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音乐类非遗聊斋俚曲的传承现状与应对探究

2021-08-04蒋文宣赵妍

大观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非遗

蒋文宣 赵妍

摘 要:聊斋俚曲又被称为蒲松龄俚曲,是明清时期艺术文化发展当中的“活化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影响力,发展至今,其艺术地位还是非常高的,不可动摇。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聊斋俚曲的经典民俗似乎有点与大众的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但是聊斋俚曲本身的艺术价值不会因为时代的迅速变迁而减少,因此要重视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文章从民间音乐类非遗聊斋俚曲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关键词:民间音乐;非遗;聊斋俚曲

注:本文系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聊斋俚曲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QN202008034)研究成果。

经研究调查可知,聊斋俚曲已经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远不及当年聊斋俚曲的发展鼎盛期,因此,要对民间音乐类非遗聊斋俚曲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有效的俚曲传承应对策略。

一、民间音乐类非遗聊斋俚曲的传承现状

(一)聊斋俚曲概述

众所周知,聊斋俚曲被誉为明清时期民间音乐中的“活化石”,与《聊斋志异》一样,都是由蒲松龄创作的,是蒲松龄俗文学的代表作品。蒲松龄在聊斋故事的基础上二次创作、填词,结合当时流行的民间小调和淄川方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聊斋俚曲。

(二)早期聊斋俚曲的传承分析

聊斋俚曲是一种民间广为流传的说唱形式的音乐,传播与传承主要依靠演唱者的歌喉,是凭着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经研究调查可知,早期演唱俚曲的主要是蒲姓的秀才、私塾的老师、流浪的艺人以及当地的村民,现在逐渐有了当地的民歌歌手,这些人的演唱水平良莠不齐,各成一派,这也为聊斋俚曲的传承增加了难度。聊斋俚曲从属于曲牌体系统,是有效结合了音乐、文学以及表演艺术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主要演唱的形态包括说唱和戏剧两种,主要的演唱形式是独唱,除此之外,还有对唱。早期,聊斋俚曲没有规模化的演唱团体、稳定的演唱团队以及固定的唱腔标准。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聊斋俚曲最突出的语言特色就是运用白话和淄川方言演唱故事,这是限制聊斋俚曲传播的主要因素,不懂淄川方言的人根本没法体会聊斋俚曲的魅力;二是聊斋俚曲包括十五种,其中只有三种初具戏剧的形态,所以聊斋俚曲主要的传播形式是说唱。

大多数的聊斋俚曲演唱者都自带乐器,自我伴奏。聊斋俚曲说唱艺术的主要演唱形式是由演唱者借助三弦、二胡、笙、笛子等乐器,一个人撑起整个作品。聊斋俚曲演出还有小乐队的形式,借助笙、笛子、二胡、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进行伴奏,分角色进行演唱。聊斋俚曲也是一种一书兼二体、说唱并戏剧的综合艺术形式,运用白、唱交替的形式演唱故事,感化群众,所以聊斋俚曲的演唱需要结合内容,选择演唱的风格,同时,还要根据性别、年龄、性格等来设计角色,把握音色、音量、音速等的变化。通常说来,年轻人的音乐比较轻快明亮,音速比较欢快;中年人的音色比较含蓄饱满,音速比较沉稳;老年人的音色比较低沉厚重,音速比较缓慢。但是这些普遍的规律,还是要根据演唱的内容进行调整。在运用方言进行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聊斋俚曲的地方特色与风格,要准确发声。聊斋俚曲凭借它独特的演唱风格在众多民间音乐中一枝独秀。对聊斋俚曲进行传承与保护时,要重视保留俚曲演唱中的原生态特色。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聊斋俚曲的艺术魅力,需要在演唱中有效融合当代声乐审美观念以及科学的发声方法,在保存地方特色的同时,可以字正腔圆地进行演唱,展现俚曲的艺术魅力。

(三)现阶段聊斋俚曲的传承分析

聊斋俚曲最早流行于淄川地带,长期以来缺乏人们的关注,更甚至一些当地的人也不知道聊斋俚曲的存在。聊斋俚曲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盛行的,由于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聊斋俚曲,聊斋俚曲才渐渐地向世人展示了它的价值。在2006年的时候,聊斋俚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4年的时候,聊斋俚曲戏被正式认定为戏剧界的新戏种。对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来说,演唱是最好的形式。聊斋俚曲剧团的成立,让传唱了300多年的聊斋俚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剧团开始走向学校、企业、社区进行巡演,把聊斋俚曲传播到了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听到了聊斋俚曲的故事,欣赏到了聊斋俚曲的舞台,影响更多的人开始学唱聊斋俚曲[1]。但是,现阶段聊斋俚曲的传承较之从前冷淡了很多。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旧文化、新旧艺术的冲突,给古老艺术的传承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尽管国家很重視聊斋俚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也在不断加强对俚曲的传承,促进俚曲的发展,但是因为曾经的曲调跟不上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些曾经广为流传的曲目,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大众审美。比如,现在的蒲家庄很少有人会唱俚曲,而会唱俚曲的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但是他们在逐渐老去。大多数的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一些老人对俚曲也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对俚曲的演唱知之甚少。有一些俚曲的演唱者,是“大白嗓”,用淄川的方言演唱,尽管听起来比较质朴,充满乡土气息,但是不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艺术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也变得很艰难,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以及创新,俚曲就会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被淘汰。此外,由于没有专业的俚曲研究机构,所以至今都没有专业的俚曲曲谱资料,造成俚曲的保护与传承只能在自然形态下进行,无法对俚曲进行规模化的传承,现阶段的俚曲演唱已经跟不上艺术美学的时代发展。

二、民间音乐类非遗聊斋俚曲传承的应对策略

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博物馆型”与“大众型”。“博物馆型”是指在有关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的大力扶持之下,结合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对聊斋俚曲进行保护与传承。这样的保护方式可以很好地保留非遗项目的原始状态,不足是保护的成本比较高,会跟公众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大众型”是指借助公众,尤其是学生群体,对聊斋俚曲进行保护与传承。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传统的技艺广为传播,化整为零,借助群众的力量与基础对俚曲进行保护与传承。这种保护方式的侧重点在于操控舆论和公众基础,只要形成良好的公众规模与口碑,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保护成本,同时扩大传承的范围。唯一不足的就是会对非遗项目的原始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原始形式的保留。众所周知,民间音乐最重要的就是民间性和民俗性。所以对民间音乐类非遗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更多还是“大众型”。音乐是比较感性的事物,需要人的传承才能最大程度展现音乐本身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所有文化艺术发展的基础都是传承,有了传承才可以进行有效的融合,之后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最终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所以,在聊斋俚曲传承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促进,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增强聊斋俚曲艺术文化的科普

现阶段,要想促进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首先得从聊斋俚曲的艺术文化方面加强科普。经研究调查可知,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聊斋俚曲的存在,少部分人知道聊斋俚曲,但是对聊斋俚曲的认知也较少。所以,加强对聊斋俚曲艺术文化的科普是首要且关键的工作。

(二)推动聊斋俚曲的创新发展

现阶段,还要加强对聊斋俚曲创新发展的推动。国内有效融合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促进音乐进一步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而聊斋俚曲本身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活,要是能有效融合流行音乐进行创新发展与应用,一定能体现出聊斋俚曲本身的艺术特色以及蕴含的情感,来增加聊斋俚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在社会发展中被淘汰。但是,要注意对聊斋俚曲进行创新发展和应用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在不断实践当中循序渐进[2]。

三、结语

要想聊斋俚曲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对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经研究调查可知,目前聊斋俚曲的传承渠道较少,当地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聊斋俚曲保护与传承的重视,意识到传承对聊斋俚曲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促进聊斋俚曲进一步创新,找到更好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闫盛霆.300岁“聊斋俚曲”:演唱是最好的传承[N].农民日报,2016-08-12(7).

[2]石泽群.试论聊斋俚曲的文化传承[J].北方音乐,2020(16):14-15.

作者单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非遗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