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
2021-08-04许幼飞
许幼飞
作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总是忙到“来无影去无踪”,似乎这一刻不牢牢地抓住他,下一刻他就会因为村里的事情不见人影。
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同王祥生交流的近3个小时里,他接了不下10通电话,还有很多人前来找他。
“王书记总是把村里的事放在第一位,就连休息时也在心里琢磨呢。”中益乡党委组织委员胥方贵称。
传承
6月16日,中益乡华溪村。
青山绿水间,一栋栋漂亮的新房错落有致,砖木混合结构搭配青瓦黄墙,尽显地方特色;不少民居门前,乡亲们自种的花草果木在瓦钵和瓷盆里长势喜人,一切显得惬意而美好。
然而,在几年前,华溪村还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穷山沟。
“那时候交通不便,去最近的乡镇需要翻过一座座大山。”作为土生土长的华溪村人,王祥生曾深切感受过这里的贫瘠,“村里有的人一辈子没有赶过场,有的人一辈子住着漏雨房,有的人一辈子生了病只能靠硬扛。”
1978年,初中毕业的王祥生外出做起了生意。他最开心的是自己的第一单生意就赚了40元,“那时候,父母在家忙碌一整天,也挣不了什么钱”。
可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父亲王宗武的一席话却将王祥生劝回了华溪村。
“祥生,你如果回来把全村人都带富了,那才是真本事。”时任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宗武语重心长地说。眼见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村里的贫困却不见好转,王宗武很发愁,他把希望寄托到正值壮年的儿子身上。
起初,王祥生曾数次拒绝回乡,但看着父亲日渐佝偻的背影,他决定接过“接力棒”。2003年,为了兑现向父亲许下的承诺,王祥生回到华溪村。
回村后,从修路到架桥,从带领乡亲们养猪到解决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事,王祥生总是竭尽全力、不计回报。
破局
“过去村里有什么?说白了就是洋芋、红苕、包谷‘三大坨。”56岁的花仁叔对过去的生活记忆犹新。
三顶“帽子”——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老人儿童“留守村”,多年来压得乡亲们喘不过气。
“我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但那时候村里一是缺人,二是缺钱,什么都发展不起来。”王祥生很无奈。
2017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益乡被精准识别为全市深度贫困乡。
此刻的王祥生除了感觉责任重大外,他还敏锐地意识到“改变华溪村的机会来了”。
为了做好发展规划,王祥生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走遍华溪村的每个角落;为了做好产业布局,他常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思考谋划。
2017年12月,华溪村成为全市首批38个“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
借着这股东风,王祥生建立起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机制的作用下,沉睡的资源被慢慢唤醒,空中有蜂飞、地上飘果香、土里藏黄精。就这样,一张立体农业布局的蓝图,在华溪村逐渐变为现实。
这股东风不仅给乡亲们指明了致富路,还让在外的游子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希望,纷纷返乡创业。
花仁叔常年在外务工的女儿女婿回到村里,和她一起将自家房屋改造后,办起了农家乐。
“现在一个月的收入是以前的三四倍,一家人还能团团圆圆的。”花仁叔很是满意。
2019年,华溪村户均增收4000余元,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
倾情
陈朋曾是华溪村远近闻名的“酒鬼”,因为嗜酒成性,一家人的生活贫困潦倒。
“那时,陈朋一天到晚醉醺醺的。”王祥生回忆道,“跟他说话总是一股酒味扑面而来。”
2016年,陈朋一家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即使这样,陈朋还是没有醒悟,每日抱着酒壶不肯撒手,就连村里送的“脱贫猪”都被他卖了换酒喝。
这样的行为不仅惹恼了妻子谭明兰,也让陈朋自己成为王祥生的重点关注对象。王祥生开始三天两头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
“现在政策这么好,这个家还得靠你撑起来。”
“老母亲还要靠你养老,你要给两个娃作表率。”
……
在王祥生的不断努力下,陈朋的思想得到了很大转变。他将猪又赎了回来,悉心饲养。后来,在王祥生的带动下,他还尝试种了两亩辣椒。
“那一年,陈朋的辣椒卖了8000多元,我从他的脸上终于看到了笑容。”王祥生说。
这8000多元的收益彻底点亮了陈朋的希望,慢慢地,村里人发现陈朋变了——他戒了酒,还流转了5亩中药材地做管护。
2020年,陈朋家年收入超过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他现在可是村民学习的标杆呢。”王祥生很欣慰,“除了新建、改造硬件设施,我们还要激发乡亲们的内生动力,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华溪村变得更好。”
付出
“让华溪村变得更好”成了王祥生的执念,也让他在家庭面前显得有几分不近人情。
王祥生和妻子相处的时间,远低于他扑在工作上的时间。有段时间,两个儿子只有在晚上才能见到风尘仆仆归来的父亲,就连节假日也不例外。
“节假日正是我最忙碌的时候。其他人可以休息,但事情总要解决。”王祥生也不恼,在华溪村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他早已习惯这种工作强度。但在他心底还是有着一份深深的愧疚——那是对病危住院,去世前自己都未曾陪伴过的老父亲。
2018年6月初,王宗武病重,住进了县人民医院。
当时正值华溪村农房改造,王祥生实在脱不了身。不得已,他聘请了专职护工照顾父亲,匆忙交代两句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没承想,这一走竟是永别。
即便如此,治丧期间,王祥生也未曾休息半天。他说:“父亲的丧事,有我家属打主力。村里事情多,工作不能缓。”于是,他晚上为父亲守夜,白天到村里工作,一天都没落下。
也正是这份忘我的付出,换来了华溪村今日的巨变。
一天傍晚,天空还飘着细雨。看着崭新的华溪村,王祥生顿感心潮澎湃。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快步朝父亲墓地走去。
在父亲的墓碑前,王祥生蹲下来一边用手轻轻擦拭着父亲的名字,一边说:“爸爸,这几年华溪村的变化可以称得上是翻天覆地。您要是健在,看到這样的变化一定高兴得不得了。现在政策好,我更要努力向前跑。”说话间,他的眼里已经噙满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