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化融合 打造中国“智慧安全”云平台

2021-08-04上海茸一检测有限公司张乐波内蒙古吉安劳动安全评价有限责任公司彭友新

现代职业安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业生产制造业工业

上海茸一检测有限公司 张乐波 内蒙古吉安劳动安全评价有限责任公司 彭友新|文、图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 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侧面印证了中国网络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速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把中国工业制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及占领制高点作为目标,其中信息化占据重要地位。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的传统生产安全理论和工具已不能满足中国目前的制造业生产安全要求。同时,我国提出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理念,自然也包括工业生产安全的信息化。而“智慧安全”云平台作为两化融合的实践应用,将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安全概述

智慧安全是指基于明智的理论、依循科学的规律、应用智能的工具,实施本质安全战略、综合治理对策、系统防范工程,在生产、生活、生存中达到的一种理想、理智、合理的安全状态或水平。智慧安全存在于两种形态:第一种指存在于个体,即指个人(领导或成员)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态度、行为方式等形态;第二种指存在于组织,即指单位、企业、社会或国家的安全体制、安全机制、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方式等形态。“智慧安全”云平台和理论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尤其是生产安全领域。

智慧消费用电监管平台 图片源自百度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现状

本文将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工业化和生产信息化融合的方面,存在的劣势与优势。

工业信息化及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瓶颈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工业信息化程度不足,且相关方面的研究不足,笔者根据独立观察和大量统计,发现我国工业信息化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4点:

一是工业企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企业信息化。企业工业信息化成本高,不但是因为改造硬件、软件的巨额投入,还要培训和启用信息化人才。而工业企业若规模小,是无法独立完成企业工业信息化工作的。因此,在目前和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制造业分散的前提下,企业无法承担工业信息化工作,或是无工业信息化的强烈意愿。只能是在信息化软、硬件及技术成熟,国内工业信息化人才充裕的情况下,被动完成企业工业信息化。

二是中国制造业整体未适应领导角色。中国整体制造业仍存在“学徒心态”,大多数企业仍将竞争停留在技术含量、质量以及成本控制上,没有意识到中国工业目前很高的烈度和频度,西方国家与其制造业之配套的传统生产理论和工具已不能满足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生产要求。因此,中国制造业必须逐渐接受制造业领导者的角色,在即将到来的工业信息化革命中创新和开拓,并接受在担当开拓者角色过程中承担失败和付出。

三是信息化人才的虹吸效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业、批发零售业的信息化人才待遇高,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同时,由于虹吸效应,上述产业信息化越来越成熟,得到足够人才,因此信息化人才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业、批发零售业上。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本来应当引导向企业工业信息化的人才,造成中国目前信息化人才“偏科”严重的情况。

四是制造业“偏见”带来的影响。工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从事制造业的高学历人才,但在国内传统认识中,从事制造业的人员地位较低,这就造成大量本应进入机械制造、化工等制造业一线岗位的人才纷纷投身管理岗位,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业、批发零售业等高收入行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偏见”造成了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后援不足,并使大量从事制造业的高学历人才纷纷转行,这成为中国制造业充分实现信息化的障碍之一。

由于工业安全信息化属于工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因此以上工业信息化遇到的问题,同样是工业安全信息化的障碍,甚至由于迟滞性情况,生产安全信息化作为工业信息化后期才会开展的工作,遇到的困境尤甚。

我国在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过程中的优势

由上文可知,我国的工业信息化工作尚有大量的困难,但并非无解决途径。我国目前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本身就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可以摊薄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的成本。笔者对此有以下认知:

一是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只能在中国实现。由于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的巨大成本,且工业安全信息化在制造业烈度和强度大的情况才能凸显其作用。根据工信部2020年12月发布的消息,中国制造业占世界28.1%,并以年增长率8.7%的速度增长。无论是从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我国制造业是孕育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最好土壤,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也只有中国如此规模的制造业,才能支撑起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前期的巨额投入。

二是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一部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是我国政府的长期国家战略,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并伴随着中国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在新工业革命来临之际,我国78.1%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已经主动开始谋求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这不仅需要应用信息化加工生产,对于生产中的管理、体制模式也是一种创新挑战。因此,政府担任中间协调者角色,可以将分散的企业工业化生产集中、计划和有序地进行,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工业生产安全信息化过程中,共同摊薄生产安全信息化的成本,回避工业企业规模小无法独立完成企业工业信息化工作的弊端。

三是中国制造业地位提升。一方面,随着国外一系列制造业再回归计划,尤其是西方国家一系列扶持、重视制造业的规划,在舆论上使制造业回归到原有地位,不断凸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制造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使原来中国以“学徒心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技术的人员对制造业的态度得以改变。因此,无论政府引导方面,还是技术人员的态度转变,都有利于制造业地位的提升,有利于制造业人才的聚集,为生产安全信息化提供人才储备,解决目前生产安全信息化人才不足的困境。

“智慧安全”云平台的技术应用前景

由于我国政府执行力较强,在目前生产安全监管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下,各级生产安全监管政府有强烈的意愿和足够的资金投入打造“智慧安全”云平台。随着我国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生产安全事故的代价越来越大,企业也在不断寻找科学有效的生产安全管理方法。“智慧安全”无论在监管层面,还是在企业执行层面都有动力来源。因此,我国具有构建政府、企业联动的全国生产安全“智慧安全”云平台的基础。

搭建数据云平台 借力5G技术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的工业革命发展较晚,历程较短,反而使我国工业生产安全未积累大量基础数据,没有前期投入的负担,便于重新利用搭建的“智慧安全”平台进行生产安全数据积累。

同时,由于我国信息化5G技术目前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5G技术,浸入“智慧安全”云平台末端,将使“智慧安全”云平台在末端实现智能化。借助5G技术,生产安全工作可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智能监管,并不断将数据自动上传云平台,进行智能学习,使企业用户能在大数据背景下展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借助海量数据的辅助和云计算,使生产安全工作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培养中国智慧安全管理力量

目前,我国已发证书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约26万人,其中在企业注册的达到16万人,为生产安全工作储备了技术力量。笔者建议,下一步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可以增加智慧安全内容,快速培养第一批合格的智慧安全工作人员。

结语

智慧安全体现为“善治安全”,其实现需要通过实施科学、合理、能动、自律、最优化的安全治理策略,形成全员参与(企业)、人人共担(行业)、上下联动(政府)、协同防治(社会)的安全防控机制;从技术角度,智慧安全体现为“智能安全”,其实现需要以系统、组织的数据与信息为对象,基于系统安全等理论和技术,利用先进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感知网等信息技术,构建感知精灵的、数据精准的、信息迅达的系统智能安全共享平台。因此,无论从安全理念上,还是实现生产安全科学化管理上,“智慧安全”云平台均是新的生产安全理念,并将借助两化融合的大趋势,以及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后发优势,促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

猜你喜欢

工业生产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工业生产及应用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精加工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