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1年全国两会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21-08-03伍广强
伍广强
【热点材料】
2021年3月4日至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强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2021年3月5日至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审查并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草案,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审议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等议案。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
1.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3.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好农业生产,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稳定和扩大消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4.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稳定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
5.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7.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8.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
9. 融资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程,融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偿还债务等,融资的途径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融资有助于促进企业超常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11. 社會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我们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3.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14. 要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15. 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1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必须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7. 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18.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19.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强调,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3. 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能力。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4.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各级政府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5. 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能力。
6.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7. 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讨论和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8. 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廉洁政府。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政府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各级政府要坚持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发挥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职能作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审议并批准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和决定权,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
10.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享有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等权利。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国人大代表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议案共473件,体现了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和提案权。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委會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强调,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审议和批准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12.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13.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艰辛的抗疫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4.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15.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以高水平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1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7. 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8. 主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必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应对各方向各領域安全风险,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19. 要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0. 主权国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不懈努力。
21.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2.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文化对经济、社会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们必须保护好文化遗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3.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4.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
5.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期的突出表现。
7. 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8. 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9.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四、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谋发展、惠民生,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忌在工作中搞“一刀切”,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 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通过深刻理解7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成功实践,深刻理解去年以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奋斗历程,从中体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性和优越性,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5.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6.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全面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仍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巩固恢复性增长基础,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8.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9.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
10.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事不畏难、责不避险,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
11. 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忌在工作中搞“一刀切”。
12.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13.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抓住主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巩固恢复性增长基础,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濟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1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6.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1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改革,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18.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要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19.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求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要担当作为,实干苦干,不断创造人民期待的发展业绩。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右图是甲商品价格与供求走势 (注:D为需求曲线,S与S′是供给曲线),结合图示分析,对E向E′移动理解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价格变动,会激发生产者积极性
②甲商品的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③价格由E向E′移动,引发S向S′移动
④甲商品的价格降低,刺激需求量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下列对汇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汇率又称汇价,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②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 ③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④如果人民币汇率升高,说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循环的发展思路
①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重塑我国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②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④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4. 國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②缓解商品房供需矛盾
③限制投资投机购房行为 ④促进房产市场健康发展
A. ①→④→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意义在于
①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生存危机
②通过完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③能有效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经济利益关系
④促使共享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有效维护公共安全,政府应该
①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对公共安全的政治领导
②加强预警监管,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应急能力
③做好立法工作,为社会救援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④提高预警智能化水平,畅通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A. 决定权、任免权和立法权
B. 监督权、任免权和立法权
C. 监督权、决定权和立法权
D. 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
8.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2900名全国人大代表對《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国务院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认真进行了修改,之后经全国人大代表表决获得通过。上述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代表
①行使审议权 ②行使提案权
③行使质询权 ④行使表决权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9. 2021年3月4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对以上“全国两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B. 都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C. 都是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国家机关
D. 其成员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
1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这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全面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仍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巩固恢复性增长基础,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事不畏难、责不避险,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下列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担当作为,实干苦干,不断创造人民期待的发展业绩。右边漫画《思想的巨人,通常是行动的矮子》旨在强调和倡导的哲理是
A. 要注重量的积累 B.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1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其哲学依据是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稳定和扩大消费。要抓好农业生产,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全面促进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请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1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要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请运用《政治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要接受监督的原因。(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要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倡导全民阅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辦好自己的事,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谋发展、惠民生,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忌在工作中搞“一刀切”,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1)请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10分)
(2)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落实材料二的要求。(12分)
(3)结合材料一,请你就我国应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 C 2. A 3. B 4. D 5. B 6. D 7. C 8. A 9. B 10. C 11. D 12. B 13. D 14. C 15. D 16. A
17.(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性因素。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分)(2)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人们的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因此,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5分)(3)物价的总体水平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因此,要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3分)(4)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要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全面促进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3分)
18.(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3分)(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3分)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2分)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政府清正廉洁;(2分)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2分)
19.(1)①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当今时期的突出表现。(2分)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3分)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分)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2)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3分)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分)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識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3分)
(3)答案示例:①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②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③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④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注:提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