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的播种人
2021-08-03牛泽群
牛泽群
陆万长,男,汉族,1952年12月出生,1969年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入党,现任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党史馆义务讲解员。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辽宁好人”“辽宁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辽宁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盘锦市优秀共产党员”“盘锦市道德模范”“盘锦市最佳司法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我觉得我为党做得很少,而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太多。我要把党的信任和关怀转化为为党工作的动力,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陆万长
“七一”前夕,记者走进风景如画的盘锦市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参观全省第一个建在村里的党史馆,聆听党史馆义务讲解员陆万长老人播撒红色基因的感人故事。
腰板笔直,声音洪亮,谈起党的历史和村庄历史如数家珍、神采飞扬,年近七旬的退休教师陆万长对党的一片赤诚和对宣讲工作的全情投入深深感染了记者。
搜寻红色印迹
记录村庄的红色历史
2015年,得胜村打算建一个村庄党史馆,陆万长主动请缨,接下了收集村庄史料的任务。
陆万长走遍了全村500多户人家,向老年人了解得胜村的历史,深入发掘得胜村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亮点,收集到从土改运动至今的200多幅珍贵照片和300多件实物。
在收集抗美援朝烈士王德顺的遗物时,陆万长遇到了“拦路虎”——王德顺烈士的遗物在他妹妹王凤琴手里,老太太不愿意拿出来。她哭着说:“这是哥哥留给我的唯一念想啊!”
为了说服王凤琴,陆万长磨破了嘴,用尽了心思。在家里说不成,在地里干活遇到了接着说;跟老太太说不成,就找她的亲属做工作。有一天,陆万长恳切地对王凤琴说:“老姐姐,王德顺烈士是咱们全村的骄傲,你觉得是你一个人想念他好呢,还是咱们全村一起纪念他好呢?”见老太太有些心动,他又写下保证书——“保证将烈士的遗物保存好,如有损坏,我个人赔偿。”
王凤琴被陆万长的诚意打动了。她翻出一个木头匣子,从里面掏出一个用手绢包成的小包,抹着眼泪交给了陆万长。打开手绢,里面不仅有参军证明、烈士证明、毛主席像章,还有王德顺烈士的一张照片。得胜村有三位烈士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唯有王德顺烈士留下了照片,这张照片弥足珍贵。
“红色资源最能打动人,最能教育人。”陆万长说,“这也是我不辞劳苦,尽可能将得胜村的红色印迹搜寻全的动力。”
1967年,从得胜村参军的王德清壮烈牺牲在抗美援越战场上,当时他的儿子才3岁,女儿尚在襁褓中。如今,兄妹俩早已到城里工作,当陆万长辗转联系到他们时,兄妹俩非常感动,毫不犹豫地将父亲的有关资料和遗物全部交给了陆万长,为村党史馆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大半年时间收集展品后,陆万长又用一个月的时间,精益求精地为展品架构排序,字斟句酌地撰写解说词。“光准确还不够,我追求的是精确。”陆万长认真地说。
宣讲红色故事
传播爱党爱国的红色情怀
2015年5月20日,得胜村党史馆建成。陆万长毛遂自荐,担任党史馆的义务讲解员。
为了做好讲解工作,陆万长下了一番苦功。当时已经63岁的他,将解说词牢牢记在心里,在家里对老伴儿试讲,到村里给村民试讲,有时还一个人到村外空旷地带试讲,练就了讲解党史的硬功夫。村党史馆开放后,每年都要接待1万多名参观者,陆万长每年都要讲300多场。不管听众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他都一丝不苟、精神抖擞地脱稿讲解,赢得参观者由衷的称赞。
2018年的一天,陆万长犯了眩晕症,在家卧床休息。这时,村党支部书记打来电话,试探着问:“陆老师,来了一群高中生想听您讲解,您还起得来床吗?”陆万长心想,不能让孩子们失望而归。于是他咬咬牙说:“起是起不来了,你找人用三轮车来推我吧。”就这样,村里用三轮车将他推进了党史馆。陆万长半倚在三轮车上,为这群高中生作了一次精彩的讲解,赢得热烈的掌声。刚讲完,陆万长就虚脱了,满身虚汗湿透了衣服……
“讲解员的岗位,就是我的战场。”陆万长说。2020年“七一”那天,来自河南、吉林、新疆、台湾等地的大批游客涌进得胜村,陆万长一天讲了19场,直讲得嗓子冒烟、声音沙哑,午饭和晚饭都没顾上吃。讲解中,一名台湾游客深有感触地说:“共产党解决了14億人的吃饭问题,这就很了不起。”陆万长马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穿得好,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进军。欢迎你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和你们的乡村比一比。以后你们再来,我们还会有巨大的变化,会让你们更惊讶。”这名台湾游客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近年来,随着陆万长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一些单位相继邀请他去讲党史。面对这些邀请,陆万长欣然接受,认真备课,分文不取,为各行各业的听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报告。就拿他最近常讲的“党的重要会议”一课来说,讲稿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等100多处重要信息,陆万长都认真摘录,认真准备,毫无纰漏。近年来,陆万长宣讲的足迹遍及盘锦市,每年都要为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各行各业的听众义务宣讲30场以上。有几家纪念馆开出每月3000元的薪水,邀请陆万长去做讲解员,他一一婉拒了:“党员就意味着奉献担当,不能贪图金钱。你们可以派人来学习,我免费帮你们培训。”
宣讲公序良俗
传播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事实上,陆万长不仅是村党史馆讲解员,他从2012年退休后就主动担任了村里的图书管理员、会议记录员、档案员、卫生监督员等许多光干活不领钱的“职务”。老人们过重阳节,他组织排练节目;孩子们放暑假,他教孩子们演奏乐器。邻里之间、家庭内部有啥矛盾纠纷,村民们也爱找他说说。用村民的话说:“有事不用找干部,就到村部找老陆。”
对于这些矛盾纠纷,陆万长都用家常话说事说理,宣讲法律,最终让争执双方握手言和。有一次,两个村民闹田地边界纠纷,陆万长说:“远亲不如近邻,你要是出趟远门,是你的远亲能帮你照看家呀,还是他能帮你照看呀?再说了,这根垄偏你家一点儿还是偏他家一点儿,能差出几筐苞米来?这样吧,我给你们取个中线,到秋天谁要是觉得自家吃亏了,拿筐到我家地里劈去。”两名村民当场互相道歉。还有一次,有婆媳二人发生激烈冲突,陆万长从公序良俗讲起,再落实到具体事情上,该夸的夸,该说的说,让婆媳二人重归于好。
接受完采访,年近七旬的陆万长大步流星地行走在村里——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忙活。“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陆万长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