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勒泰一干渠滑坡形成机质与处理浅析

2021-08-03茹永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坡顶坡脚坡体

茹永生

(阿勒泰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

1 基本情况

一干渠灌区是隶属于阿勒泰地区水利局管辖的大型灌区,2018年一干渠防渗改造六期(桩号10+208—15+208段)开工后,左岸坡发生多起滑坡,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渠道沿额尔齐斯河左岸Ⅱ级阶地与Ⅲ级阶地之间的半坡地带布置,Ⅱ级阶地为河谷堆积阶地,Ⅲ级为新近系(N)砂、泥岩构成的基座阶地,阶面地势开阔,表层砂卵砾石覆盖,有灌区布置。老渠道为土渠,设计加大流量、全防渗拓宽改造,设计渠道梯形断面,底宽9.5m,渠深4.40m,内坡1∶2.0,外坡1∶1.75,右侧渠顶宽4.0m,左侧渠顶宽2.50m。渠道右岸填方,左岸挖方。渠道左岸坡高4~8m,坡度15°~30°,渠底至坡顶整个为砂、泥岩互层沉积,分层厚度3~8m不等,受额尔齐斯凹陷带、富蕴-锡伯镀断裂影响,岩层产状:290°~310°NE∠3°~15°,产状面存在起伏变化,总体倾向坡下河谷。一干渠开发前,坡面干涸无地下水,顶部灌区形成后,现状坡面渗水明显。

出现滑坡问题是由于渠道坡脚施工开挖后,左岸渠顶多处出现裂口,一条或平行两条,长10~30m,较长的50~60m,数小时或几天内,裂口地段部分逐渐发展成滑坡。滑坡体舌状,高2.5~3m,宽一般8~30m,部分宽达45m,坡高4.5~6m,滑距10~20m,滑坡体滑入渠道后即刻终止。滑坡体的组成以风化泥岩为主,松软含水量高,部分滑移面与产状面一致,光亮有压痕。在5km的渠道施工沿线,沿半坡地段,滑坡间断发育,累计十余处,严重制约着工程的进度。

2 滑坡的形成机制分析

通过沿线勘察与分析,发现滑坡有如下形成机质:

(1)强风化泥岩体多开裂、结构松弛,地下水侵入后,容易产生滑坡

现场调查对比发现,坡体顶部的泥岩体比砂岩体更容易产生滑坡。通过对两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对比,原因分析如下:

泥岩含蒙脱石、伊利石等强亲水性矿物,在干旱的气候环境下,地表易发生龟裂[4],在准格尔盆地西北部第三系泥岩地层区较为多见。干湿变化的不同,造成表层泥岩的开裂规模各异,深度小到几十厘米大到数米不等,裂开宽度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延伸长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平面呈现不规则网格状。在水流、风的侵蚀作用下,裂口内充填砂土或腐殖质后,形成锥形砂楔。砂楔中等透水,一般K=3~5m/d,滑坡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灌区形成后,坡面有灌溉水排泄,通过砂楔,地下水可垂直入渗至泥岩层深部。在龟裂、膨胀、冻融、植物根胀的共同风化作用下,泥岩体的开裂现象较普遍,在深度3~4m处仍可见到芦苇根系,泥岩体处于多裂缝的松弛结构状态。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多裂缝是影响膨胀土边坡不稳定的关键因素[3]。

图1 滑坡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

地下水沿裂缝逐渐渗入形成饱和,泥岩单个孔隙较细,地下水浸泡后,孔隙水难以流动[2],岩体排水性差,岩石遇水崩解、软化、泥化后[4],抗剪强度大大降低,见表1。可见,处在坡顶的泥岩体为宜滑岩组,在人为等外界条件影响下,比较容易形成滑坡。

相比泥岩体、如果坡体上部为砂岩体,砂岩是以石英颗粒为主、弱胶结构成的岩体,强风化层为中等透水,边坡地带,进入岩体的地下水排泄速度相对快,加上砂岩遇水后抗剪强度变化不大,见表1,在砂岩体中形成滑坡,缺少必要的条件。

这就是渠道沿线的滑坡均为泥岩体的原因。引用“阿勒泰一干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试验成果,将砂、泥岩不同状态的物理力学参数列表对比见表1。

(2)地下水导致下滑力与阻滑力发生变化,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

坡顶为Ⅲ级阶地面,地形平缓,有灌区布置,总体地形向坡下缓倾。表层为砂卵砾石覆盖,厚度1~3m,灌区形成的孔隙潜水通过砂卵砾石层向坡下径流。受地形高低起伏的控制,在沿线坡头、坡面各段,地下水渗流量不一。坡头对应的沟谷地段会出现集中径流,形成的滑坡较多,而突兀地带坡面渗水则较少,滑坡发生的少。地下水的丰富程度对坡体稳定影响很大[6],在施工现场发现,坡顶开裂的情况下,有地下水渗入裂缝的,滑坡产生的概率大,裂口渗入水量越多,滑坡产生速度越快。根据泥岩的水理性质,分析如下:①地下水不断渗入裂口后,在多裂缝泥岩坡体内充满了裂隙水,浸泡周围的泥岩。泥岩自身排水不畅,浸水后增大了泥岩颗粒间的孔隙水压力[3],发生崩解后抗剪强度降低。随地下水渗透,多裂缝泥岩体应力场发生了变化,在滑带内部形成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演化近似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5]。地下水不但增加坡体自重,裂缝内水位雍高还形成了静水压力[1],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加,下滑力不断增大,阻滑力不断减小,直至滑坡发生。②而坡头渗流较少、或干燥地段,在坡脚开挖、坡顶出现开裂的情况下,裂缝中入渗水量有限,坡体自重与动水压力变化不大,坡体蠕变缓慢,发生滑坡的时间会很长或出现只开裂、不滑坡的现象。

从坡体的力学分析入手,对地下水在滑坡中作用评价如下:①地下水入渗坡体,岩体自重增大,下滑力增大;②裂缝内水位不断雍高,静水压力导致下滑力增大;③地下水入渗滑移面后,浮托力增大,摩擦阻力变少;④泥岩遇水软化、泥化,粘聚力减小,阻滑力减少。可见地下水侵入坡体后,出现了四种滑坡形成的不利力学条件,促成了滑坡的形成。所以对强风化泥岩来讲,除坡体头部荷重的变化、坡脚角度的变化因素之外,坡顶地下水的入侵强度会导致下滑力与阻滑力发生变化,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10]。

表1 砂、泥岩物理力学参数一览表

(3)人为施工影响导致了滑坡的启动

渠道停水后,渠道边坡处在平衡状态。施工中,坡脚开挖、坡顶弃土导致坡顶开裂,在地下水影响下出现滑坡,判定滑坡是人为施工启动的。

人为因素对滑坡的影响程度评价:施工中的坡脚开挖、坡顶弃土的现象,形成了上陡、中缓、下陡的最不利边坡稳定的坡形[8]。

从力学分析入手,对坡体变化作用评价:①坡体坡脚变陡、坡度变陡,阻滑段变短,阻滑力减小而下滑力增大。②坡顶弃土坡头荷重增加,下滑力增大。所以说人为影响导致了滑坡的启动,进入了滑坡的进程。

3 滑坡的属性与滑动机理的分析

本工程滑坡属于小型、浅层、牵引式滑坡[9],发生在强风化泥岩层中。泥岩层中存在砂质泥岩、泥岩等沉积韵律,各层抗剪强度存在一些差异,滑狐面在泥岩层中呈不明显的折线滑面,主滑段可分出陡倾角压剪段和缓倾角张剪段(顺产状),总体看滑狐外形类似于均质体的圆弧形滑动。滑狐分为上部牵引段、中部主滑段、前缘抗滑段三段[7],滑坡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滑坡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总体可分为主体蠕滑、顶部拉裂、应力积累、抗滑失效4个阶段,对滑坡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如下:

(1)主体蠕滑。在坡脚抗滑力被削弱或坡头下滑力加载情况下,当集中在坡脚的剪应力大于抗剪强度时,坡脚首先失稳,随即相邻的主滑段泥岩发生剪切破坏。

(2)顶部拉裂。主滑段位移后,牵引段发生近垂直的张剪破坏,属于主动土压力破坏,坡顶被拉裂。

(3)应力积累。地下水不断渗入开裂岩体,伴随坡体自重和静水压力的逐渐增大,下滑力不断增大,而泥岩软化,阻滑力在减弱,开裂岩体渐渐被平推挤出。

(4)抗滑失效。主滑段、牵引段向坡下不断偏移,一同推挤抗滑段,最终下滑力>抗滑力,抗滑段发生被动土压力破坏。坡体发生剧烈滑动,随重心的降低,滑坡完成。

4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评价

利用GB/T 32864—2016《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将不同地质条件组合下,滑坡稳定状态计算结果划分如下,见表2。

表2 滑坡稳定状态划分表

表2中,当坡脚开挖成同一坡度条件下,强风化泥岩体出现四种滑坡状态:

(1)坡脚开挖,坡头弃土(或有),坡体开裂、裂缝灌水较多,滑坡产生。

(2)坡脚开挖,坡顶开裂,上部渗水少,滑坡处于不断积累应力的欠稳定状态。

(3)坡脚开挖,岩体含水较少,坡体即使开裂,也不发展,坡体基本稳定。

(4)坡脚开挖,但坡体岩性变为砂岩体,排水条件好,坡体稳定。

可见,坡体含水量、坡顶的下渗水量,对强风化泥岩体形成滑坡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坡头弃土,坡脚开挖程度,人为可控制。

5 滑坡的解决方案

发生滑坡后,经过现场勘察与研究,采取以下处理方案使滑坡得以控制,工程顺利进行。

(1)对坡顶地下水丰富地段,提前实施截潜拦截,集中排泄,减少对坡体的影响。

(2)严禁渠道坡顶弃土,对渠道左岸的拓宽清废弃土采用渠底倒运的方案。

(3)坡面施工,采用从上至下的开挖方案,保护坡体稳定。

(4)采用分段施工方案,坡脚开挖与回填同时进行,大石护脚,挤密压室,及时控制住坡体的变形体量。

6 结论

摸清滑坡的发生机制,有针对性地展开预防,总结经验如下:

(1)前期判断。通过勘察手段,从研究滑坡形成的机制入手,摸清坡体的组成、软弱面的构成、水文地质的边界条件、滑坡产生的工况等,可了解滑坡体的构成;通过试验确定好岩土、结构面的各项参数,通过计算可以判断滑坡发生可能性,从而加强预防。

(2)预防措施。首先摸清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力,及早制定排水方案。其次,除削头压脚控制滑坡外,还可以利用滑坡变形的时间差,采取分段施工、及时回填等措施,减少工程投入。再次,对控制难度较大的滑坡地段,根据料场分布情况,可以采用钢板滑坡桩、重力堆积等护坡措施,降低滑坡发生的几率。

本文研究分析了强风化泥岩的滑坡形成机制,在滑动面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尚有欠缺,可利用现场试验的成果,反复模拟,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坡顶坡脚坡体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软土深基坑滑坡机制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开挖方式对缓倾红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垃圾发电厂上的滑雪公园
矿车路线迷宫
矿车路线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