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2021-08-04王二丽刘会鹏
王二丽,刘会鹏
结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病变,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肠癌高发于中老年人群,饮食习惯和环境影响均有可能导致结肠黏膜发生癌变。结肠癌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导致粪便带血,或有腹痛症状,临床可应用结肠癌根治术给予针对性治疗,早期结肠癌往往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TNM分期已进入Ⅱ、Ⅲ期的局部进展期结肠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能会给患者的预后生存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1]。腹腔镜手术属微创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2],但该术式对于结肠癌病变的根除效果仍有待探究,本资料针对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结肠癌老年患者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纳入A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结肠癌老年患者,纳入B组。A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68.86±3.31)岁;TNM分期:T2期30例,T3期20例;合并冠心病19例,糖尿病10例;BMI平均(22.07±1.33)kg/m2。B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0~77(66.98±3.85)岁;TNM分期:T2期28例,T3期15例;合并冠心病14例,糖尿病8例;BMI平均(21.95±1.57)kg/m2。纳入标准:(1)肿瘤位于结肠部位且处于局部进展期,病理组织均送检实验室确诊为结肠癌,分期符合TNM癌症分期中Ⅱ、Ⅲ期标准[3];(2)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近期未进行化疗治疗;(3)均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符合手术适应证;(4)精神正常,配合治疗及后续随访;(5)患者临床资料保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类型恶性肿瘤;(2)心、肺、肾、肝严重损伤;(3)严重感染或发生大出血;(4)麻醉过敏;(5)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6)免疫系统功能异常;(7)凝血功能障碍或先天功能不足者;(8)合并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发作者;(9)腹部严重粘连。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2组予常规治疗护理,给予营养支持、补液调节、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抗感染方法、胃肠减压、对症使用药物控制基础疾病。A组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建立气腹,脐上10 cm处穿刺留观察孔,沿腹直肌外缘穿刺建立主操作通道,右下腹穿刺建立辅助操作孔位,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寻找病灶位置及覆盖范围,切开结肠内侧腹膜找到肠系膜血管根部,使用止血钛夹夹闭血管,游离肠管,清扫血管根部附近淋巴结,在腹壁选择性作切口,切除肿瘤组织及病变肠管,吻合离断肠管,整体观察满意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内部腹腔,安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后完成手术。B组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于患者腹部正中作15 cm长切口,逐层打开腹腔至肠系膜血管,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根据肿瘤所处位置切开对应部分肠管,切除恶变肿瘤,吻合离断肠管,后续处理操作同A组。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2)术后恢复: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3)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创口感染、肺部感染、排尿障碍、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肿瘤生长情况:分别于术前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时对2组患者血清肿瘤生长相关因子水平进行测定,比较CEA、CCSA-2、EGF的水平变化;(5)预后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在此期间2组患者结肠癌复发率、转移率及1年生存率(OS)。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A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2组患者肿瘤生长情况比较 术前,2组患者CEA、CCSA-2、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CEA、CCSA-2、E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CEA、CCSA-2、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CEA、CCSA-2、EGF水平变化比较
2.5 2组患者预后比较 随访结束,2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1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预后表现比较
3 讨论
结肠癌进展期可能转移至肠周淋巴结、血管根部淋巴结、肝脏等器官组织,及时接受手术治疗虽能延长患者生命,但该疾病仍有复发的可能。老年患者对传统开腹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恢复较慢[4],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偏弱,创口感染风险较高,更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5]。基于此,为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的基础条件限制。腹腔镜手术在传统开腹手术上加以改进,利用先进的内镜探测技术即可完成内部病灶切除,且不会留有明显的手术创伤,对患者机体功能影响较小,经研究[6-8]证实在妇科手术、消化道手术、肾脏疾病手术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资料结果显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所经时长更短,造成的出血量更少,且淋巴结清扫效率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无明显差异。开腹手术操作过程中视野易受血液或组织遮挡,手术难度较大,需要耗费更多时间,而腹腔镜下手术视野清晰度得到提升,可帮助手术操作人员明确识别病变周围组织,从而减少误操作的可能[9-10],且腹腔镜只需建立观察孔、操作孔的穿刺通道,无需在患者腹部作长切口,因此腹腔镜造成的出血更少,也基本不会影响到淋巴结的正常清扫程序。
结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术中发生病变的肠道组织做了部分切除,术后仍需一定时间恢复排气和排便。本资料结果显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排气、排便功能恢复更快,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胡子龙等[11]学者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相比常规开腹手术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杨更光等[12]学者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术后肠部梗阻的发生,控制感染风险,以上研究结论均与本资料一致。显然,对于手术风险较高的进展期结肠癌老年患者群体,选择腹腔镜手术更有利于术后康复,近期疗效更好。
CEA是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可反映肿瘤活动情况和转移风险;CCSA-2属于结肠癌特异性抗原,对结肠癌患者病情进展、预后恢复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3];EGF对细胞的生长增殖起到调控作用,由于结肠癌病变多起源于结肠黏膜,结肠癌出现复发或转移时EGF活跃度随之升高[14]。本资料结果显示,接受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2组患者体内CEA、CCSA-2、EGF水平均降低,且结果比较并无明显差异。通过观察并比较患者的预后情况,本资料结果显示,随访1年内,2组患者疾病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相近。左艳菊等[15]学者研究发现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少肿瘤组织残余,控制局部病情复发,与本资料结果一致。短期来看腹腔镜手术不会影响结肠癌的治疗效果,疾病进展基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本资料缺乏对远期生存情况的观察,仍需继续收集相关资料探究腹腔镜手术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在控制疾病进展和肿瘤生长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时长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