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下幼儿足球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2021-08-05郑柠蕾
◆摘 要:幼儿足球是一项以游戏为主,兼具足球元素的运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认知水平,加强个性塑造。通过问卷调查、足球特色幼儿园实地考察、访谈幼儿足球教练、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加以分析,发现在微观系统中幼儿主体性发挥不足、幼儿教师专业性欠缺、幼儿家长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存在偏差和误解;中间系统中幼儿园足球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以及幼儿家庭环境中足球文化培育的不均衡性;外部系统中缺少幼儿足球高水平科研人员和研究成果、足球文化在大众之间传播力不足以及应试教育风气弱化对幼儿足球的关注等问题影响了幼儿足球课程的实施。为进一步提升幼儿足球课程开展的质量,应当将“兼职教师”转为“全职教师”,提升师资专业性;以“成人中心”转为“幼儿中心”,发挥幼儿主体性;以“常规教育”转为“渗透教育”,拓宽多种渠道加大足球文化的传播;以“普通形式”转变为“互联网+”形式,增添了幼儿足球的多样性。
◆关键词:幼儿;幼儿足球;足球特色;生态系统理论
一、引言
足球运动作为开展激烈且对抗性强烈的运动,能够促进发育期幼儿新陈代谢水平,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3-6岁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将感知运动转化为表象。通过感知觉与运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所以,足球运动常常影响着认知发展能力。在足球运动中,幼儿将会锻炼到大脑与四肢,对幼儿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足球活动中,幼儿将会面临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练之间的各种问题,或是争吵或是意见不一,或是赢球喜悦或是输球懊恼,这样的环境“迫使”通过幼儿进行社会化发展,从而进行个性的自我塑造。
正因如此,国家于2009年4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拉开了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的序幕。校园足球活动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7年,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地区与特色学校不断增加,但是覆盖范围绝大多数却不包含学前教育阶段。当前我国正处足球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发展振兴足球事业要从娃娃抓起。”国家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在最新修订的《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再次提到了少年儿童足球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足球课程开始提上日程。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办公厅于2020年7月发布全国足球特色园创建工作有关事宜,对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原则与范围、任务要求各等方面部署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在近几年国家对于幼儿足球改革与发展文件的密集输出之后,全国各地区幼儿足球课程都有一定的起色,出现了一系列全国足球特色幼儿示范园。然而,基于福州市幼儿园的探访考察,发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幼儿园内足球教师以外聘外包为主;家长与教师常常不合时宜地干涉幼儿足球活动;幼儿园内、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上对幼儿足球的宣传与关注较少等。由此,本文拟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指导,剖析影响幼儿足球课程开展的各方面因素,以期为推进幼儿足球课程的开展提出具体可行的教育建议。
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简介
(一)生态系统理论
1979年,著名的俄裔美国心理学家兼人类学家、生态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认为其是:“对持续成长的有机体与所处的变化环境间相互适应的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即时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受各种环境之前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赖以存在的更大环境的影响。”该理论创造性地将儿童的行为发展置于一个动态联系的生态系统之中,并因此把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自内而外分为3级,即微观系统、中间系统以及外层系統,进而深入探究各级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态环境因素与儿童的行为和发展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该理论特别强调,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与其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环境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会对个体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认为个体发展应在自然的生态环境和具体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并强调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动态交互,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成长发展。由这些影响构成的模型将家庭、幼儿园、社区以及最大的环境因素都包含在内,充分考虑到各种对个人成长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形成一个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由此对促进个体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微系统、中间系统以及外部系统与幼儿足球活动的关系
微系统指的是,发展着的个体在含有一定物理条件下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它是个体直接感知、接触体验的人际交往活动系统,与个体发展的联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在幼儿足球课程开展中指的即是与幼儿能够产生最直接联系的各因素,例如幼儿个体身心发展差异、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
中间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所构成,如家园之间、家庭足球环境等,其通过影响微观系统,进而影响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展。
外在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理论中的三系统结构最外层部分,虽不会直接对幼儿的学习品质产生直接,但它会通过对微观系统和中间系统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间接地影响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展,比如社会大环境下的主流思想、幼儿足球方面的课题研究等。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能够清晰地发现——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因此,我们应当以全面与发展的目光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
三、幼儿园足球课程开展的影响因素
(一)微系统对幼儿足球发展的影响
1.幼儿自身在足球活动中主体性发挥不足
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幼儿足球活动作为一种自我学习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内在动机提高其自主性。在这个科技与经济腾飞的时代,教育同时也在快速发展。我们忙于输出社会需求型人才却鲜有意识到这个时代对个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似乎也前所未有的严格。当然,我们这里提到的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更是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何为“主体性品质”?包含独立自主、富有个性、改革创新等。在开展幼儿足球课程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常常会因为害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遭受磕碰导致受伤等情况出现,于是出现了“在足球场上忙前忙后的教师”“在场边看得揪心的家长”,其实这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由于教师和家长没有正确认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意识到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是离不开幼儿的自我感知与体验,才会不合时宜地介入活动从而导致足球课程的中断、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
2.幼儿教师对幼儿足球相关领域专业性欠缺
幼儿教师的教育经验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实践的产物,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前教育从狭义上来讲,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保育与教育的新兴学科,其中涉及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保育学以及其他学科相关内容,具有高专业性。针对幼儿兼职教师来说,其具备相当的足球专业知识之外,但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学前专业学习,对于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还是较为欠缺的;目前,基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目前趋于年轻化,而幼儿园原先配备的教师中男教师较少甚至没有,通常是女教师居多,女教师对于体育运动方面的了解较少,更可况是足球这项在女生范围中受欢迎程度较低的运动。因此,这些教师对于足球相关文化与知识专业素养又存在欠缺。于是,这里教师出现了“懂足球不懂学前,懂学前不懂足球”的两极分化。
3.幼儿家长对于足球运动的认知存在偏差和误解
(1)足球是一项“危险”的运动
足球的激烈对抗性与竞争性常会跟球场暴力联系起来,因此保守的中国家长们视足球为一项危险的、野蛮的游戏,并认为幼儿在参与足球活动的过程中容易遭到磕碰或者摔倒等情况,从而导致受伤甚至会害怕影响孩子的发育,形成八字腿等。所以他们常常以“危险”为理由惧怕或禁止孩童参与足球运动,而最新的一项调查却显示,参加户外运动的孩子比不参加户外运动的生病的概率减少将近30%,这不得不令人重新思考“危险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2)中国人的体质不适合踢足球
相比于欧洲足球在世界足球史上的光彩夺目,亚洲足球就显得有些黯淡无光。欧洲球员普遍高大强壮,亚洲球员普遍矮小瘦弱,在全方面对比之后,有人得出过“中国人的体质不适合踢足球”的结论。人种差异往往由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等多维度因素构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人类是无法操控的。这似乎可以很完美地解释为什么中国足球竞技水平常在下游徘徊。但是,邻国日本人种同样矮小,但却能够成长为亚洲足球之王乃至在世界足坛占有一席之地。无独有偶,韩国也是如此情况,但是其国家队却依然能够闯进2018年世界杯,甚至在小组赛战胜卫冕冠军德国,还能够培养出日前人们津津乐道的世界球星孙兴慜。据此,足球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体育运动,对人种条件其实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囿于这种观念,许多家庭对于幼儿足球的发展并不给予高度的重视。
(3)足球是一项具有性别差异的运动
大多人会认为足球是一项适合男生的运动而不适合女生,以致于很多家长会要求自己家的小姑娘不要过多地参与这项“野蛮”的运动。家长对于性别认识的误区一直都在,除了足球,家长还会认为“女生就该文静优雅,而男生就应该活泼淘气”。其实,家长对于性别的错误认识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天性的发展。足球和正常跑步、跳绳一样都是非常普适的运动,男生也可以射门也可以在绿茵场上撒欢奔跑,女生同样也可以,并不会因此而产生家长们所想的“不良个性”。
(二)中间系统对幼儿足球发展的影响
1.幼儿园内足球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完善
目前,负责幼儿园足球课程的教师来源渠道不一,例如福建师范大学等体育名校的足球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专门开展幼儿足球培训俱乐部例如赛飞扬的足球教练等,一般都是外包、兼职,极少有全职幼儿足球教练。在某次与足球教练的访谈中,问及“幼儿园方对于足球教练的要求及课程建设”时,从他的回答中笔者得知:许多幼儿园幼儿足球课程带头人本身也对幼儿足球文化了解甚少,常是“紧跟浪潮,临危受命”,对于本园幼儿足球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并没有很清晰地规划,常常全权交由足球教练把握,除开展日常幼儿足球课程,照例开展一些足球比赛等活动之外,没有做到对园内体育教师及其他教师理念的培训、对家长幼儿足球文化的宣传,只停留在肉眼可见的部分而已。
2.幼儿家庭环境中足球文化培育的不均衡性
通过调研分析以及生活经验不难得出,幼儿的足球活动的开展“积极性”整体上较低,而家庭教育则从一定层面上影响着幼儿足球活动发展。
(1)家长对足球的喜爱程度影响幼儿足球的发展
家长本身对于足球的喜爱程度也会影响其幼儿。对于本身就是球迷的家庭,幼儿也会从小接收到父母对于足球的狂热、以及足球文化等信息,自主产生对于足球的热爱与兴趣,特别是热爱踢球的家长,也会倾向于与幼儿玩足球游戏以及在空闲时刻去到球场踢球;与此相反的家庭中,就很可能出现家长缺少陪伴幼兒玩足球的情况,即使幼儿对足球有极大的兴趣或者具有极高的天赋但是却被忽视而导致“伤仲永”。
(2)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幼儿足球的发展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着幼儿足球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家庭中,家长可能会不遗余力地培养幼儿全方位的发展。目前幼儿足球项目开展的火爆,许多课外幼儿足球俱乐部层出不穷。家长们会乐意将幼儿送到这些专业俱乐部中使其接受较为专业的训练,锻炼 其身体,提升其兴趣;而与之相反情况家庭的幼儿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即使幼儿自身因在幼儿园与足球结缘而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三)外在系统对幼儿足球发展的影响
1.缺少专业的幼儿足球高水平科研人员和研究成果
教育资源有时候决定着教育活动的开展。一节高质量的幼儿足球课程包含足球教练、足球教材以及足球教学三个方面。幼儿足球教练是幼儿足球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掌控活动开展的进程决定活动的整体质量。但在“幼儿园足球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中谈到:幼儿园足球课程常常外包给其他俱乐部或者招收兼职教师,他们常常没有接受到系统的学前教育培训,专业性不够强,在开展活动时,有可能出现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出现;还可能因为其上班时间的灵活性,导致教师无法对幼儿足球活动展开整体的把控;更有甚者,有些缺乏责任心的足球教练会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进行“浑水摸鱼”,表面上开展了足球课程,实际上不过“虚有其表”罢了。园内全职幼儿足球教师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在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所接受的培训较少。
此外,幼儿足球教学是幼儿足球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幼儿足球教材是指导幼儿足球教师在组织进行足球活动所要参考的标准,但是,我国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据调查,中国知网搜索所得文献研究发现,1994年至2005年十余年间竟没有关于幼儿足球的研究发表,直至 2006 年才陆续开始出现关于幼儿足球的研究并在近年发文数增长显著。可是,其中“鱼龙混杂”,期刊文献、教材参考、报纸报道以及会议记录具有权威性少之又少,的可以说是全国先上下幼儿足球改革的共同毛病。当然其中不乏曾有学者在幼儿足球教学研究中提到一系列的想法与理念,但却只是从宏观层面对幼儿足球教学进行谈论,对于许多零基础的教师来说比较抽象。
2.足球文化在大众之间的传播力不足
(1)中国足球队战绩欠佳
我们谈论的足球国家队常常指的是狭义的男子足球,因此我们接下来谈及的中国足球指的是中国男足。对于中国男足,不无论你是否看足球,你都一定曾“道听途说”过:“中国男足是扶不起的阿斗”。作为排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王者的中国,足球确实永远的伤痛。据FIFA(国际足联)给出的数据,截止2021年4月7日,在世界范围内排名77/210,从这个排名来看,中国队的排名还隶属于世界二流球队的行列;在亚洲范围内,其排名9/46,似乎还不错。可我们换位思考一番,其一,世界杯亚洲区名额为4.5支(也就是5支)球队,中国队距离亚洲区第五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中国作为世界上领土第二大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可自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三场皆负告终之后,再几乎无进军世界杯(2002年世界杯还是因为韩、日共同举办,作为东道主直接参赛而不占用名额,中国队才得以垫底的成绩获得参赛资格),这未免引发许许多多的诟病:“作为一个如此世界大国,连挑出11个会踢球的男人都做不到吗?”最重要的是,足球最早发源于中国,史称“蹴鞠”,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在英国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足球。作为“足球”的老祖宗竟然在亚洲预选赛上都无法出线。“中国男足出线仅剩下理论上的可能性”,已经成为一个百谈不厌的梗,面对这样的情况,未免有些啼笑皆非。
(2)中国足协的“不作为”
中国足协在既往一系列的不作为、乱作为的乌烟瘴气,直至20多年后的今天,仍未消散殆尽。例如2001年曾经出台过一项政策——禁止国脚留洋,这项类似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同一时间段,曾作出取消职业联赛升降级的决定,导致球队因无比赛压力,打假球几率上升,联赛质量下降;使中国足球落入黑暗深渊的当属谢亚龙、南勇担任足协主席期间。其受贿且非法操纵比赛,使得足球彻底沦落成为“玩物”。21世纪初曝光的关于中国足协假赌黑彻底将中国足球钉上了耻辱柱,尽管近几年在不断地改进发展逐渐走上正轨,但疫情、工资帽、投资限令等多方影响加速了金元足球泡沫的瓦解,负面新闻大于正面消息的中国足球仍在饱受大众的唾弃。
(3)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区域不平衡
根据尼尔森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数据,2013-2017年间每年至少有40%的受访者对足球“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3%。而尼尔森对于中国城市人口的调查中,对足球运动感兴趣的人口占比为32%,不及全球的平均水平。
我国对于足球文化的宣传,浓厚足球氛围的培养这方面基于地域差异发展不平衡。以我的生活环境为例,我一直生活在福州市,接触足球、了解足球可以追溯到初中时期,因为缺乏足球文化的输入,凭借的是对足球执着的热爱而自行通过网络、书刊杂志等方式深入学习。在这里,是看不到巴西街头小孩成群结队踢球的场景,也看不到阿根廷、葡萄牙等国出现的巨大的足球壁画,更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职业足球运动员,观看职业足球联赛(跟福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没落有关)。而身边真正称得上是了解足球、真球迷的人很少,更别提和笔者一样是女生的球迷,少之又少。
当第一次前往上海观看上港对战全北的亚冠比赛时,才了解到地域足球氛围的差异:上海夜市某一条街几乎各店铺配备的电视都在播放足球比赛;虹口足球场(上海申花俱乐部的主场)边的小球场,一位位青春无限的小朋友早起配合教练进行艰苦的训练;路上偶遇的校园,其足球场设施配备却是相当齐全。当然,在上海街头可以遇见许多穿着球衣,或是赶去踢球,或者赶去观看比赛的人,一场比赛两万以上的上座率,上海的球迷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
3.应试教育的风气弱化对幼儿足球的关注
受到应试教育深入骨髓的影响,许多家长会有“从文不从武”的思想,他们认为:比起足球活动,倒不如培养孩子绘画、书法、音乐作文等对于之后紧张的升学环境有積极影响的艺术活动,夸大了足球带来的负面影响。除家长之外,部分领导顽固的教育理念与思想同样会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幼儿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幼儿足球这项“体育教育”是否能够顺利的开展,往往取决于社会、幼儿园、领导以及家长“应试教育”的观念是否能够发生积极地转变。
四、推进幼儿足球课程开展的教育建议
(一)建设高水平幼儿足球师资队伍
建设高水平幼儿足球师资队伍,首先应该增加幼儿足球教师数量,因此,建议通过幼儿教师聘用机制的改革,引进专业人才,为幼儿足球发展添砖加瓦。其次,应该在此基础上优化幼儿足球教师质量,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招聘幼儿园足球教师,这就意味着幼儿足球教师不仅仅需要拥有专业的足球知识和技能水平,还需要具备幼儿教师基本的专业素养。这无疑对男幼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众所周知,男幼师在幼儿园中占比不是很高,但是在开展足球活动的同时,男教师偏向于培养幼儿足球技巧的掌握这种理性且硬性的东西;而女教师则擅长于向幼儿潜移默化地灌输足球软文化这种感性且软性的东西。因此,均衡男女幼师比例从某种程度上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满足既需要懂幼儿又需要懂足球的双重专业要求,这种人才更是难得。当然,幼儿园足球课程学科带头人也应紧跟政策与现状的发展,积极参与推荐幼儿足球建设的培训与交流会,巩固其教育理论基础,并构建秩序、系统、完善的本园幼儿足球发展体系。园内原先配备的幼儿教师作为第一参与者,与重要参与者还应进行不断地优化,接受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参加系列培训和专题讲座等活动,提升其理论知识,激发教师对足球运动及足球文化的兴趣。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
其实我们的幼儿远没有想象地那么脆弱,家长不应该过度关注安全问题而忽略了身体素质的培养,甚至抹杀幼儿对足球活动的兴趣。从小学会栽跟头,是一种直接经验,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经常被忽视训练的能力之一。当然,任何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与家长有风险意识固然是好的,但是却不该放大化。因此,对于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展,教师家长不应过度干预,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使自我探索,自我发展。
除此之外,还应给予对足球有强烈兴趣或高天赋的幼儿一定的支持。幼儿园教师细心观察与挖掘这样的幼儿,可以组织足球训练与足球比赛,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与技术的培养;家庭方也可以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基础之上,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系列幼儿足球培训夏令营或者其他活动。在培养其能力、释放其天性、没有升学压力的学前教育阶段,不妨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其选择、尊重其兴趣、尊重其发展,这是对幼儿身体素质的负责、这是对幼儿主体性的负责,这也是对中国幼儿足球事业发展的负责。
(三)渗透式的幼儿足球文化培育
足球文化不是纯粹的足球知识,而一种是以足球运动为介质的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复合体。因此,“培育足球文化”被单独列在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重点任务表上,可见其重要性。要想做好幼儿足球,足球文化的培育也是关键一环。如何做好足球文化的培育?不是刻意的说教,而是利用“渗透式”思维,进行展开。
其“渗透式”思维,或者说是一种“隐形教育”,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环境对于人的作用不可小觑。由此,在幼儿园方,除了常规的幼儿足球环境创设,还应当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幼儿进行足球知识教育、足球安全教育。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绘本,观看影视资料这些幼儿们喜欢的方式实现;在家庭方面,幼儿家长也应当配合开展幼儿足球活动,例如在空闲时间多带幼儿出门运动,当然足球是一项非常适合亲子活动的运动,培养其兴趣同时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在日常对话之中,向幼儿普及足球小知识,潜移默化地就会吸收内化,当然,还应该给予幼儿在足球活动中给予更多的鼓励,提升其信心与自主参与度同时不丧失对足球的喜爱度;在家园共育方面,幼儿园可以定期策划亲子足球嘉年華活动,为这项运动多增添一些趣味性。还可以在假期组织相关的研学活动,探访正规足球训练场、接触其他幼儿与足球教练等,由此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新鲜感。
(二)加大幼儿足球的宣传与推广
宣传与推广是一种刺激强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刺激可以强化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认知。用于幼儿足球之上亦是如此。我国目前足球文化环境相对较弱,应当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对其进行宣传推广。就幼儿园而言,教师可以给幼儿推荐一些与足球相关的动画片,例如《足球小将》,增强他们对于足球的熟悉度;在家园合作方面,幼儿园应该适时组织一些家长会或者座谈会等对幼儿家长集中教育培训的会议,教师可在会议上向家长普及日前我国对于幼儿足球领域的重视程度、发展概况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解释说明相关政策文件,并教育家长一些简单易学的足球游戏等培养幼儿足球策略的小知识;在家庭方面,家长接收到幼儿足球相关信息之后,要有意识地、自主地对幼儿足球相关的细节,例如家庭环境创设与足球相关新闻等进行留意,丰富自身知识面,才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浸润在充满足球文化的环境
(三)打造“互联网+”幼儿足球
目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子产品以及网络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是否可以将幼儿足球与互联网资源相结合呢?但很明显是肯定的。在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的通知》中的任务要求部分明确提到:“幼儿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系统平台依据动态幼儿足球运动数据,因材施教,丰富游戏资源,开展幼儿足球教学活动。”
如何打造“互联网+”幼儿足球模式呢?其一,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幼儿足球智能产品,例如监测足球活动中的心率水平以及跑动水平,与数据库中的平均水平相匹配从而分析幼儿在活动开展中的投入程度以及运动量;还可以开发“智能足球门”,计算幼儿的射门力度与射门水平,再与大数据相结合,综合分析出幼儿的足球技能水平等;其二,幼儿园可以在本园公众号中发布幼儿足球相关政策与解读、幼儿园足球课程开展活动记录、幼儿园足球环境创设以及相关大事件推文供家长熟悉。此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推出幼儿足球互动游戏流程与示范视频,供家长在家庭范围内与幼儿共同培养足球兴趣。
五、结语
殷红博教授在国际上首创幼儿足球教育理念——3—6岁是幼儿运动兴趣、运动习惯、运动认知以及基础运动技能产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建立起来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将持续人的一生,而足球是培养幼儿运动兴趣、运动习惯的第一运动,庆幸的是目前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在福州市,已经发展起诸多足球特色园并且有四所幼儿园已经入选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园,在这里,人们对于足球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多方面品质的效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环境创设方面幼儿园也进行精心的布置将足球元素渗透其中并且在幼儿足球课程开展中能够结合游戏形式进行科学的规划。当然,幼儿足球在福州市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免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大众对足球运动实质缺乏认识以及干涉到幼儿足球活动的情况等问题,其背后是与大众对足球的认识程度,幼儿园足球课程教师的专业程度,科研上对此领域的研究程度缺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教育建议中,笔者呼吁社会大众,幼儿园课程负责人,家园合作等方面发起呼吁,希望彼此能够协调联动推进,明确发展理念,稳扎稳打,共同将中国幼儿足球推向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谢毅烨.谈幼儿足球的重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183-184.
[2]李震.幼儿足球教育研究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7):191-192.
[3]牛志睿.幼儿足球教育游戏化课程的創新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9):108-110.
[4]Urie Bronfenbrener.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21.
[5]王叶,张莉.幼儿学习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幼儿教育,2017(Z3):3-7.
[6]贺艳杰,胡凯,陈俐月.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我国幼儿体育的理想模型构建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20,39(01):7-9.
[7]韩春梅.从老子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代主体性教育[J].作家天地,2020(04):151-152.
[8]陈仙仙.开展幼儿足球运动的可行性分析[J].家长,2021(07):59-60.
[9]龚波,曾桂生,董众鸣.中国人视野中的足球运动:错觉与偏见解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07),42-48.
[10]郭爽,赵家琪.我国幼儿足球研究概况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3):144-146.
[11]陈飞,汪辉.幼儿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研究[A].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2020年第四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论文摘要集[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2020:2.
[12]王胡平.幼儿足球兼职教师发展现状与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A].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2020年第四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论文摘要集[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2020:2.
[13]曹斌.幼儿足球现状及发展理念探索研究[A].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2020年第四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论文摘要集[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2020:2.
[14]刘洪玉.开发幼儿足球游戏的教师能力提升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02):82-84.
[15]周杨.“足”智多谋:谈趣味足球的文化建设[J].儿童与健康,2021(03):6-7.
作者简介
郑柠蕾(2000.11—),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在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