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修辞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呈现及教学指导
2021-08-03张琳蔡秀翠
张琳 蔡秀翠
摘 要:修辞由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组成,积极修辞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法,消极修辞则需要对词句仔细推敲。初中语文教学对积极修辞的概念界定比较明显,而对消极修辞概念的涉及较少,甚至有些语文教师不懂消极修辞的含义。因而,本文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分析消极修辞知识的呈现,从知识点中明确消极修辞现象,以引起对消极修辞内容的重视,为初中修辞教学带来指导。
关键词:消极修辞 初中语文教材 修辞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通常涉及的修辞知识是积极修辞,表现在教师只关注修辞格的讲解,而对于暗含的消极修辞知识有所忽略。消极修辞是初中修辞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语言美。新课标初中语文“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上,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写作上,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可见消极修辞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应被学生掌握。
一、消极修辞的理论基础
(一)消极修辞标准
陈望道所著《修辞学发凡》首次提出了“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这对概念,围绕“明确”“通顺”“平匀”“稳密”这几方面对消极修辞提出要求,“明确”“通顺”是内容上的要求,“平匀”“稳密”是形式上的要求。a不同于积极修辞对语言的美化目的,消极修辞更注重语言表达的通顺、完整,并且消极修辞在内容上应意义明确,通过对文字的润色来达到确切的表达目的,使语言形象具体化。消极修辞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比较质朴、平实。消极修辞关于事物、事实的表达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关于原因、道理的阐明要合乎逻辑关系,关于事件、过程的叙述要符合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b
(二)消极修辞内容
结合中小学修辞教学的具体情况,消极修辞可分为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篇章语体风格修辞几方面,即“讲究声韵、锤炼字词、选择语句、切合语体”c。人们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对语言加工的,并根据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修辞内容,通过修辞润色语言的表达效果。语音、词语、语句等方面运用的修辞是对语言在不同形式上的锤炼,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也能让学生感悟文字蕴含的情感。
二、消极修辞知识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呈現
由于消极修辞对语言的修饰功能和新课标对初中生修辞方面的要求,笔者将以语音、词语、语句修辞为主要方面,举例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消极修辞现象,为修辞教学提供指导方向。
(一)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有多种形式,主要通过语音本体如重音、叠音、双声、叠韵、语调和节奏等方式实现。语音修辞是利用声音对文字进行渲染,赋予文字音韵之美。
1.重音
重音是强调语句中的某个词,指词语或句子里重读的音。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中的“恨”是重音,这一个“恨”字道出了杜甫的遗憾、伤感,不仅包含了对战争的慨叹,也是对自己无法实现抱负的惋惜。“恨”字同时还连接了对前两联国家破败之景和后两联战争不断、满头白发的情景的描写,可以说杜甫不仅“恨”国家落得如此颓败之景,也“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恨”字重读,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2.叠音
叠音通常是两个音节组成的两字组,也是相同声母、韵母的组合。叠音使用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作为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其使用了很多形象的叠音词,并且需要放在语句中感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欣欣然”指的是高兴的样子,“欣”字的重叠使文章语气活泼,更能突出春天万物复苏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感。“悄悄”和“绵绵”将风的轻柔和草的软嫩形容得淋漓尽致,并且“悄悄”以一种拟人化的语言描写风的吹拂,两个词把春风和春草的特点形象地展示出来。“密密”是对春雨的写照,体现了春雨细密如丝的特点,又接着把细雨形容成薄烟,使人头脑中浮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3.双声和叠韵
双声词是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双音节词,叠韵词是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双音节词。双声词和叠韵词都意味着一个词的两个音节有音韵上的相似点,给语言赋予了情感变化,使人在读的时候朗朗上口。九年级下册《定风波》里“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双声词,“料峭春风吹酒醒”中的“料峭”是叠韵词,两个字都是“ao”韵。烟雨是由眼前风雨推及人生的坎坷,料峭是指春风微凉。双声叠韵词使声音起伏跌宕,强调了表达效果,将苏轼的坎坷体现在这景物中。
4.平仄变化
平仄指音节的声调,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d声调的起伏变化也能起到修辞作用,阴平和阳平声音悠扬、音感洪亮,上声和去声声音低沉、音感较弱。如九年级上册的《行路难》,“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平仄变化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声和仄声的交替,使读感抑扬顿挫,产生回环的语气,饱含了诗人对人生前途的积极乐观的豪迈气概。
(二)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从词语的意义、用法、搭配等方面对词语润色,利用词汇的规律,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以产生最佳的表达效果。
1.超常词语
超常词语指的是违反常规词语搭配的原则,是语言的陌生化处理,在现代诗歌中比较常见。其搭配不同于一般词语搭配的逻辑顺序,使用较为夸张的手法,更容易给读者深刻的感受。如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中有一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拿出来绿色”是动宾结构的超常搭配,“拿”本身是形容实物,用手或其他方式抓住东西,绿色不是实物,这里用“拿出来”形容绿色,在文章的语境中,是为了突出冬天的温暖。冬天尚存在绿意,显示绿色的稀奇。还有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有一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笼罩”本是形容烟雾,指广泛覆盖的样子,这里形容自欺力充斥在人们当中,是对愚昧民众的讽刺。
2.色彩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色彩偏好,色彩的喜好通常和色彩的含義以及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有关联。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色彩词的使用:“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绿色”象征活泼、舒适,用来形容菲利普一家外出旅行时的海面,体现菲利普一家期待于勒归来的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紫色”是冷色调,给人带来低沉、阴暗的直观感受,形容菲利普一家在轮船上偶遇落魄的于勒后到达的目的地哲尔赛岛,不仅形容岛,也是对人物内心失望至极、想要逃离的体现。两个简单的色彩词,就将小说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内心反射出来,可见色彩词独有的表达魅力。
3.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文言文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词性的改变,产生不同的语法意义,包括形容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七年级上册《狼》中有一句“一狼洞其中”,“洞”是名词作动词,本是洞穴的意思,这里指狼想从后方柴草堆中打洞以攻击屠户,突出了狼的狡猾灵活,也将屠户的处境衬托得危险起来。
(三)句式修辞
句式修辞是对句式的选择或变化,不同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句式修辞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升阅读和写作水平。
1.长短句巧用
长句和短句主要是根据句子中包含的词语数量来区分的,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中有一句:“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一句由一系列短句组成,描写东京清代留学生的外貌,层层递进,字字见血。这里写清代留学生既保留辫子,又盘发髻追求时髦,讽刺了清代留学生的迂腐和贪图享乐。如果这里使用长句,则不能突出清代留学生的外貌形象。
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中有一句:“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这一句使用了多个分句构成长句,一气呵成,将韩麦尔先生多年工作的环境描写出来,展现了韩麦尔先生工作的勤恳和学生对他离开学校的不舍。如果使用不同的短句去描写工作环境的话,则较为零散,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不舍情感就不能展现得这么深刻。
2.反问句
反问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产生强调语气的作用。九年级下册《变色龙》里用了多处反问句,且在人物对话中出现,将警官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见风使舵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在刚听赫留金告状说狗咬人时,奥楚蔑洛夫不知道是谁的狗,表示绝不轻易放过这只狗;有人说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奥楚蔑洛夫立即改变说辞:“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奥楚蔑洛夫用疑问的语气表达否定的态度,认为狗不会咬赫留金,其态度是根据狗的主人来变化的,反问句在这种场景中产生了对人物的讽刺意味,值得品味。
三、教学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消极修辞价值观
初中修辞教学的内容不只包括修辞格,也暗含对语言、语音等的分析。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修辞教学时,重视消极修辞的价值,不应只看到修辞格,即积极修辞的内容,还应对于文字或语音等消极修辞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升华包含的情感,需要教师有强烈的文本分析意识和教材研读能力。
(二)掌握消极修辞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消极修辞知识,才能更好地实施相关教学,这是教师实施修辞教学的关键。消极修辞知识是需要教师对词句仔细推敲才能被挖掘的,不像积极修辞即修辞格那样容易把握。教师应持续地丰富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消极修辞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技能。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将类似的修辞知识联系起来,做好知识的对比和整合,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
语言的语音修辞艺术在朗读中才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把握,仅仅看是不能体会到其中的音韵美的。朗读是让学生代入作者身份的最快方式,常见的朗读方法有注意节奏、重音、平仄变化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包含的情感和语音知识,在朗读中咀嚼音韵特色。
a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4页。
b 徐翠波:《论消极修辞对语言形式的要求——以汉语为例》,《外语学刊》2014年第6期。
c 谢奇勇:《中小学语言知识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29页。
d 陈剑泉:《文本写作的语音修辞》,《语文世界》2020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 黎联聪.浅谈初中语文消极修辞知识教学现状及启示[J].知识经济,2019(13):158-159.
[2] 王德春.修辞学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 张慧丽,宁欣.从汉语叠音人名看声调与重音互动[J].枣庄学院学报,2020(6):18-22.
[4] 李贵楼.宗璞《紫藤萝瀑布》修辞艺术探析[J].文学教育(上),2020(6):40-42.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浙江海洋大学项目《浙派名师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浙海大研[2019]12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 者: 张琳,浙江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蔡秀翠,山东省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