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70周年刊文计量研究
2021-08-04盛东方
盛东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自1951年创刊伊始,便以高起点的学术水准在学术界独树一帜。70年的发展始终秉承“砥砺学术”“塑造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刊理念,广泛吸纳国际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发表了大量原创性的、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的佳作,成为展现我国政治、经济、管理、政法和人文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窗口(1)《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砥砺学术、塑造特色、服务社会——创新发展中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ttps://www.journal.sdu.edu.cn/xbjj/xbgk.htm,访问日期:2021年3月5日。②《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学报历史”,https://www.journal.sdu.edu.cn/xbjj/xbjj.htm,访问日期:2021年3月5日。。研究《学报》的知识框架、主题脉络、学术影响力等特征,有助于读者快速厘清其发展历程,及时了解政治、经管、政法等社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分别以《学报》作为来源期刊和被引期刊两个视角获取数据,利用Gephi、Citespace等可视化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展示期刊整体发文情况、发文作者及机构的合作关系、研究热点演进过程等。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统计源,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来源期刊的检索字段,统计1951-2020年创刊70年来所发表的文章。为保证数据完整性,本研究将曾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山东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版)”的文章一并作为统计对象加以补充,共得到4295篇论文。对《学报》的相关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及分析,最终得到4024篇论文。被引期刊视角是基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获取《学报》的引文数据及计量指标,对刊物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
二、期刊整体分析
(一)载文量
载文量是某一时期内期刊所刊载的相关学科论文的数量,是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图1为创刊70年以来,年度发文总量的折线图,《学报》在1965-1985年处于停刊状态,故载文量为0。但纵观整个折线图,年度载文量呈现“双峰”形态且具有明显起伏波动的走势,2003年出现首个峰值,首次突破200篇文章;2010年出现第二个峰值;于2013年后趋于稳定,大致在110-120篇区间内平稳波动。
图1 1951-2020年《学报》年度载文量分布
(二)学科分布
研究期刊载文的学科分布可以反映办刊宗旨和特色,为学者投稿提供参考。以中图分类号的学科分类为基础,对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学科归类。由图2可以看出,《学报》涵盖的学科门类较为广泛,由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再到医药、军事均有所涉及,与 “社科为主,交叉融合” 的办刊宗旨相吻合。此外,政法、经济、历史、文学、科教、语言文学学科的载文量均在100篇以上,是本刊占比较多的学科,一定程度反映了期刊重点关注的学科方向。
图2 1951-2020年《学报》所发文章的学科分布情况
(三)基金分布
基金论文指作者依靠国家、地方等相关部门给予的基金支持开展科学研究所撰写的论文。一般来说,通过基金论文的数量可测度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2)贾翠玲:《〈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35周年文献计量分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对《学报》刊载的基金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如图3所示。2001年后基金论文,基金种类、基金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占比最多。特别是近年来,《学报》紧扣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发表了一批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反映出《学报》的学术水平、学术价值及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图3 1951-2020年《学报》基金分布情况
(四)专栏分析
期刊专栏指基于期刊所发论文的内容对其进行的栏目划分,研究各年度期刊专栏,有助于纵向梳理本年度期刊主题的大致方向,横向比较各年度期刊主题的异同点,凸显本刊的关注焦点及办刊特色。《学报》于2007年第3期开始设置专栏,故主要分析2007-2020年《学报》的栏目设置情况。将期刊专栏分为共有专栏及特色专栏,将统计年度中出现频次不低于阈值4的专栏定义为共有专栏,反之定义为特色专栏。
1.共有专栏分析。共有专栏标志着期刊着力打造、持续发展的办刊方向。《学报》共有专栏与特定的学科领域息息相关,法学、管理学、诠释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哲学、语言学等相关论文数量较多,在《学报》所有专栏中占据较大比重。2013年开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专栏,很好地解释了上文所提及的国家社科基金论文增多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共有专栏中包括“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探讨”及“国际区域合作与中国发展”等专栏,体现了《学报》以“探索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为学术中心定位的发展理念。
2.特色专栏分析。特色专栏体现了期刊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个重大事件的关注度,反映了学术领域关注的焦点、主题及学科的发展动向(3)章毓晋:《〈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创刊20年出版情况统计分析》,《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7年第4期。。将2007-2020年划分为2007-2011年、2012-2016年和2017-2020年3个时间窗口,对每一时期的特色专栏进行梳理分析。
2007-2011年,美学与创新出现频率较高,体现了《学报》对文艺美学研究的关注。此外,《学报》专栏对重大历史事件给予了较高的关注,相继推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伽达默尔诞辰110周年暨《真理与方法》出版5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纪念专栏。
2012-2016年,特色专栏的主题更加细化,经济相关主题被具体地划分为产业经济学、低碳经济、国际经济、劳动经济、经济热点、农业经济等栏目,使经济议题更加丰富。同时,《学报》高度关注当时国内国际重大现实问题,如欧债危机、依法治国、新型城镇化、欧洲难民等,通过学理分析探讨相关解决方案。此外,《学报》关注视角也逐渐国际化,诸如日本问题、西方哲学、欧债危机、欧洲难民等国际问题占据了一定比例。
2017-2020年期间,《学报》实施了“特色栏目全覆盖”发展策略,瞄准经济社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选题策划,促使本刊从学科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t20171027_524003098.shtml,访问日期:2021年3月18日。,《学报》在第一时间新增海洋发展战略栏目,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视角对海洋发展进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举措,《学报》开设了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新时代治理现代化等栏目;针对国家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学报》设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经验总结专栏;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掀起了学术界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热潮,《学报》迅速设立相关专栏予以跟进。
三、作者与机构分析
(一)核心作者分布
核心作者是衡量作者对期刊载文量、被引量的贡献程度,贡献程度越大,表明对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影响越大。将核心作者群分为校内作者群与校外作者群。山东大学学者(包括时任山大教师)徐向艺、陈金钊、傅永军、马来平、宋全成、杨蕙馨、臧旭恒、胡金焱、郇庆治、焦宝乾、唐子恒、陈志军、范爱军、王丽萍、肖金明等是《学报》的核心作者群,在经管、政法、文史哲等领域发表学术成果颇多,具有较高的学科影响力。以傅才武、崔健伟、杨立新、严存生、魏东等学者为代表的校外作者群,所在单位涉及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他们对《学报》的学术交流、知识传播与建设发展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学报》还特别开设了青年学者论坛,汇聚了一批贡献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二)核心机构分布
分析作者所属机构可以发现期刊的影响力及地域覆盖面,构建机构合作网络可以增进学术交流的密切程度及地域跨度。将作者所属机构分为校外机构与校内机构,以此研究科研机构的发文量与合作情况。校内机构方面,威海分校文化传播学院、文学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威海分校中文系、经济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机构发文较多;校内机构合作方面,经济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移民研究所之间联系也较为紧密,共同开展学术交流。
图4为校外机构合作网络,节点的大小表示与节点机构存在合作关系的机构数量,节点越大,数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表示机构间的合作次数,连线越粗,表示合作次数越多。校外作者单位分布广泛,载文量较多的校外机构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省委党校、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等;基于地域的视角,发文机构分布在山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吉林省、上海市、湖北省、天津市、四川省、陕西省、浙江省、香港特别行政区、黑龙江省等,地域跨度较大;基于合作的视角,与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发展研究院、管理学院以及经济学院之间形成了合作网络。
图4 1951-2020年《学报》校外作者单位分布
四、关注热点分析
为进一步梳理《学报》创刊70年来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厘清主题发展的基本脉络,将1951-2020年划分为1960-1964年、1987-1991年和1992-1996年、1997-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1年、2012-2016年、2017-2020年8个时间窗口,绘制词云图(如图5)以探究热点演进的逻辑和路径(5)王璐瑶等:《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的贡献、演进与展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40年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年第5期。。由于1951-1959年间共发文12篇,数量较少,故将其剔除。研究结果如图5所示。
5-1 1960-1964年 5-2 1987-1991年 5-3 1992-1996年 5-4 1997-2001年
5-5 2002-2006年 5-6 2007-2011年 5-7 2012-2016年 5-8 2017-2020年
第一阶段的高频词包含义和团运动、农民战争、封建制度、地主阶级等,可以看出,农民战争史相关问题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主题。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外,群众运动指导思想的理论研究也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反映在高频词上主要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
第二阶段的高频词包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等,这一时期重点聚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等政治经济领域议题,并围绕指导思想、制度层面的话题展开,另外还关注了政治学、哲学领域的思辨研究。
在第三阶段中,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等高频词的热度不减,表明相关主题的研究在持续推进。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等热词涌现,体现了《学报》在这一时期对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哲学思想等主题的关注,围绕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议题的研究形成一定规模。
第四阶段中,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涉及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学报》关注的重点。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等议题的研究较多。法治是该阶段新出现的高频词汇,表明法治相关问题是这一时期《学报》另一个重要关注方向。
第五阶段词云图展现出的高频关键词较之前变化较大,出现了民间法、习惯法、全球化、人力资本等新的词汇。该阶段刊载的关于法学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包含民间法、习惯法等法律理论问题。此外,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日益增多。
第六阶段,民间法、习惯法依然是高频词汇,同时也涌现出诸如国家法、法律方法等新词。法律方法主要包括民间规范对应的民间法以及具有一定强制性行为规范的习惯法,并且利用逻辑学的相关方法对其进行法律解释,该阶段着重强调法律理论研究的方法论。
第七阶段围绕法律的相关术语明显增多,法律解释、法律方法、法律论证、实证研究等均与法律密切相关,且该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司法应用。此外,创新、创新绩效、经济增长、企业绩效反映出在该阶段企业创新与公司治理相关研究也是期刊的重点选题方向。
第八阶段可以看出,根据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等发展方向,《学报》刊载论文的主题也从聚焦于法治、经济层面,逐渐拓展到文化、科技等领域,反映出《学报》选题愈加紧跟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关注的研究热点主题更加多元。整体来看,文化与经济、法律与政策实证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形成了一定规模,供给侧改革以及要素最优配置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诸多产业的变革发展,因此也引发了跨学科的研究热潮。
五、影响力分析
用文献计量学指标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对于考察期刊的学术质量、知识创新、交流与传播能力,推动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6)孔繁秀、孙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文献计量研究——基于CNKI数据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7)赵淑君、杨美芳:《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及办刊策略——以〈第四纪研究〉为例》,《编辑学报》2019年第2期。。基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从引文分析、期刊影响因子分析、各类计量指标分析三个方面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
(一)引文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对《学报》(包含曾用刊名)引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999年是明显的转折点,此后4年被引总量和篇均被引量大幅上升,在2003年、2007年两项指标均较高,此后走势虽有下降,但在2005-2018年篇均被引均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体现了本刊用稿与编辑的日益规范化以及期刊质量持续提升,刊载文献在相关领域影响力逐步增强。
(二)期刊影响因子分析
为了进一步反映期刊引证情况,引入复合类指标和综合类指标对2009-2019年期刊的总被引、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及即年指标加以统计。如图6所示,复合总被引与期刊综合总被引次数均呈波动增长的态势,复合总被引次数由2009年的2659次增长至2019年的3128次,上升了17.64%;综合总被引次数由2009年的547次增长至2019年的1050次,上升了47.90%,涨幅较大。影响因子与他引影响因子走势基本一致,均是在下降之后于2012年开始大幅上升,复合类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于2018年均首次突破2,综合类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于2019年首次突破1,在109个大学学报类刊物里排名28,反映了《学报》的学术质量与权威性日益提升,在综合类刊物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图6 (a)复合类指标 图6 (b)综合类指标
(三)各类计量指标分析
基于出版指标、引证指标及网络传播指标,对期刊的办刊规模、影响力及传播力等特征进行评估(8)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年》,http://eval.cnki.net/News/ItemDetail?ID=bf0f7f5760594717bcedce862b9deb1a,访问日期:2021年3月20日。。如图7所示,在出版指标中,可被引文献量于2011、2012年达到最大值147篇,此后一定程度上下降,近年来基本在110篇上下波动;可被引文献比指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与载文量之比,《学报》该指标在2009-2011年波动变大,2010年达到最小值0.76,2011年达到最大值0.9,此后在0.88附近呈小幅波动态势;基金论文比基本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引证指标中,引用半衰期是衡量参考文献时效性的指标,近年来引用半衰期大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于2018年达到最低,反映了本年度所引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最强;被引半衰期是衡量期刊老化速度的指标,被引半衰期基本在6.5年上下波动;引用期刊数在2016年之后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2017年突破400,2019年突破500,体现出引用期刊的丰富性;被引期刊数呈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与2009年相比,2019年涨幅为82.19%;他引总引比呈阶梯增长模式,前三年稳定在0.96,2013年升至0.99之后一直处于该水平。网络传播指标中,web即年下载率与总下载量均通过“中国知网”下载期刊的篇次反映期刊在网络的传播情况,web即年下载率近似指数增长趋势,尤其在2016年之后大幅增长,2019年达到328,约是2009年的5.9倍;总下载量呈稳步递增态势,2019年达22.03万次,体现了通过网络进行知识获取、知识扩散、知识交流的方式逐渐受到读者青睐,《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快速提升。
图7 a出版指标
图7 b引证指标 图7 c网络传播指标
六、结语
基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1-2020年载文的相关数据,从期刊整体情况、核心作者与机构、关注热点、学术影响力的视角出发,分析《学报》的发展历程,得到如下结论:
期刊整体分析:年度载文量于2013年之后趋于稳定,大致在110-120篇区间内平稳波动;涵盖学科门类较为广泛,政法、经济、历史、文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基本代表《学报》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学科方向;基金论文逐年增多,基金种类愈加丰富;共有专栏方面,法学、管理学、诠释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是《学报》着力打造、持续发展的学科专栏;特色专栏注重与重大历史事件、国内国际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近年来特色专栏的主题更加细化、议题更加丰富、视角更加国际化。
作者与机构方面:作者方面,拥有校内外一批核心作者,在经管、政法、文史哲等领域学术成果较多,具有较高的学科影响力,对《学报》的学术交流、知识传播贡献较大。机构方面,山东大学校内形成了围绕文化与传播、经济管理、哲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方向的“研究小团体”。校外作者单位覆盖面较广,地区跨度较大,依托《学报》实现了学术的跨地域交流。
研究热点方面:《学报》大致经历了8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64年)重点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理论思想研究;第二阶段(1987-1991年)聚焦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发展问题;第三阶段(1992-1996年)的热点主题包括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哲学思想、马列主义以及艺术审美等;第四阶段(1997-2001年)在法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增多;第五阶段(2002-2006年),民间法、习惯法、WTO等高频词汇开始出现;第六阶段(2007-2011年),法律及经济主题依然是《学报》关注的重点;第七阶段(2012-2016年)更加关注司法应用、企业创新与公司治理,法律及经济领域的研究话题逐渐深入;第八阶段(2017-2020年),关注的议题更加丰富多元,从法治、经济逐步向文化、科技等领域延伸。
影响力方面:引文和期刊影响因子表现值得关注,特别是近三年,多项影响因子指标实现新的突破,反映了《学报》的影响力日益提升,逐渐形成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引征指标一方面反映出《学报》关注问题的前沿性与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用稿与编辑的规范化。同时,《学报》的网络传播指标增长显著,说明在网络学术交流环境下,期刊影响力也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