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透视
2021-08-05刘丽
刘丽
◆摘 要:学前教育是人的教育学习过程的开端和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来自家长的教育需求以及来自社会的监督压力日益增长,传统的学前教育也渐渐倾向于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但这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有害的。学前教育该如何在小学化浪潮中坚守原则,且不断革新呢?本文就将从几个层面简要分析一下此问题。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小学化;革新发展
学前教育倾向于小学化的现象有着源远的历史基础,并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竞争加大而愈发突出。因此,我们是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改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症状,并吸取小学化浪潮中的可取之处,为学前儿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对于学前教育逐步倾向于小学方式这个问题,有多层面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首先,从家庭教育层面上来说,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给家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也进一步地投射到学前教育之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家长心中的真理。家长过分苛求孩子在文化知识上的进步,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培养起超越同龄人的才智。这不仅导致现今学前教育的教学方式倾向于小学化,牺牲了儿童的天性、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更是从长远上来看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让儿童失去了自主性与个体特性,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学前教育避免“小学化”的重要性
幼儿在3-7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培养兴趣、形成性格的黄金期,即“非定向”时期。这意味着此时儿童的大脑并不成熟,对一切新鲜事物处于好奇与摸索阶段,如果我们像对待小学生甚至中学生一样,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味的将孩子提早塞到各种兴趣班中,必定会阻碍儿童本身兴趣的发展。相反地,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中对某一方面表现出兴趣,家长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应对孩子给予支持,并与教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建立起兴趣以及个性。
同时,将小学文化知识课程部分地“下放到”幼儿园教育中,也会造成孩子与小学教育内容相脱节,对后天的小学教育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因为儿童此时正处于好玩的天性释放期,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会淡化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会造成他们在小学低年级时产生“我已经学会了这门课”的错觉,从而养成上课不专心听讲的不良学习态度。并且由于幼儿园专科教师的学历层次不一,可能在小学知识尤其是英语的教学上出现一定的错误,导致孩子先入为主,在小学学习阶段无法接受正确的相关知识。
总之,尽管社会推崇竞争式教育,但给一个尚未形成健全人格的幼儿施加过重的压力培养是非常有害的。在学前教育阶段,主动思考能力的形成比单纯文化知识的习得更有利于学龄前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应该更加重视儿童的能力发展,提高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家长和幼师应该致力于培养起孩子的优良品质,教会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思维方式,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文化知识。
三、“小学化”问题应对之策
1.改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
作为家长以及幼师,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学前教育逐步向小学化倾倒的风气。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儿童成长发展的奠基石,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充分理解和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自然规律,遵循寓教于乐,启智于行的教育理念,使儿童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书本知识、生活常识、人生哲思。幼师应与家长保持必要的沟通联系,了解和发掘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和活动中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有的家长学历层次比较高,可能会教育孩子过度追求文化课,使得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不积极,甚至脱离群体。这个时候,幼师应在充分尊重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对有能力的孩子给与他们提高学习的机会,但同时也要告诉他们集体活动以及兴趣爱好的重要性。良好的品格、活泼的个性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主题。
2.规范幼儿园的办学准则: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都要遵循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本着寓教于乐,启智启德的准则,避免落入应试教育的潮流中去。同时,我们也鼓励幼儿园教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地区如城市和城镇,制定属于自己的办园方法。例如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但同时也由于工作强度大而可能对孩子疏于关心。作为幼儿每天接触较多的幼师来说,此时不仅要传授相应阶段的知识,更要对孩子给予充分的关心,想办法通过集体活动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如城镇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园便可以组织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拓宽视野,愉悦身心。总之,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是学前教育重要的主题,也是每一个儿童成长宝贵的经历。
3.加强社会对幼儿教育主旨的认知
如果想在根本上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风气愈发严重,就要从源头上矫正大众对幼儿教育的错误观念。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敦促各渠道网络媒体加大对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的宣传,让人们全面理解幼儿教育的主旨和重要意义,纠正学前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认知。同时,相关教育管理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多元化的幼儿园评价体系,让幼儿园不再单纯以文化知识的传授多少作为办园水准高低的标准。只有先建立起为幼儿多元化健康成长而努力的社会氛围,同时改变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刻板印象,改变他们对教育成功的评价标准,才能让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风气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转变。
四、结论与展望
学前教育小学化风潮是来源已久,持续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都产生了一定的危害,然而,要想在一时间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有从家长、老师乃至社会不同的层面转变大家的传统观念,才能合力将幼儿教育打造成一个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不违背孩子天性及成长规律的黄金教育时期,才能还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童年,也让学前教育成为人生教育的重要奠基石。
参考文献
[1]张黎黎.文化视阈下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14):90-91.
[2]赵裕如,吴双.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的历史考察与分析[J].文化学刊,2016(05):100-102.
[3]汪丽荣.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5(12):153-154.
[4]马廷锐.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对策[J].宁夏教育,2015(09):23-25.
[5]齐芳,齐园.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以幼儿园园长的视角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4(35):328-329+344.
[6]甘波.浅析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22.
[7]洪娟,阎乃胜.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幼儿园办园路向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39(02):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