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思想指导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路径的思考

2021-08-04王晓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5期
关键词:劳动法治课程

王晓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学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场所,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要把法治思想落实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管理中表现为依法治校、依法办学、依法开展劳动教育。

一、法治思想下劳动教育的含义和价值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以法治思想為指导,对于传承和弘扬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人口素质,落实“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要求,促使青少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一)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学校劳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注重传承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培养优秀的劳动者,通过劳动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劳动价值观,懂得合法劳动才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自身价值、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途径,促使他们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是完善中小学教育体制(体系)的必然要求。“要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可见劳动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顺应时代要求,落实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要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和区域差异,制定属于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手册,明确各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规范劳动教育的标准,才能保障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学校劳动教育也是促进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伴随经济发展和资讯全球化,一些不良思想沉渣泛起,而生活条件的改善、长辈的溺爱,部分家庭和学校唯分数论等因素导致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限制了青少年生活技能、劳动素质乃至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懂得依法劳动,合理致富,勤恳上进,是构建健康人格的关键,培养法治意识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学会勤恳劳动、认真付出、积极实践,才能明理力行,立德树人,才有条件出创新、作奉献,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一)学校劳动教育的宣传教育形式化、伪实践化。落实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必须要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的心理建设,要扎实为学生的心理发展着想,避免华而不实和宣传教育形式化和伪实践化,为中小学生设计切实恰当的劳动实践内容,要注意激发学生劳动情怀,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的教育,脱离实践核心的劳动教育是伪实践化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是否落实是劳动教育课程是否有效的关键。

(二)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受到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制约,学校课程设置仍然以学生学业成绩考试科目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忽视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评价;家庭教育依然重视学习任务的完成,大大缩减了学生在家里劳动实践的机会,而评价体系没有配套设置,从而导致劳动教育实践性被削弱。

三、法治思想下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陶行知提出:“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与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立能力,并且让学生从劳动中获得事物的科学真理,并了解到劳动者的辛劳喜乐。”为发挥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应联合家庭、社区开展劳动教育,具体途径如下:

(一)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学校社区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活动。学校应联合社区、村居开展结合文化阵地建设的劳动教育宣传,结合正反事例,从多方面促使学生明确只有结合正反事例,从多方面促使学生明确只有在法律框架内的劳动,才能产生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劳动价值,才会得到国家社会认可。选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人物事迹,利用电子屏、宣传版面固化宣传标语和宣传内容,利用班会课、劳动教育课时开展模范人物的宣传;社区、村居结合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增加固化劳动宣传阵地,开展“模范”家庭评选,营造重视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浓厚氛围;家庭教育要树立健康的子女培养观念,以培养自立、自理意识和热爱劳动、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学校劳动教育课时的落实。把每周至少1课时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起到培养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作用,需要学校树立法治思想,以依法治校的理念,学校要高度重视制定劳动教育实施计划方案并严格落实。家庭、社区、村居要清楚各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各负其责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首先,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计划和沟通。学校要成立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借鉴先进典型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具有科技创造、民俗传承和手工制作等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并积极收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资源,并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

其次,发挥社会支持作用,拓宽劳动教育渠道。社会是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校外课堂场所。学校要把劳动教育实践实施计划和社区、村居进行沟通,保证劳动实践机会的获取。社区和村居可在公益服务、垃圾分类、整理环境等方面,积极提供劳动教育实践机会和平台。通过共同搭建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体会劳动的辛劳与乐趣,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志向,促使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社会公益活动是中国优良文化的延伸,通过与社会机构进行合作,选择适合学生的公益活动,共同参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审视与反思,从中提升自我。

再次,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中,要避免宠溺,把整理屋子、清洁卫生、家务劳动等适当分配给学生,并在共同劳动中增厚家庭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劳动教育幸福感和认同感。

(三)建立一套体现整体性、过程性和激励性的监督评价机制。《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在教育活动中学校、社会要保证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社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环保性、实用性、适用性进行核查、监督和校验。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劳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学校要注重过程的评价、相关资料的搜集和记录,配合上级部门按照相关政策、制度对社区劳动教育者、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形式等方面展开评价和奖励提供依据。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要分年龄段进行,开展以相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技能比拼、劳动主题演讲、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检验劳动教育效果。

四、结语

劳动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单打独斗”,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劳动教育计划,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劳动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劳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打造落实劳动教育的家、校、社“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劳动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

[2]杨雨露.新时代背景下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进展,2019 (5).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劳动法治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