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企业家张謇“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
2021-08-04祖国郑杰川
《祖国》/郑杰川
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
2020 年11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称赞他是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同年12 月12 日,“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 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让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今天,让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起走进南通博物苑,感受这份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总书记礼赞先贤:“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楷模”
2020 年11 月12 日,在上海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 周年庆祝大会后,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
11 月12 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他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1853 年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为了改变家庭以农商为生的命运,张謇走上由读书进入仕途的道路,终于在1894 年41 岁时高中状元。但正在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严重形势之中。
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还创办了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我这次专门来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习近平用“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楷模”来称赞张謇,并对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强调,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要勇于创新、奋力拼搏、力争一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2020 年7 月21 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在谈及弘扬企业家精神时,就引用了张謇的例子来阐释。此次考察,习近平更是来到实地探访,蕴含着重要的信号意义。
“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奋斗精神,这是张謇事迹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也是优秀企业家身上应该具备的精神特质。习近平高度赞扬张謇的这三种精神特质,表达出对当代企业家的殷切期望。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年度论坛召开
位于南通博物苑的濠南别业是张謇先生的故居,建于1914年,主楼是英式建筑。
2020 年7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了五点希望,第一点就是要增强爱国情怀。他说:“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2020 年11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再次称赞他是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总书记两次称赞张謇,他的精神对当下企业家有何启示?2020年12月12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委统战部、南通市委主办的“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让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坚持做实业,应当成为企业家的理想信念。1894 年,历经千辛万苦,41 岁的张謇终于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但在目睹清政府输掉甲午战争,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张謇敏锐地意识到,此时中国“求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因此,他毅然放弃自己孜孜以求、呕心沥血得来的功名仕途,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并以此为起点,构建起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形成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工业体系,影响全国乃至海外。张謇投身实业,历尽艰苦磨难,一句“时时存必成之心,处处作可败之计”,既道出了创业之艰辛,也饱含着张謇“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执着坚守。在当下的中国,这种扎根实业,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仍然值得发扬光大。
对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回望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是工业革命后完成社会变革、实现国家富强,最终主导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美西方,还是今年抗击新冠疫情表现出色的中国,强大的实业基础都是关键因素。无论在任何时候,中国企业家都不能放弃“时时存必成之心”,坚持做实业的理想信念。
创造社会效益,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张謇为世人所敬仰,更在于他胸怀天下、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企业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张謇以兴办实业起家,而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把他经商的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可以说,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他通过兴办实业带动地方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亲手将南通缔造成为“近代第一城”。这条以企业办社会的道路在今天仍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评价称,张謇办的是社会企业,追求的是综合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对地方的综合开发,不仅能够使各行各业在统一的体系中各司其职、共享收益,更能满足当地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为大众利益事,去一切嗔恨心。”不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为救国救民醉心实业,张謇的一生始终在践行自己的崇高理想。他的人生追求,当成为激励后世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办好社会企业的精神丰碑。
南通:讲好张謇故事 弘扬家国情怀
2020 年11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南通博物苑,重点了解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今天,让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起走进南通博物苑,感受这份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南通博物苑的张謇故居,这栋四层的建筑叫做濠南别业,已经有106年的历史。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从这里传播出去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奋斗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和年轻人。
始建于1905 年的南通博物苑,是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拥有历史文物、民俗品物、自然标本等藏品5 万余件,占地7 万平方米,全方位呈现了张謇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和卓越贡献。20 世纪20 年代初,张謇亲手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包括69 家各类企业,形成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工业体系。
据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跟我们说,从这可以看出张謇那个时候就应该有了循环经济的一个雏形。习总书记高度地总结和提炼出张謇这种经营行为或者说他的一些精神品质,给我们启发非常大。也为我们以后系统地研究张謇精神,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导。”杜嘉乐说:“我们接下来一定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建设好。同时,我们将设计各类的社会教育活动,通过社会教育活动能够让张謇的精神通过巡讲或者巡展,送到社区、送到学校、送到军营,能够把张謇的这种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更注重发展教育事业,仅在南通地区就创办小学370 余所、中等学校6 所、高等学校3 所,形成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陈列室的教育展区里,南通博物苑社会教育部讲解组组长陆苒苒一一为总书记进行了介绍。陆苒苒说:“这里是习总书记驻足非常长的教育展厅,因为他非常关注我们的教育事业。在这里我们给他汇报到,说张謇是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也是主持或者参与创办了很多国内一流的名校。当时总书记也说这个非常不容易,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所以他也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临别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随行人员,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建党100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来到南通博物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