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的“安”与“不安”

2021-08-04伊莱恩纳特菲比摩尔张微明编译

现代职业安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人机器人工智能

伊莱恩·纳特 菲比·摩尔|文 张微明|编译

人工智能持续向生活渗透,兴奋的背后其实还有不一样的情绪在涌动。一方面,机器减人降低了人的风险暴露和事故伤亡;另一方面,机器扮演的角色不断扩张,挤压了人的空间和主动性,无处不在的监视也容易让人误解监管意图。

传感器、相机、可穿戴设备收集的信息被人工智能系统捕获,按照事先建立的算法,进行监测、分析和其他扩展操作。虽然大部分数据是匿名的,但将它们用于安全监管,同样也能用于监测工作效率。另外,人工智能的介入也会带来新风险。如何在安全管理、保护信息、预防新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正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要思考的。

安全高效的作业

用过人工智能的安全从业人员,对其效果和技术的发展持积极态度。据英国建材供应商特拉维斯帕金斯公司计算,用Soter Analytics公司的可穿戴数字标签提醒员工注意搬运动作后,搬运作业的工时损失事件减少了14%。TrackActive Me是一款机器学习软件,专门针对于有肌肉骨骼损伤的人,该软件可减少35%的腰部疼痛。

视频分析

建筑领域已经出现了基于算法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它能实时分析闭路电视画面,监测建筑施工现场的个体防护装备使用情况和作业合规性。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30多个工地已经部署了这个名为“viAct视动智能”的系统,且这一数字将在2021年翻倍。

澳大利亚公司Soter Analytics发明的可穿戴设备能监测人体姿势 图片源自Soter Analytics

视动智能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伍震驱说,系统提高了检测精度,减少了查看视频和走访现场的时间,系统获取的个体防护装备使用信息和安全违规行为信息比以前多了95%。它还能向违章或危险发生地附近的手机发送文字警告,并附带视频片段。

viAct捕捉到的个体防护装备使用情况 图片源自视动智能

viAct识别到未佩戴安全帽,发出警报 图片源自视动智能

伍震驱认为,与物联网传感器相比,人工智能对雇主来说更实惠,对员工的干扰也更小。一个摄像头可监控多达10个目标,包括人、车辆、工地设备,不需要可穿戴设备。“让人佩戴设备可能很难,电池也可能用完,而我们的解决方案对工人的影响更小。”

从他的经验来看,工人对于被监控存在担忧,但如果监控范围很大,对每个人都一样,担忧就会减少。此外,在公认的危险区,如交通繁忙的工地出入口,采用跟踪技术有助于减少事故。因此工人的担心少了,反而感觉受到了更多的保护。部署该系统的工地中,都未发生过事故。

协作机器人

笔者参观过几家汽车工厂和技术中心。巨大的橙色机器人手臂在仓库里呼啸而过,在曾经站满工人的传送带上制造零件、组装汽车。很多情况下,机器人已经取代了装配线工人。而有时,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混合到了一起。

纯粹意义的自动化是用机器手臂取代人的手臂。从历史角度看,低技能的手工作业一直都有很大的被替代风险。现在,自动化得到加强,机器可以自主行动,甚至“思考”。工人的大脑就像他们的四肢一样,可能不再被需要了。欧盟职业安全健康局(EU-OSHA)关于机器人和未来工作的报告指出,虽然机器人起初是为了执行简单的任务,但人工智能的能力不断加强,开始了“思考”。

今天,协作机器人被整合到了工厂和仓库,协助完成越来越多的任务,而不是将整个工作自动化。亚马逊有10万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有了这些机器人,工人培训所需的时间缩短到两天以内。空中客车和日产也在用机器人提高生产率。

聊天机器人

聊天机器人是另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它能回应大多数的客服问题,由此可将人从中解放出来,去处理更复杂的问题。例如,英国电商迪克森汽车无线电话公司使用的聊天机器人Cami,能在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回应消费者的第一层问题。保险公司Nuance在2017年推出了名为Nina的聊天机器人,可回应问题、获取文件。摩根士丹利已经部署了1.6万个人工智能金融顾问。

客服工作内容重复、要求高,受到很细致的监督,还要面对极端的评估方式,因此存在很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在呼叫中心,很多活动都会被记录并且得到评估,例如电子邮件中的词语或电话的声音。通过数据挖掘来确定客服人员的情绪,这个过程称为“情感分析”。同样,面部表情也可以被分析,来识别疲劳和异常情绪,避免工作人员判断失误,也能降低因过度工作而出现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不安的情绪

机器人可以减少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原因是人工智能可以在工厂中执行很多普通的、重复性的任务,而这些工作如果由人来执行,往往会造成压力、过劳、肌肉骨骼损伤,甚至让人们对重复性工作感到厌烦。

EU-OSHA的《2025年 前 与数字化相关的新兴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展望》报告指出,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做危险的体力劳动,让人远离有化学危害和人体工程学危害的环境,从而减少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新风险

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介入也会带来新风险。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调查发现,在人类/机器人/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三类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一是机器人和人的碰撞风险,机器学习会导致机器人行为不可预测;二是机器人所连接的网络会影响软件的完整性,导致安全漏洞;三是在没有秩序的环境中,传感器老化和人的意外行动都会带来风险。

AI程序、语音识别和机器视觉出现后,非技术性工作面临被取代的风险。例如,在一家生产光学元件的化工厂内,微小的芯片要经过扫描,以防产品有问题。以前都是人眼检测,工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芯片图像重复出现,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现在已经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消除了其中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例如肌肉骨骼损伤和眼疲劳。

然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如果介入不当,会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英国某工会成员曾表示,数字化、自动化和算法管理,如果“一起使用是有坏处的,它会剥夺数百万人的基本权利。”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包括社会心理风险,比如人被要求按照机器人的速度工作,而不是机器按照人的速度工作;机器和人的碰撞。

另一个机器和人互动产生新风险的案例是,一个人被指派照看一台机器,并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发送有关机器的状态信息。这会导致过度工作,因为工人感觉自己有责任在非工作时间留意设备通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会被打破。

有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在介绍工作场所物联网发展情况时说,机器对机器的连接系统在和人类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输入不准确等一系列故障,从而导致重大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事实上,传感器、软件和信息连接都可能不稳定,所有漏洞都会引发问题。但谁该对后果负责呢?如果机器撞到工人,是机器人的错,工人的错,机器人生产公司的错,还是雇主的错?复杂的问题比比皆是。

人与机器互动产生的新风险,不仅存在于物理层面,还存在于认知层面和社会层面。假如有朝一日,机器人具备了推理能力,它必须要让人类感到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协作机器人必须表现出对物体和人的感知,以及碰撞预防能力,适当调整行为,并有足够的记忆力。

至于聊天机器人,虽然它被设计成辅助性的工具,但仍会带来社会心理风险,让人担心自己被取代。工人也应该接受培训,了解工作场所机器人的作用和功能。

隐私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和数据监测,人们担心另一个问题是隐私。算法会分析人如何沟通,他们在岗位上是静止的还是移动的,他们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这些都会让人感到不安。

假如雇主没有正当的理由去应用这些新技术,或者无法在数据保护上做出令人信服的承诺,人工智能很可能会被抵制。

当技术仓促实施,没有适当的咨询、培训和沟通时,就会出现更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例如让作业人员感觉有压力或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工人不仅要为物理风险做好准备,还要为数字化带来的精神和社会心理风险做好准备。

对此,行业律师的建议就是谨慎行事。如果不能掌握尺度、考虑周全,就会破坏雇主和作业人员之间的信任,甚至影响公司的生产力。安

猜你喜欢

工人机器人工智能
机器狗
机器狗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