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特色美术课程实施的新路径

2021-08-04朱颖丽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6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民族特色民族团结

民族特色美术课程实施的新路径

——以《苗族银饰》单元课程实践为例

□ 朱颖丽

【摘   要】立足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新要求,结合学校民族团结特色教育及学校生源学情的新需求,教师创设了以民族特色为主题的美术课程内容。实践证明,通过单元化的美术课程、多路径的美术课堂和多维度的美术评价,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民族特色;美术课程;美育;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无论是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还是从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出发,民族艺术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就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材而言,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所占比例较少,仅有的教学内容也大多停留于表面,且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法轻情感。学生对少数民族美术的欣赏和理解难以深入。因此,如何将民族美术特色有效融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能力,规划单元化的美术课程,创设多路径的教学模式,实施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文以苗族龙船节学习板块中的《苗族银饰》单元课程的开发及实践为例,探讨民族文化与美术课程的融合方式。

一、基于教学点,衍生单元化的美术课程

民族特色美术课程有别于传统美术教材内容,它立足于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生活性与真实性。三步交融法从一个教学生长点出发,由此衍生出单元化课程,其内容的编排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确定生长点,思考课程内容

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于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构建课程框架的方法。最终,教师决定以民族节日为基点,抓住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点进行拓展。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因此,教师从苗族的美食、服饰、建筑、乐器等方面入手,广泛收集资料,巧制思维导图(如图1),选取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生长点进行教学。

(二)寻找立足点,编排单元课程

苗族有着独特的银饰文化,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分板块、分步骤地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了四个课程,让学生从文化理解的角度了解苗族银饰。第一课时是《可爱的苗族姑娘》,旨在让学生观察分析苗族银饰造型;第二课时是《走进手工作坊》,旨在让学生探究银饰纹样;第三课时是《我们也是小工匠》,旨在让学生了解银饰工艺;第四课时是《银饰创意我在行》,旨在引导学生进行银饰文创设计。该课程以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为目标进行编排(如图2),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进行判断和文化理解。

(三)建构知识点,设计单课内容

教师结合原有的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点,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以《苗族银饰》单元课程中的第三课时《我们也是小工匠》为例,教师以浙美版六年级上册《金银器》为基础,拓展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装饰手法和纹样寓意。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美术的表现形式,采用黑色黏土装饰银饰造型,用常见的材料进行填充,再用银色喷漆进行喷色,最后呈现出具有创意的苗族银饰美术作品(如图3)。

二、基于实践点,创设多路径的美术课堂

民族特色美术课程遵循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以“重实践、重感悟、重生成”为教学理念。教师利用多条路径探索创新的开放性美术课堂,打破学校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创设多维形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自身的内驱力。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综合学科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综合课堂主张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第一课时《可爱的苗族姑娘》中,教师让学生以5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学习。5名学生综合民族团结德育课程中习得的苗族文化知识,并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再将其拍成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明显。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德育和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实践和操作,真正做到了“为我所用,为我所学”。

2.注重小组合作,提升课堂效率

合作是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学第三個课时《我们也是小工匠》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保证每组的综合水平相差不多。在制作前,小组成员先合作讨论银饰的造型及装饰,再领取各自的任务。教师利用多媒体集中解决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展示小组的创新点,实现优势互补,达到班级合作的最佳状态。教学片段如下。

师:你们讨论好了吗?准备做哪个苗族银饰?

生1:我们要做的是头饰,头饰由银角和银帽组成。

师:在这节课上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2:银饰上的纹样有不同的寓意。比如老人家戴凤凰,少女戴鲜艳的花朵、小草,少妇戴牡丹花,等等。

师:那你们选择的这个头饰是给谁戴的?你们准备怎么做?怎么分工?

生3:我们做的是少女的头饰,我是组长,我来做轮廓。小A做银帽,她速度比较快,手也巧。小B做银角。

生4:在做完银饰的大致轮廓后,我们一起做装饰的花卉。在做花卉的时候应该注意主次关系,我做大花卉,小A和小B做小花卉。然后再将做好的花卉组合安装在银饰上。

师:你们的分工很明确,真不错。

3.立足公益活动,催生课堂生成

教师主张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传播知识带来的乐趣,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民族文化的情感生成。例如在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活动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苗族银饰等作品赠送给参与活动的家庭,并将自己学到的用黏土制作苗族银饰的技法教给参加活动的人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宣传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这些公益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课堂生成,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

(二)实行多方联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1.实物联动,延长学生的感知时间

民族特色美术课程打破了学校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少数民族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触摸和制作过程。例如在《可爱的苗族姑娘》一课的初步感知环节中,教师采用苗族银饰实物展示法,让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苗族银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了学生对苗族银饰的感知时间。

2.内外联动,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

内外联动是指校内外人员之间的联动。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采取“聘请苗族家长进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观察苗族饰物,倾听家长的讲解,进一步了解苗族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自然,体验教育的生活性、实践性。

3.师师联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联动各科教师,实行多学科联动教学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以取长补短的方式完善课堂结构。例如在《走进手工作坊》一课中,美术教师请劳技教师来给学生讲授传统银饰的制作技法与工艺、汉族银饰和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等,美术教师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跳出了单一区间,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学得不亦乐乎。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开设翻转课堂,提升学习能力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翻转课堂变得切实可行。师生互换角色,有利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了解苗族银饰,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再将录制好的苗族银饰微课上传至班级群内,供学生在课前学习。正式的课堂则是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的场所,学生在交流中探究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纹样寓意、历史文化等,进而生成新的知识。教师则负责在课堂上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2.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复习能力

学生的思维就像一根根模型线条,而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思维导图作为支架,能够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建立知识结构,提高自主复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单元课程后,有的学生从银饰的种类、纹样、特点等角度对课程进行回顾,有的学生从银饰文化、作用等角度进行梳理,还有的学生以老、中、少所穿戴的银饰的差异角度进行归纳。学生多形式搭建知識框架,呈现的思维导图也是风格各异、丰富多彩(如图4)。

3.组织进馆学习,提升感知能力

场馆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展示厅是学生学习少数民族美术课程的主阵地。该场馆的环境与少数民族特色课程的氛围和意境都十分契合,能够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力。

三、基于应用点,实现多维度的美术评价

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评价要求教师改变单一的课堂评价、作品评价。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应用需求,打造全新的评价机制,并寻求更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

(一)“网络+专栏”的精品展示评价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学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专栏进行作品展示、投票等。笔者所在的学校和某App合作,一起举办了线上的书画展。在教师和家长的转发下,该线上书画展极大地宣传了蕴藏着民族团结内涵的特色美术课程。

(二)“义卖+演讲”的公益展示评价

学生在参与义卖活动的过程中,既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又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例如六一儿童节,学生将制作的少数民族手工作品进行义卖,并与贫困的少数民族家庭进行对接,将义卖所得的善款捐赠给他们,或为这些家庭的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三)“特色+精品”的活动展示评价

师生借助学校举办的各项特色活动,将民族特色美术课程中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每年的民族团结月,教师结合活动将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展览,供学生、家长欣赏,使学生收获成就感。这对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由此,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氛围更加浓郁。

总之,民族特色美术课程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引导。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将民族团结教育融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营造民族特色教育的校园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强化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体验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力加.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钱初熹.融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美术教育[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1).

[3]牟孝梅.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特色教学:“民族民间美术”课程的特色教学探索[J].中国民族美术,2018(1).

(浙江省海盐县横港小学   314313)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民族特色民族团结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穿着校服去上学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