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恢复进程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1-08-03范新伟周口人合医院脊柱科河南周口466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肱骨肘关节切口

范新伟(周口人合医院脊柱科,河南 周口466000)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好发于肱骨内外髁上方约2~3cm处骨折,多由事故等间接暴力造成,根据骨折情况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三种类型[1]。其中粉碎型SFH患儿相对少见,且其疗法多变,故目前仍以伸直型、屈曲型SFH为主要探讨对象。小儿SFH治疗一般采用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术可有效保持骨折解剖复位,比单纯外固定在防止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性活动方面更为有效,其术式分为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但目前尚缺乏临床对比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对比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SFH患儿恢复进程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SFH患儿,纳入标准:符合SFH诊断标准[2];年龄在3~12岁之间;患儿家属了解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粉碎型SFH者;神经血管损伤者;先天性骨骼畸形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11(7.6±1.3)岁;骨折类型:伸直型26例、屈曲型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6例;年龄4~12(7.9±1.2)岁;骨折类型:伸直型27例、屈曲型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儿取仰卧位,全麻生效后将患肢置于身侧,以肘关节外侧为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等皮下组织,切开骨膜,从肱二头肌与肱桡肌肌间隙进入,显露骨折部位,复位骨折,确定复位后使用2枚克氏针对其进行交叉固定,折弯针尾埋于皮外,逐层缝合切口,使用石膏固定患肢。观察组使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患儿取仰卧位,采取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将患肢置于C型臂上,行移位矫正,术者一手顶住骨折远端,一手顶住骨折近端做屈肘动作进行复位。使用C型臂透视,复位失败则重新操作,复位失败不能超过3次,待复位满意后,使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一针由肱骨外髁进入,一针由肱骨髁内侧进入。注意避开尺神经,若无把握,可做一切口进针。折弯针尾,使用石膏固定患肢。两组均于1个月后去除石膏,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肘关节锻炼,1个月后取出克氏针。

1.3 临床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对比术后1周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3)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4)统计手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进行评分[3],包括肘关节情况[肘关节疼痛情况(45分)、肘关节运动功能(20分)、肘关节稳定性(10分)]和日常活动情况(25分),分数越高,说明肘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s)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t P 45.06±7.54 68.78±6.59 13.188<0.01 0.46±0.11 7.89±1.67 24.718<0.01 15.36±2.53 48.76±5.77 29.516<0.01 4.59±0.64 7.92±1.52 11.242<0.0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1周,两组肘内翻、术后感染、骨折再移位、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骨平均折愈合时间为7.32±0.48周,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7.61±0.53周,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2.258,P=0.027)。

2.4 两组肘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1个月,两组肘关节情况、日常活动情况、MEP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肘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3 两组肘关节功能比较(±s,分)

肘关节情况 日常活动情况 MEPS手术前 术后1个月 手术前 术后1个月 手术前 术后1个月观察组对照组t P 36.49±4.83 35.96±4.25 0.459 0.648 57.25±4.30*54.51±4.12*2.562 0.013 11.56±1.62 10.87±1.58 1.698 0.095 19.31±1.57 18.28±1.49 2.649 0.010 48.05±5.93 46.83±5.48 0.841 0.403 76.56±4.07 72.79±4.13 3.620<0.01

3 讨论

有研究表示,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小儿SFH,其疗效显著,但其手术方式对患儿创伤较大,容易出现感染,影响预后恢复[4]。然而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逐渐被采纳,因此需对其疗效及安全性加以探究。

SFH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尺骨鹰嘴的持续牵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治疗方法[5]。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虽然对患儿损伤小,但在复位过程中可能导致骨化性肌炎发生,而且在透视下也无法了解局部神经损伤情况[6],临床治疗需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本研究发现两组肘内翻、术后感染、骨折再移位、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有研究表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原因可能是此方法基本无出血情况,在C型臂透视下能让骨折得到有效复位,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然而本次实验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研究样本较少,需加大样本深入研究。

SFH患儿症状表现为肘关节疼痛、肿胀,无法进行正常肘关节活动,严重影响肘关节正常功能,而内固定术只能起支撑作用,对骨折愈合促进效能有限,因此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还需依靠其自身恢复能力[8,9]。本研究还发现术后1个月,两组肘关节情况、日常活动情况、MEPS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这说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更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可能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基本无手术切口产生,减少对软组织破坏的同时,血液循环未改变,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加快肘关节功能恢复[10]。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FH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更短,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其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也更快,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肱骨肘关节切口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治疗研究进展
上海市小学男生上手投掷动作发展中肘关节运动特征的比较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