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8-04袁静林晓敏曹品娟段淑娟胡梦燕陈淑娟居海岭朱雨竹
袁静,林晓敏,曹品娟,段淑娟,胡梦燕,陈淑娟,居海岭,朱雨竹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为1 000~1 500 g的早产儿[1]。据调查报告显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8.7 %~9.3 %,其死亡率为12.7 %~20.8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中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炎症、损伤甚至坏死,并危及患儿生命的疾病[3]。早产儿并发NEC主要与早产、低体重、发育不成熟及母乳喂养相关,这与足月儿发生NEC的机制有所不同,后者主要与患儿的自身状态如先天性心脏病,脓毒血症等相关[4-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NEC的发生概率大致为2 %~5 %。但随着医护管理的进步以及多方面设施的完备,该病的严重程度有所减缓,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等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发病率却未见显著降低[6]。85 %的NEC发生于胎龄≤32周或者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7]。该病由于起病急,进展迅速,只有少量患儿经过内科全面治疗可以稍加缓解,部分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发生肠坏死、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病情危急者更需手术进一步治疗。早产儿并发NEC的几率在7%左右,早产且伴有极低出生体重并发NEC的死亡率高达20 %~30 %[8],因此,预防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NEC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出发点,探究所选人群的NEC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结局状态下并发症的差异,以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NEC的发生及术后转归提供参考和理论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36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bell诊断标准[9],123例诊断为NE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NEC组,根据患儿的胎龄以及出生体重以1∶2匹配的246例未发生NEC的极低体重儿纳入非NEC组。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儿的胎龄≥26周且<33周;出生体重≤1 500 g。(2)排除标准:患儿合并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围产期资料不完善;患儿住院时间<72 h。
1.3 资料收集 复习文献归纳如下危险和保护因素进入本文分析,从住院病历中采集患儿的一般情况如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妊娠母亲资料依照医生病史记录如分娩方式、有无胎膜早破、有无妊娠高血压、有无妊娠糖尿病、有无羊水污染;新生儿出生情况如Apgar评分、有无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使用;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如有无肺炎、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胆汁淤积;患儿出生后喂养情况如喂养方式、有无益生菌的使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2组间胎龄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母亲胎膜早破、患有妊娠糖尿病、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肺炎、动脉导管未闭及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续表
2.2 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NEC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对2组单因素分析比较后,按照表2的赋值原则,将表1中存在差异的不同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中。研究发现,新生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新生儿正确的母乳喂养相较于人工喂养来说,是新生儿发生NEC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2 NEC潜在危险因素分析的赋值说明
表3 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NEC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手术患儿不同结局状态下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123例NEC极低出生体重儿,共75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3例死亡,生存组在术后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NEC是新生儿特有的高危疾病,随着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上升,但对早产儿甚至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所产生的困扰仍然存在[10]。本研究纳入上海市儿童医院123例极低出生体重合并NEC患儿,探索极低出生体重儿患NEC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不同结局患儿并发症发生差异,以期寻找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疾病的预防措施和重视要点。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且患儿胎龄越小,PDA发病率越高。因此PDA的患儿往往胎龄越小,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越高[11-12]。在Dollberg等[13]研究中,胎龄在24~34周早产儿,NEC总体发生率在5.5%,而患有PDA早产儿中,NEC的发生率高达9.4 %。Saldeno等[14]发现PDA持续时长与NEC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在开放时长小于3周时,NEC的发病率仅为5 %,而开放时间大于3周时,NEC的发病率为29 %。与本文结果一致,PDA疾病中往往伴随着动脉血流异常,从而发生“窃血”现象,胃肠道正常血流供应减少,进而加大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医护工作中,及时诊治,个体化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肠道喂养情况,及早发现和积极预防、处理患儿相关并发症状,使患儿顺利渡过难关。
不同喂养方式会带来不一样的结局事件,周平等[15]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患儿较纯配方奶喂养,患NEC的风险明显减少。郝武娟等[16]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肠道喂养中,母乳喂养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减少NEC的患病风险。这与本文结果一致,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的保护因素,母乳较之配方奶,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溶酶菌,营养因子及抗炎因子等有效成分,能更好更全面的保护患儿的肠道功能。沈淳等[17]研究提出母乳喂养的循证医学解读,Huston Robert等[18]进一步强调,母乳喂养能使新生儿患病风险减低两倍,应尽早建立全肠道喂养,进一步减少住院天数。因此,在平时的医护工作中,应正确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在NEC治疗中有部分人群需要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把控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与护理对医护人员极大的挑战。NEC患儿本身并发肠梗阻的概率较高,在手术治疗中发生率更高。Arnold M[19]发现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肠道并发症如肠梗阻,短肠综合征及由此带来的脓毒血症都不容忽视。而朱旭光等[20]研究发现,通过不同的观测指标如反映肠坏死的指标和反映代谢紊乱的频数,能更好的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因此在医护的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寻找并探究能影响手术预后的指标,在并发症出现前期更好的预防并发症,减少患儿死亡率。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样本量小且只选取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未能探究更多因素对NEC的影响,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考虑纳入更多因素,加大样本量或者进行多中心研究。在手术治疗方面,应根据不同治疗手术方式比较患者的生存资料,可对患儿治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给患儿的生存预后提供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新生儿正确的母乳喂养相较于人工喂养来说,是新生儿发生NEC的保护因素,手术治疗的NEC患儿中,生存组在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