈不欢而散,那就麻烦大了!外交翻译的每个词语和语调,都会影响对话效果。
一口气翻译完
在不久前的这场中美高层战略对谈中,外交翻译张京表现不凡!
为了更好地阐明(chǎnmíng)中方立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chí)一口气发言16分钟。
一次翻译这么多内容,超级难!通常发言的人说几分钟,就会停下来,让翻译人员翻译。这次杨洁篪不僅说得时间长,所说内容还包含了许多方面的信息,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中美贸易……内容将近2000字!
咱们的外交“女神”一点也不慌。她仔细听,认真记,一口气翻译完。连对方代表都赞叹:了不起!
如此出色的表现,和张京的努力分不开。
一路披荆斩棘
小时候的张京,不仅各科成绩优异,而且兴趣十分广泛。她喜欢排球、画画、主持……是同学们眼中的“全能选手”。
长大后的她,通过不懈(xiè)努力进入了外交部,并顺利完成了长达四个月的“魔鬼(móguǐ)训练”——
练语言
每天上午练听力、练笔译,下午练实战,晚上“加餐”练笔译。
练笔头
对方说的又多又快,怎么办?先记下来!速记相当于学习一门新语言,看看翻译人员的笔记,你能读得懂吗?
学知识
国宴菜单、外宾(bīn)服饰、古代诗词……翻译人员要掌握大量知识,了解各学科专业词汇。
练心理
出席重大场合,面对记者镜头,遇到突发情况……翻译人员必须保持冷静,时刻做到“信达雅”的翻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