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构建问题研究*
2021-08-05阮拥军豆超勇
赵 明,阮拥军,豆超勇
(1.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研究生六大队,河北 石家庄050003;2.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050003)
1 引言
当前,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正在向纵深推进,部队大抓实战化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全军形成大抓军事训练的浓厚氛围。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持续推进,训练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断显现。实战化装备保障能力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在部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保障练”,轻“练保障”现象,对作战行动演练的多,而对装备保障行动演练的较少,对装备保障能力的检验评估还不够规范,对装备保障演练的科目设计不能很好体现实战性,达不到较好的演练效果。
装备保障演练是装备训练的高级阶段,也是成体系的装备训练实践活动,不仅包含装备保障人员、分队和机关各层次人员,还包含组织筹划、器材弹药供应、维修保障等多要素的综合性演练活动,是通过锤炼官兵各项能力素质来提高装备保障能力水平的高层次训练。在当前全军深化实战实训的大背景下,装备保障演练更要突出演练内容的实战性,因此其演练科目的选择必须要体现出对官兵实战能力素质的综合检验。陆军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指陆军部队在使命课题任务下,突出实战需求,从难从严进行装备保障演练的演练科目集合。文章以陆军合成旅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陆军部队使命任务,研究了科目库构建的需求、程序、方法,并构建出一套演练科目库,为合成旅组织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提供借鉴[1-3]。
2 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构建需求分析
陆军部队进行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首先必须对演练内容进行设计,对演练科目进行选择,科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装备保障能力检验评估的准确性。
当前,随着装备保障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装备保障演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演练科目内容的选择也逐渐重视,但是在装备保障演练实践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①演练科目及内容的设计对能力的分解不够细致。大纲中对装备保障能力仅细化到指挥、机动、保障、防护四项能力,并没有将其更进一步分解为细化具体的二级或三级指标,在科目设置方面对装备保障能力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影响装备保障演练的质量和效益。②科目的设计不能全面体现和检验装备保障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军民融合体制不断完善,现行《陆军军事训练大纲》中并没有对高新技术动员力量运用能力和数据支撑保障能力等能力进行检验的训练科目。③演练内容标准还不够规范。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已经正式施行,明确了装备保障演练科目相关内容,对组织装备保障演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大纲过于笼统宽泛,对演练内容、对象、时间、标准等要素的要求还不够具体规范,也没有结合陆军不同类型部队进行区分,因此,在实际组织演练过程中,不同类型部队演练科目内容选择随意性较大,针对性不强[4-5]。
随着陆军部队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推进,陆军部队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成为常态化的训练方式。从突出检验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的陆军部队装备保障演练科目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一套规范、完备、科学的演练科目库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 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构建研究
3.1 科目库构建流程
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构建的目标是通过设计构建基于能力、功能聚焦、结构科学、特征鲜明的演练科目库,实现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内容的有机组合与模块设置,为陆军部队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的组织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牵引部队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活动的开展和运行,使部队装备保障演练的内容与战时装备保障的要求更加贴近,进一步提升军队装备保障能力水平[6]。
结合现阶段中国军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的实际及相关理论研究,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导向的科目设计方法在演练内容设计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应用十分广泛。陆军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由诸多单项能力聚合形成,其中装备保障能力是其中重要一项[2]。通过分析部队装备保障现状,在一定物质条件的限定约束下,立足多样化战争威胁,深入剖析时代要求、战场环境、保障方式等对装备保障行动的影响,对部队需要具备的装备保障能力进行筛选及确认,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确定装备保障能力指标体系。在确定能力指标体系以后,将各项细分的能力指标转换成为相对应的为获得能力所需要训练的装备保障演练内容,最后结合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将相似度高的内容整合形成演练科目,从而形成科目库[7]。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科目库构建流程
运用以目标能力为导向的思路设计的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因其主要从满足部队装备保障能力需要的角度出发构建演练科目库,所以具有较为突出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全面性,这就使所形成的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覆盖面较宽,同时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可以进一步突出演练的针对性、实战性。
3.2 科目库构建方法
3.2.1 构建能力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有许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根据装备保障能力体系的复杂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8]。部队官兵为完成演训任务应具备的能力是进行科目设计的需求来源。军改之后,中国军由原来的三级维修体系改成现行体制下的二级维修体系,即为基地级维修保障和部队级维修保障。可以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来确定这两项必不可少的指标,对已有经验、情况和事实作出分析,在这里主要采取综合意见法。这种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博采众长,对能力指标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采取“德尔菲法”,组织评估者针对能力指标内容采取匿名方式、单独回答并经过多次带有导向性反复的函调咨询,最后将意见集中归纳产生结论,从而确定基地级维修保障能力和部队级维修保障能力。不论是什么级别的维修,器材的供应是维修装备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器材的重要性,可以将器材供应单独作为一项指标——器材供应保障能力。
运用定量评估法对剩下的指标进行确定[9]。在这里主要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筛选能力指标体系。经过对专家的咨询以及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项能力:组织筹划能力、高新技术动员力量运用能力、数据支撑能力、野战抢救抢修能力、维修装备管理能力。将以上5项能力作为评定项,即V={V1,V2,V3,V4,V5},而后将因素集分类U={U1,U2,U3}={维修时间,资金,效果}作为第一层因素。每个因素有下属的子因素集U1={U11,U12}={维修人数,所需工时}、U2={U21,U22,U23}={直接经济,耗材,社会保障需求}、U3={U31,U32,U33}={机动能力,火力打击能力,防护能力},通过询问专家对每个因素给出相应的权重Ai。而后选取各级保障人员,组成调查问卷组,得出样本,可以得到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
式(1)中:m为评价指标集U中元素个数;n为评价集中V元素的个数。由权重和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得到综合评判。
通过此种方法确定出前三项能力较为重要,即组织筹划能力、高新技术动员力量运用能力和数据支撑能力。
综合以上方法可以得出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能力为组织筹划能力、高新技术动员力量运用能力、数据支撑能力、器材供应保障能力、基地级维修保障能力和部队级维修保障能力。并且通过这类方法可以推导出这六项能力的二级以及三级指标,构建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实战化装备保障能力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实战化装备保障能力指标体系
3.2.2 确定能力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灵活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雷达、车辆、装甲等领域,用于对各种能力的评估。
实战化装备保障能力权重的确定,要结合部队反馈的信息、训练大纲、上级指示,对能力进行层次的划分。一级能力指标为大的类别,每类下设的二级指标为具体的需求能力项,各类别中的能力指标项因其素质要求、难度、需求的不同,存在层次上的差异,根据层次分析的方法能得出各项指标所占比例,确定需求能力层次的划分[8]。
建立有针对性的能力指标模型后,要优化数据来源,选择该领域内专业对口的专家对指标进行评价。为避免成员结构单一对评估结果造成影响,专家组成员应包括从事装备科研的院所专家骨干、从事装备保障工作的院校专家教授、从事装备保障工作的装备保障单位高工等,为增强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具体计算中,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YAAHP软件,通过对影响装备保障能力的6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进行汇总梳理,构造了判断矩阵,经过对判断矩阵的归一化处理,计算出组内各因素相对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实战化装备保障能力影响因素权重
表1 (续)
通过对各影响因素权重的计算,可以知道一级能力指标所占的影响权重,同理可得二级、三级指标影响因素权重,为下一步科目构建及内容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3.3 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构建
装备保障演练科目体系建立在训练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装备保障演练能力需求指标体系,以新版训练大纲的科目内容为基础,将各级能力指标转化成对应的获取能力所需的训练内容,再结合训练大纲将各项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训练科目,其过程如图3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实战化的特性是科目设计的主线,要围绕主线完成科目库的构建,进而在应用时筛选出目的科目。根据演练进程,按照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作战准备、作战实施、作战结束五个时间阶段进行分析,根据能力指标细化每个阶段演练的科目,从而构建演练科目库。
图3 科目构建过程
4 应用案例
案例验证是对科目库构建评估的重要环节,可以对科目库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实践检验,通过评估数据处理和评估结果分析,能够及时调整优化科目库。XX年XX战区陆军保障部、XX集团军保障部结合XX旅XX演习,于X月XX日至X月XX日,从XX~XX联合训练基地,组织了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演习以“重型合成旅城市夺控战斗装备保障行动”为课题,按照“战区陆军指导协调、XX集团军和院校专家导调评估、XX旅组织实施”的模式组织实施,组织装备启封保养、野战库所开设、装备抢救抢修、弹药器材供应等31个科目训练,初步检验了实战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此次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在经过部队调研的基础上,对演练任务的能力需求及科目构建都进行了具体分析,由于涉及改革原因,基地级保障力量和高新技术技术动员力量未实际到位,在此忽略,最终确定的科目组成包括战备等级转换、战场机动、战场抢救抢修、装备启封保养、野战库所开设、弹药器材供应、保障要素转移、保障指挥机构开设、拟制保障计划、弹药请领分发补充等科目内容,具体科目如表2所示。
表2 装备保障演练科目表
所设置演练科目符合实战牵引以及部队保障能力需求,同时也充分证实了层次分析法在实战化演练中对科目库设置的重要作用。
5 结束语
陆军合成旅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是新体制下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实践,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本文主要分析了演练科目库构建的必要性及构建流程,对装备保障能力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确定各自因素权重,在此基础上对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科目库进行设计,为陆军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但是文章对演练科目的相关标准、演练条件研究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深化,以构建一套与科目匹配的实施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