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现状
2021-08-04高连奎
文/高连奎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一些本土经济学家也开始陆续提出一些自己的经济学思想,而且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思想的出现并非单个现象,而是一个群体性现象,可以说中国本土经济学的创新已经呈现出了“井喷”局面。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思想虽然短期内还无法与美国经济学的影响力相提并论,但未来其影响力肯定越来越大,而且中国从事原创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大部分是学习西方经济学出身,研究起点高,但这些学者并不认可现有西方经济学对世界问题以及中国问题的解释,并试图以新的理论体系引领中国及世界的未来发展,他们的眼光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致力于创造世界通用的“纯经济学”理论,而且目前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他们是中国本土经济学创新的代表。
一、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发展总体情况
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创新的崛起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广泛的实践之上,但他们的经济学绝不是总结出几条中国发展经验那么简单,而是要在中国与全球的经济实线的基础上创新出一套理论体系,然后再用这些理论去引领世界的发展。
中国本土经济学创新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程恩富提出海派经济学,但真正迎来高潮是在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特别是林毅夫教授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之后。2012—2020 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新结构经济学、新供给经济学、新财税经济学、新市场财政学、马克思主义中观经济学、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资产相对论等本土经济学理论相继崛起。当然,目前中国的这些本土经济理论还没有被世界接纳,甚至在中国本土还受到信奉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学者的攻击,而且有些攻击远超出学术争论的范畴。不管怎样,在中国,致力于本土经济学创新的学者已经在经济学界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国原创经济学理论就像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即使你选择看不到它,它照样会因伟大而存在。
习近平主席也多次提出“理论自信”,主张“中国方案”,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打造中国本土话语体系,但是“未来已来”,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已经不再是只存在于未来的假想之物,而是已经诞生并在强势崛起。西方经济学史上发生过多次的“革命”与“综合”,笔者大胆预测,目前正在中国爆发中国原创经济学革命的一些成果,将来也一定会被综合到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被写入人类共同学习的经济学教材,但人类经济学的下一次“大综合”工作也应该由中国人来完成,而不是等待西方人去做这项工作。
二、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已经形成十大学派
根据我们总结,中国原创经济学已经形成了十大学派以及多个局面理论,而且分布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比如在马克思经济学领域出现了程恩富的海派经济学、郎咸平的马克思主义中观经济学,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出现了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宏观经济与经济增长方面,高连奎提出了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滕泰、贾康提出了新供给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方面出现了金碚的“域观”经济学,金融理论方面出现了孙国峰的贷款创造存款理论,何小锋的资产相对论,黄海洲的国家资本结构理论,财税经济学领域出现了高连奎的新财税经济学,李俊生的新市场财政学,在制度经济学方面出现了李道葵的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方面出现了法商学派。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些理论进行介绍。
中国这些理论之所以呈现出学派特征,是因为他们都致力于开辟某个全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而且都召开了以学派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有的还成立了以学派为主的学术研究机构,在命名上大部分都以“某某学”为名。
1.程恩富的海派经济学
提出时间:1995年
海派经济学的理论特征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点,综合古今中外合理思想,包括综合借鉴运用各种社科和自然科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创新,提出了“四主型”市场经济改革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公式是“四主型”的: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改革观,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改革观,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改革观,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改革观。
其他的原创性观点还有“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社会主义三阶段论”、“当代全球基本经济矛盾论”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派经济学就是一种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或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海派经济论坛是1995 年11 月正式成立并召开首次研讨会,海派经济学起源于上海财经大学,后来程恩富教授被调到中国社科院担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和中国政治经济学会会长,表明其理论得到国家正式认可。
2.孙国峰的“新货币银行理论(贷款创造存款理论)”
提出时间:2001年
新货币银行理论认为贷款才是货币起点,从实践上看,客户从银行提取的现金远大于他们存入的,这才能解释为什么社会中流通的现金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传统货币银行理论以银行吸收客户存入现金作为货币创造的起点,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孙国锋将自己定位为信用货币理论的集大成者。2001 年,孙国峰在《经济研究》杂志发表名为《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银行运行》的署名文章,对传统货币创造理论的误区及逻辑错误进行了分析,这对信用货币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颠覆性的影响。事实上,早在1995 年,孙国峰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便质疑了传统的货币创造理论。并首次提出存款并非货币创造的源头,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是由贷款实现的,即贷款创造存款,现金的出现也是晚于存款的。新货币银行理论的提出为后续有关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分析工具,并探讨了影子银行的管理问题。
贷款创造存款理论并非经济学中“信用创造理论”的新表述,而是一种更正版,其内容相似,但本质不同。为了推广新货币银行理论,孙国峰赴普林斯顿大学与米什金教授交流,并成功促成了其教课书相关理论的修改,孙国峰也受邀到普林斯顿大学授课讲解其理论。
3.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1年
新结构经济学建立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之上,主张一个国家应该建立适合自己阶段的产业政策,才可以最快的发展。认为当政府发挥有为作用时,产业政策是个有用的工具。新结构经济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每个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去选择产业和技术,进而快速增加资本积累。新结构经济学已经在以非洲为代表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结构经济学主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重。
为推广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专门成立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同时在一些二线高校也成立了研究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机构,并组织了多次新结构经济国际论坛。
4.贾康、滕泰的新供给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5年
新供给经济学将新供给分为四类,分别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资源要素、新制度四大方面,他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创新都可以给经济带来爆发式增长,阻碍供给提升的因素称为“供给约束”。“供给约束”又可以分为“直接约束”和“间接约束”,直接约束是指一些非市场因素对供给数量、供给价格或供给主体等进行限额或准入性限制;间接约束则更加隐蔽,是指由于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导致的企业融资成本或税收成本上升,进而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并导致新供给无法形成或有效供给减少,经济要想快速发展需要将着力点放到去除供给约束上。新供给经济学提出了放松管制、减税等主张。
新供给学派组织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五十人论坛,出版了多部专著,并吸引了姚于栋、白重恩等多位学者参与其中。
5.高连奎的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新财税经济学等
提出时间:2006年—2020年
第四代经济增长是指高利率环境下创新资金超级聚集所推动的经济创新增长。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基于创新的,经济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和人才,更需要资金,而高利率环境则是资金向创新创投领域集中的前提条件。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反对量化宽松,认为低利率与金融机构“激励不相容”,反而会在投融资领域造成货币供给的减少,适度高利率才能对民众和金融机构的投资形成激励相容,促进资本向投资领域集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2008 年之后中国在创新方面逐渐赶超美国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美国实行低利率损失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反而导致其用于创新的资金远远低于中国。
新财税经济学是针对政府债务型经济危机提出的,新财税经济学首先对经济危机进行“分型”,将经济危机分为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金融泡沫型经济危机和政府债务型经济危机三种,政府债务型经济危机是不同于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和金融泡沫型经济危机的新型经济危机。关于政府债务型经济危机的来源,新财税经济学认为人类经济发展可以分解为产业升级和财税升级两个升级,但这两个升级并不同步,一般产业升级会快于财税升级,两者之间的缺口就是政府债务危机的根源,政府债务型经济危机不能用以往的经济危机治理办法进行治理,需要财税改革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新财税经济学还总结了人类财税升级的规律,提出财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消费税,新财税经济学建议将消费税改为“社会资源消耗税”,并提出了差异化征收社会资源消耗税和征收超额资源税的建议。另外高连奎还在2006 年提出了平衡经济学、2010年提出了低生存成本社会理论、2014 年提出了精准调控理论等。
为了推广新财税经济学,高连奎在2016 年组织了新财税主义论坛,2019 年在美国出版了《21 世纪经济学通论》一书,并在哈佛大学组织了以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为主要的学术发布会,并引起哈佛大学诺奖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材编写者的注意,并受邀与之深入交流,另外也在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演讲交流。
6.李俊生的“新市场财政学”
提出时间:2016年
传统经济学将财政学建立在市场失灵的基础上,认为政府财政是市场失灵的补充,新市场财政学则树立了市场“平台观”和“参与型”政府的新观念,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都视为市场平台的参与者,公私部门皆在其中活动,创造价值。新市场财政学重新定义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为政府的经济建设等职能正名。
为了推广新市场财政学,李俊生组织了“新市场财政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成立了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所,并提出组建“央财学派”,多次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国外大学宣传推广。
7.金碚的“域观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8年
金碚在《区域经济评论》发表《关于开拓商域经济学新学科研究的思考》的文章提出“域观经济学”概念,认为传统经济学太注重经济学的简化与抽象,忽略了经济的现实差异,导致经济学理论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法指导实践,域观经济学反其道而行之,专门研究经济差异,包括产权制度、文化因素、意识形态、地理位置、发展阶段等导致的现实经济差异,因为真实世界中人的行为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有的相似性明显,有的相异性极大。经济学既要承认人的行为的相同性,也必须正视人的行为的差异性,承认人的差异性和人所处的域境差异性。
为了推广“域观经济学”,金碚2018 年牵头发起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国学派60 人论坛”,也举办了多场会议。
8.李稻葵的“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8年
李稻葵认为,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要把政府的激励和行为搞对,理清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政府应该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者,一个利益相关者,而不是阻挡者,政府与市场经济学重点研究政府在市场中的激励、行为和作用在内的相关课题,研究如何设计一个更好的机制,让政府的行为与市场的发展是匹配的、相融的,因此,李稻葵的“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被称为“政府激励学派”更科学合适。目前周黎安的“中国政治锦标赛体制”的研究成果也被李稻葵纳入其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目前,李稻葵为了推广自己的经济学,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升级为了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并在2019 年4 月27 日召开了“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邀请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担任主席,目标是要和全世界其他的学者联手一起合作,有意识的要把中国自己的经济实践讲清楚,并创办了《政治与市场经济学》杂志。
9.刘伟、郎咸平等的“马克思中观经济学”研究
提出时间:2018年
中观经济学是20 世纪70 年代中叶,德国学者汉斯·鲁道夫·彼得斯博士首次引入中国。此后,中国于光远、刘伟、王慎之等很多学者将之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刘伟在1987年出版过《微观、中观、宏观社会主义经济分析》,王慎之1988 年出版过《中观经济学》,何晓峰提出“劳务价值论”用于发展马克思的生产部类平衡理论,这都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中观经济学的早期成果。2018 年,中国学者郎咸平重新提出“马克思中观经济学”,郎咸平认为《资本论》灵魂蕴藏在第二卷中,马克思经济学中将社会各行业分为两个部门,一个生产资料部门(类似重工业),一个生活资料部门(类似轻工业),郎咸平发现马克思的计划经济是指的生产资料部门,不包括生活资料部门,只要国家对生产资料部门进行计划,经济就会稳定发展,否则会经济危机,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放开了“第二部门,即生活资料部门”;苏联之所以“垮台”,就是因为“第二部门即生活资料部门”也实行了彻底的计划经济;美国之所以发生“大萧条”,就是因为“第一部门即生产资料部门”也实行了自由市场经济。传统宏观经济管理主要侧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郎咸平总结的马克思中观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宏观经济管理框架,来源于马克思经济学,但又是相对独立的理论,填补了宏观经济管理在产业管理方面的空白。
郎咸平2018 年出版了《马克思中观经济学》一书,并在其所在的媒体中进行了专题宣传。
10.孙选中提出“法商”学派
提出时间:2010年
法商思维指的是经济价值观主导的追求效率的思维方式同法治价值观主导的追求公平的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实现主体权益均衡发展的决策思维,法商管理的概念是由柴小青和孙选中于 2010 年提出的,并给出法商管理的定义:法商管理是综合管理学、法学相关知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近几年来,法商管理的概念开始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认可,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2013 年,孙选中对法商管理概念做出新的诠释,指出:“法商管理是在经商(经营)和法治的价值观及其方法论的相互作用下合理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此后,孙选中对法商管理概念的提出和演化过程做了概括,认为其经历了“从法商结合,法商管理,再到法商智慧的进阶过程”。
孙选中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创始院长,目前在中国政法大学设立有法商研究中心,每年召开论坛,法商理论目前在上市公司治理、保险等行业被广泛应用,成为中国原创经济学中被实践应用最广泛的分支。
三、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的特点:
第一、中国各一线高校、研究机构几乎都同步进入了经济学理论的原创阶段,并且各有代表
目前提出自己原创思想或理论的学者主要来自中国社科院,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中国一线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一线券商,几乎都有了自己的原创经济学家的代表,其中中国社科院有金碚、程恩富,北京大学有林毅夫、何小锋为代表,清华大学有李稻葵,中央财经大学有李俊生为代表,部委研究机构有贾康,央行有孙国峰,复旦大学有孙立坚、陈平等。
第二、从事中国原创经济学的学者大部分都有海外学习、访问或工作经历
目前从事中国原创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大部分有过海外留学、海外任教、海外访问或海外工作的经历,在国内不少学者也主编过西方经济学教材,可以说这些学者对西方经济学的现有思想与研究范式有非常系统的了解和训练,因此他们创造出的理论思想直接就是对西方现有经济学思想的超越,是高起点的创新,而非低水平重复。
第三、中国原创经济学直指西方经济学核心弊端
这些学者从一开始就向经济学最核心,最深处的命题进发。以前海外的华人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数量经济,躲进数学里把自己变成数理经济学家,国内的经济学家则往意识形态里靠拢,标榜自己为自由派学者,这都处于经济学的边缘地带,几乎都不研究经济学的前沿与核心问题,学者只有敢于研究核心经济命题,才能产生重要成果,中国原创经济学家将研究命题集中在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经济增长、货币与财税等领域,这些都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领域。研究的领域越重要,其研究成果也就越重要。
第四、中国原创经济学已经提出非常多的洞见,形成初步成果
中国本土学者从事原创经济学研究,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可以称之为“天才洞见”的思想,比如林毅夫首次以“产业自生能力”为出发点,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动态化,将比较优势理论由贸易理论提升为发展经济学理论,这在全球产业分工大格局下,对发展中国家摆脱世界经济的“中心—外围”结构是一条可行之路。孙国峰敏锐的发现贷款创造存款,对传统的“信用创造”理论进行了修正与重构。郎咸平从马克思的生产资料部门和生活资料部门出发,对产业宏观调控进行了“四分法”,提出了“控制住生产资料部门,充分放开生活资料的部门”的经济主张,也是非常重要的发现。李稻葵主张从“政府激励”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金碚主张从“域观”的角度研究经济政策制定,李俊生将政府作为“市场参与者”,可以说都是非常敏锐的洞见,高连奎提出新财税经济学和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的最核心研究领域。海派经济学的新马克思主义和新供给经济学是在原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局部创新,其新思想也非常值得关注。
第五、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不仅在国内频繁被称为舆论热点,在国际上也产生一些影响,比如有的已经部分修正改写经济学金融学教材,如贷款创造存款理论,有的已经吸引西方经济学教材编写者的注意,如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有的从一开始创立就有西方诺奖经济学家或权威教授的广泛参与,如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家资本结构理论,有的已经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应用,如新结构经济学,有的已经成为业界人士培训的标准课程,比如法商理论,但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能够作为一个成熟的学派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尚需时日,但可喜的是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的热潮已经形成,参与到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大潮中的学者越来越多,每年都有新的学者加入、每年都有新的理论被提出来,那些已经形成自己理论的学者正在抓紧时间完善理论,组建学派、出版教材、招收博士,那些理论还不完全成熟的也在积极完善自己的理论,而尚未提出自己理论的学者也在致力于尽快提出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总之本轮中国经济学创新完全是全方位的,这些理论一旦成熟,不仅会成为中国本土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其中部分理论也有获得诺奖的可能,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关注他们的进展。
四、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虽然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的热潮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很多场合还备受冷落,甚至受人排斥,目前研究中国原创经济学的学者也并不掌握中国经济学舆论的话语权,中国大部分经济学院的院长、副院长还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信奉者,而且中国目前也还没有一个以中国原创经济学为主题的面向整个经济学界的学术会议、学术组织、学术期刊以及研究结构,但我们还是应该向这些最早“吃螃蟹”的学者致敬。其实这也是正常情况,回顾经济学历史就会发现,大部分经济学派都是传到第二代时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德国的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是这样,中国原创经济学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甚至处于萌芽阶段,其产生巨大影响力,还需要长时间的完善与推广。
近年来,中国日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国家也有着数额庞大的社科基金,但国家对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研究的支持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中国应该像支持科技创新一样给予中国原创经济学创新更大的支持。社科基金应该支持中国原创经济学家出版专著,举办学术会议,支持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成果进入经济学教材、高校教学,并且在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究机构以及各知名高校设立专门的中国原创经济学为主题的跟踪研究机构,这样,中国本土经济学创新才能蓬勃地发展起来,才能成为中国的主流,进而成为世界的主流,才能像习近平主席期待的那样构建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而中国本土经济学创新在中国真正确立的标志,就是像中国的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央财、上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一线高校的经济学院将中国原创经济学研究成果纳入经济学教学体系。只有这样,中国本土经济学创新才能在中国真正扎根。而这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经济学院的院长、副院长、研究中心主任们虽然也有支持本土创新的言论,但本质上还是西方新自由经济学的拥护者,他们不是中国本土经济学接纳者,而是冲在前面的排斥者,在多个学术论战中,中国原创经济学都成为这些人攻击排斥的对象。二是中国本土经济学体系纳入教学体系也需要中国教育部门的认可,从学科设置、研究生入学考试、社科基金分配方面给予支持。在中国体制下,没有纳入社科基金支持的项目,教师基本没有兴趣,而没有纳入教学与考试的内容,学生都不会重视。当中国本土经济学进入中国高校经济学教学、考核体系后,再过十年时间就会出现一批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青年学者,这时中国原创经济学的辉煌时代才会真正到来,这前后大概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对此我们应该乐观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