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海怪奇谈
2021-08-03程少
程少
“怪”,在东方偏貶义,指奇异不正常的事物,通常跟妖精的“精”连在一起使用,并称为“精怪”。比如《西游记》中就有“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的表述。
与西方文明起源于海岛,在海洋贸易中得到发展的情况不同,东方文明起源于陆地上的河流,所以,西方海怪那些令人恐惧的特质,东方海怪则并不明显,它们拥有的是独特的美感和神秘感。
蜃
蜃是东方海怪传奇中比较常见的形象,通常表现为两种形态:
第一种是异常巨大的蛤蜊。例如,《周礼·掌蜃》中就明确写道:“蜃,大蛤蜊也。”春秋战国时的《国语·晋语》中也有:“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也。”
所谓海怪——蜃,就是巨大的蛤蜊,最终成精。
那么大蛤蜊有什么危害呢?
其实并没有什么危害。
因为蛤蜊在古代是一种资源,作用不小。
《周礼·掌蜃》这个标题中的“掌蜃”
是一个官职,负责管理蜃器,也就是掌握蜃资源,或是用蜃的壳制成的农具。古人将这些大贝壳磨成镰刀的形状,用来耕地和收割庄稼。
根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东方就出现了蚌刀、蚌镰。同时,贝壳在古代还是货币的一种,也是重要的陪葬品。
所以,海怪蜃的第一种形态——巨大的蛤蜊,应该就是大量农具和货币的象征,寄托了先民的美好愿望吧。
蜃的第二种形态是蜃龙。
传说,蜃龙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地带,属于蛟龙的一种,头上有像鹿角一样分叉的角,脖子到背部都长着红色的鬃毛,鳞片是灰褐色的,从腰部往下的鳞片都是向上逆生长的。
蜃龙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虚假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是亭台楼阁。
明代《三才图会》中有更详细的描写:“状似螭龙,有角有耳,背鬣作红色,嘘气成楼台,将雨即见,得其脂和蜡为烛,香闻百步,烟出其上,皆成楼阁之形。”这里还讲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用蜃龙的脂肪做成的蜡烛,不但香气四溢,蜡烛燃烧产生的烟还能自动变成亭台楼阁的形状。
蜃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人们“美梦成真”的愿望。
鲲
鲲,传说中巨大的鱼,生活在北方幽深的海里,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中:“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
庄周在《庄子·逍遥游》中也提到了这个传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简而言之,就是叫鲲的大鱼变成叫鹏的大鸟后,飞上天空,翅膀就像云彩一样。
让我们来看看创作这两篇文章的作者。
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即今天河南郑州附近。
庄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即今天河南商丘附近。
因当时技术有限,列子和庄周应该都没有向北方远航过。所以鲲和鹏的形象,注定只是作者的幻想,是他们哲学思想的载体。
此后,鲲在诗词中便经常出现。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远洋航行成为可能,鲲所对应的生物,逐渐与生活在海里,时不时搁浅在沙滩上的鲸重合。
汉武帝就曾命人雕刻了两条石鲸,放置在昆明池和太液池边。太液池的石鲸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昆明池的石鲸(头部)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龙王和龙宫
随着人类与海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开始想象出一个具有人类社会特征的海洋世界。龙王和龙宫的神话故事便应运而生。传说中,人们可以向龙王求雨。龙王的职责便是兴云布雨,化解干旱,同时也治水防洪。而龙宫,便是龙王所居住的宫殿,藏着珍宝,也控制着海中的各种妖魔鬼怪不能兴风作浪。
《宋会要辑稿》记载:熙宁十年八月,信州五龙庙“祷雨有应”,神宗皇帝便赐以“会应”的匾额。到了大观二年十月,徽宗皇帝干脆将天下的五龙神都封了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
到了《西游记》里,东海龙宫的编制已经非常齐全,有“珠宝库”“龙殿”“龙牢”“龙寝宫”,还有“金蟹将军”“海夜叉”“龟丞相”“龙王”“龙太子”等,可以说完全复现了人间的权力架构。
日本也有关于龙宫的神话传说。有个叫浦岛太郎的人,救了一个神龟,便被神龟邀请去龙宫享乐。后来他思念母亲,想要回到人间。龙女交给他一个盒子,并嘱咐他不能将盒子打开。浦岛太郎回到村子后,发现物是人非。他忍不住打开盒子,自己瞬间变老。原来,他在龙宫已经住了三百年。
娜迦
在东南亚,娜迦是传说中一种有法力的物种,形象普遍为多头蛇、巨蛇,与中国传说中的龙并不相同。
传说中,娜迦常年居住在湄公河底,掌控着河流和降水,被誉为湄公河的守护神。娜迦能化成人形,但睡着的时候会现出原形。娜迦能造雨(这一点与中国的龙相似),会给自己的崇拜者带来丰收;但对于那些对它不尊敬的人,它会为他们的家园制造洪水和干旱等灾害。
而且, 娜迦也分善恶。好作恶的娜迦会破坏河海中行驶的船只。所以,东南亚船只的船首像(固定在船首的图腾和神祇雕像)中很多是娜迦的天敌——大鹏鸟,以保护自己的船不要被娜迦攻击。
海和尚
海和尚是一种在东亚流传较广的海怪。人们认为,在出海捕鱼或是贸易航行时,如果碰到海和尚,是一种不祥的预兆,需要及时焚香上供,否则会遭遇不幸。如果遭遇海和尚正在掀你的船,那么应对的方法是对着它大喊“光头,光头”,它就会羞愧地逃走。
在不同地方的传说中,海和尚的外形也不尽相同。
在浙江沿海一带,传说中海和尚的头有点儿像猴子的脑袋,长着一对大眼睛,有四肢,体形类似人类六七岁的小孩儿,而且会说话。
在广东沿海,海和尚则是长着人头的大海龟。《海错图》曾记载:“康熙二十八年,福宁州海域网得一大鳖,出其首则人首也,观者惊怖,投之海。此即海和尚也。”《三才图会》中也有记载:“东洋大海有和尚鱼,状如鳖,其身红赤色,从潮水而至。”
在福建传说“雷公怒劈海和尚”中,海和尚是章鱼成精,偷袭了下凡约会的龙公子和凤仙女,触怒天庭。雷公耐不住性子,不等天兵天将杀来,就先将海和尚劈开了花,留下“雷劈石”。
日本海怪——海坊主,关于它的文字记载与海和尚相似:头上无发,身体庞大,足有五六米高。海坊主出现时,平静的大海会突然形成一个浪峰,从巨浪中间显现出一个黑色的光头巨人的身影。日本鸟取县境港市的“水木茂大道”上建有120多座妖怪像,海坊主像便是其中之一。
海中的怪人
海怪的另一种,就是大海中的怪人,通常是早期人们对未知地域居民的想象或是误解。《山海经》中的长臂人和长脚人就很有代表性,他们大概是先人将踩高跷捕鱼和用桨划船的人看错,又以讹传讹的结果。
在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中,三位主人公游览了海外30多个国家,如无肠国、犬封国、黑齿国等,每个国家都有一群奇异的居民。比如他们到的最后一个国家——轩辕国,那里的居民都是人面蛇身,尾巴盤绕在头顶上,寿命超过800岁。
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则记载了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从事海上贸易的徐先生有一次遭遇了大风浪,误入了一个“夜叉国”。这里的人青面獠牙,茹毛饮血,就像传说中的夜叉一样恐怖。但是这些夜叉并没有伤害徐先生,还给他找来生肉充饥,徐先生也教会他们用火加热食物。久而久之,徐先生和夜叉们成了朋友。作家的灵感可能来自一些传说,也许这些“夜叉”就是海岛上的原住民,他们可能还过着原始的生活,而且肤色和外貌与我们不一样,以讹传讹就变成了“夜叉”。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海怪”也不断创新升级,或许新一代的“海怪”就要诞生在充满无限未知的宇宙之海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