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21-08-05周丽霞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地经营阶段

周丽霞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从改革开放起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并赋予农民部分独立的经营权,此举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并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何解决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问题,关键在于破解小农户传统的分散经营形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1]。过去已有文献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法对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的争议或进展作阶段性归纳和总结[2],本文使用知识图谱研究方法能够以信息可视化方式更为客观地回溯过去二十多年内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的发展历史,以期为后续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使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农业规模经营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通过对数据库收录的主题文献进行历史性分析,能够清晰地反映主题研究的热点、研究脉络等信息,已成为最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

1.2 数据来源

通过对CSSCI期刊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相应的历史性文献,具体做法如下:一是选择主题为“规模经营”文献。使用人工筛选方法,剔除检索结果中非农业领域研究性文献及会议综述、通知、消息、书序、书评等非研究性文献。二是以数据库所能检索到的文献时间(1998—2021年)作为知识图谱分析时间段。利用上述方法对CSSCI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符合主题的文献1 608篇,其中与农业相关的有效文献为1 532篇。

2 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的历史回溯

2.1 研究热点及核心

2.1.1 研究热点

为更直观地追溯到农业规模经营研究领域内在过去二十年的研究热点,对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汇总了前十位关键词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过去学者较多关注土地规模经营问题。

表1 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热点与核心

2.1.2 研究核心

本文使用中介中心强度来测度关键词在网络中所起到的枢纽作用程度,拥有该指标值最高的关键词即研究领域的核心。可以看出,农业规模经营研究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是规模经营,但与其它关键词衔接最多并起到媒介作用的是适度规模经营,即适度规模经营才是农业规模经营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核心。研究核心还包括农地流转、农业现代化、家庭农场等等。

2.2 研究的知识结构

为了进一步观察以往研究领域内的热点知识结构,在此使用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图谱的聚类模块值Q为0.509(通常Q>0.3认为是可信服的,在0.4至0.8之间较好),因此本文热点聚类结果较好,内部相似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有一定说服力。

研究热点可聚类为11类,按照类别规模大小排列依次为家庭农场(#0)、农民(#1)、农地流转(#2)、双层经营(#3)、两田制(#4)、农业现代化(#5)、乡村振兴(#6)、乡镇企业(#7)、规模化(#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和政府干预(#10)。这些聚类的内涵都与规模经营提出的宏观背景及所要解决的“谁来经营”、“经营多少”、“如何实现”等问题有关。从规模经营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出发,结合研究的宏观背景,可知在此领域的研究经历了如下变化:

①研究背景。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与农业规模经营研究背景相关的3个关键词依次为乡镇企业、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机会,随着大量较高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留守劳动力开始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从而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3]。作为农业现代化技术要素和经济要素的双重载体,2000年后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如何通过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十九”大后如何在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基础上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成为研究热点,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规模经营提出了新要求,农业规模经营在乡村振兴战略诸多部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连带效应[4]。

②谁来经营。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与经营主体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农民、家庭农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3个。随着时代变迁,农业经营主体扩大为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个人和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包括服务)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5]。

③经营多少。此主题下的关键词为规模化。农业规模化经营关键在于把细碎化、小规模土地集中以实现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配置趋向合理,最好能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经营面积多大关乎适度确定,而适度确定关键在于尺度选择。因此农业规模的适度尺度选择是热点,效率、生产率及收入等都成为确定适度的依据。

④如何实现。与此有关的关键词包括双层经营、两田制、农地流转和政府干预等四个。双层经营体制中农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户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经营或流转承包土地,为土地流转创造制度条件,同时集体统一经营为创建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奠定了重要基础[6]。土地的特殊属性使得政府干预成为土地市场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早在农村基本制度改革初期,地方政府便有意识把发达地区的农地集中形成规模经营。进入21世纪后,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政策目标的驱动下,我国对农业领域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强,集中表现在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土地流转市场[7]。地方政府干预有效破解了自发流转市场规模经营发展面临的困境[8],但过度干预可能侵害小农户利益、加剧农民收入差距并损害资源配置效率。如何寻找到政府干预土地流转市场的边界,把握好政府干预力度,需要学界继续深入分析和研究。

2.3 研究脉络及侧重点

本文通过突发性探测呈现某个阶段相对增长率高的突发性关键词,以揭示不同历史阶段农业规模经营研究脉络及侧重点。根据对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的突发性知识图谱分析可得到排名前25的关键词。关键词初现和结束的时间差即为关键词的存续周期。根据关键词的存续周期和突发性强度,可把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关注的侧重如下:

①第一阶段为1998—2001年。此阶段主要探索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该阶段关注点分别为农业产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等。该时期就家庭联产责任制基础上,农业产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究竟谁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学界产生了一定的争议。研究结论表明,此阶段对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目标的辩证认识为之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此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学者多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

②第二阶段为2002—2012年。此阶段关注如何通过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长期来看,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土地使用权均分到户的土地制度实则限制了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发展[9-10],该时期对农地关系的理解产生了分歧,究竟何种农地关系方能促进土地集中?流转的是何权利?政策给出了回答,自2003年起多项政策和法律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了细致和明确地规定,尤其2007年《物权法》确认了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属性,集体所有制下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确立为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健全提供了法律依据。此阶段的定量研究逐渐增多,连接了理论与实践。

③第三阶段为2013年至今。此阶段关注如何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来实现规模经营,主要关注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主体、三权分置、社会化服务和小农户等。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现代农业的实现问题日渐凸显,如何构建包含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这个阶段关注的问题[11-12]。此阶段对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实践—政策—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①过去二十年里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研究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适度规模经营则是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的核心问题。②农业规模经营始终围绕着农业发展所要解决的谁来经营、经营多少、如何实现三大问题。③农业规模经营研究可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3.2 展望

①学界还需重点关注和处理好小农户在经营体系构建过程中与新型经营主体的供需关系,进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有效衔接。②如何在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性下,确定出符合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的阶段性适度经营规模仍是打造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基石。③学界需更多地转向对农业服务规模化经营体系构建的研究。

猜你喜欢

农地经营阶段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兼论农地分类所有制的建构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