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玉雕艺术微探
2021-08-03张合冰
张合冰
上海艺逸工艺品有限公司
人物形象在时空中演变并发展,每个造型艺术,都是所处时代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审美体现。艺术源于生活,更多来自于人类创造,因而也离不开“人”这一根本所在。
一、历代的发展,传承的溯源
在中国玉雕艺术悠久发展中,以人物为雕刻对象的雕塑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追究溯源,人物玉雕出现在新石器晚期,发展到商周雕琢的工艺技法已达到一定的高峰,战国时期开始趋于写实,更多的注重衣着的华丽,纹饰的清晰;汉代则善阴刻,常见玉舞人、玉翁仲;唐代以飞天为代表;到了宋代则出现世俗化倾向,富有吉祥寓意,在传世品中玉雕童子数量极大。元代玉人做工精巧,主要特征是开脸像猴脸并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明清两代则更贴近生活,盛行吉祥构图,倡导“有图必有意,有意必有祥”雕琢工艺也更为精湛。清代人物形象呈多样化,生动且逼真,为历代所不及。人物玉雕历经各个时代的演变提升,到当代玉雕人物,造型越来越新颖独特,制作工艺则趋于极致,追求的是形象与意蕴的完美统一。
二、人物玉雕的工与艺
“工”的优劣,决定了“艺”的成败,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一个“琢”字道出了工艺的主导性,没有“工”,就无从谈“艺”。就雕琢而言,“工”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然而,“琢”要琢多少,没有定论,这一点可以肯定,但是一定要琢。至于工艺的繁简,多寡,不是绝对的,没有什么很精确的数据分别、比例区分,而是因材而异,因人而异。“艺”因“工”而现,“工”赋予“艺”灵感,工艺相互结合推动艺术创作。
(一)工艺
人物玉雕的制作工艺从选材处理,到设计雕刻,再到抛光装饰存在着多个环节与步骤。在玉雕艺术中我比较着重研究的是玉雕设计,但是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的形成,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设计,对玉石材料进行可行性的工艺构思。是从设计图纸到实际雕刻前期准备。这个阶段不仅要对形象的空间关系了如执掌,对制作者来说经过勾样,画出形象的具体位置和结构。第二步是坯玉,即粗坯。简单说切块定位和推落派活。对人物玉雕来说由表及里剥除余料是先从头部着手,定出动态、位置和大小的体积块后为基准,然后在相应的块面上较细致的做出形象的结构,在纵深方位上找出形象在结构上的楔结关系,就是确定出人物的身高以及胸、腰、四肢等部位的位置,进而找出人物的基本动态的过程。接着是细工。细工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准确而细致的雕刻加工,细坯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由粗而细、易碎易断的部位最后制作。具体说是由头部开始,从上至下,头发、五官、四肢、衣纹逐一雕琢。精细修饰尤其讲究对人物脸部神情的细化,出彩不出彩取决于这一环节。高品质的雕刻作品,对脸部的要求非常细致,要求雕刻者们有熟练的技术,更需要掌握高超的美学设计功底。一件人物作品精髓,脸是重点,要注意脸部的神态和比例,是否写实且传神,是否符合人物绘画的技法和审美情趣。
(二)比例
历代的绘画家与民间的工艺师在人物造型观察、比较与实践中,推敲总结出一些简单的比例关系。首先是量身法。人身分四部,头面、躯干、腿和手臂。人物体态造型主要应抓住这四部的相互关系,以头为单位,设立七坐五盘三半的比例。在玉雕人物创作中应依据料形和人物形象的需要,通过视觉原理,突出主体形象,在人体比例上适当有所夸张或变形,以形成所需的艺术形象。因为人物形体造型的准确把握程度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所要注意的是造型有层次,构图有章法,形象要生动,繁简有疏密;当然这些都建立在制作者有一定绘画和雕塑设计造型的艺术基础上。第二种要强调的比例是脸部的布局,要按“一面三面五分面,鼻梁定位正中线”的原则去定位。脸要保证对称和匀称,五官则细致传神。
(三)工到极致便是艺
那些大自然造就的一些形态优美、造型奇特的石木等可谓鬼斧神工,它们也有“工”,是自然赋予的“工”,它们经过漫长且精雕细琢的岁月,由时光将其一点点雕琢而成,这里面依然是“工”不可抹。而“艺”是需要人“工”后天不断的加强充实,才得以完成实现,它不是简单的再现。试想故宫博物院历代藏品没有了那种精致精巧的工艺,还值得流芳百世吗? 玉雕是功夫活,撷拾古老技艺的过程,并不仅是在“技”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境界玉石的建立了某种关联……。铊在转点在连,“点”随意动,“技”跟心走;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将传统和当代水乳交融,使自己的创作妙笔生辉。作为玉雕师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的是静思、静心、静音亦静光,连呼吸都要均匀再均匀……
玉石晶莹润泽,不加修饰堪为石,但琢玉人通过智慧赋予其深意,用技艺创作艺术,只因玉石可以完美承载。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发展均表现出同一个规律,一件艺术的成功,离不了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玉雕也不例外。
三、人物玉雕创作之我见
书画中有“画龙画虎难画骨”,而玉雕中最难的,大概也就是人物雕了。可是想要把人物雕出风骨和意境,我总结了以下这几点:
(一)重特点
说到玉雕里的人物,那实在是数不胜数,有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也有传说中人为虚构的,有神仙鬼怪,三世诸佛,也有圣贤豪杰、能人志士……而且,虽然有这么多的玉雕人物题材,但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造型和样貌,记住这些特点,就能让人一眼分辨出所雕人物是谁!现实中,人有千面,在玉雕艺术中,如何将不同人物的特征表达出来,也是种学问。佛教作为最常见得人物玉雕题材,作品数量是相当多的。这中间又以佛、道教的人物为主。在塑造人物特点上,其中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雕刻佛造像时,注重形象的“严”、“正”,体现出佛的威严与庄重。观音则注重“慈”、“严”一体,但更多的偏向于“慈”的随和安详之感。弥勒的特点是笑口常开,大肚能容。而道教人物有四大天王、福禄寿三星、八仙等,四大天王突出威武雄壮,三星福禄面相富贵,寿星的大额头是标志,“童颜”则是面部最大的特点。八仙中的人物亮点显著,吕洞宾面容俊美,既像翩翩公子,又有神仙威严;铁拐李撑拐跛足,衣衫褴褛却又干练精神;何仙姑貌美清丽,仙子造型;韩湘子稳重博雅,书生之相;汉钟离逍遥豁达,手持大扇,敞胸露怀;曹国舅朝服官帽,气度高贵;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悠然自得,蓝采和似狂非狂,左挽竹篮,右持拍板,玩世不恭。
(二)重细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面容、手足、衣饰都是很重要的部分。
脸部表情是人物造型的关键部位,是作品的主题灵魂,也是最难以表现的部位。首先,要符合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的时代气息;其次,人物的头型各有不同,尤其是脸形的定位要准确,同时头型和五官的比例也要和谐;说起人物面部五官不但要重特点,还要根据人物的情绪进行刻画。
俗话说:“画人难画手,雕刻难雕手”。手在人物造型中属于第二表情,其创作表现也是很复杂。手形、手势的细节处理体现了人物的内在感情变化,同样也是意向辅助手段,所以在人物制作中手的动态、面部表情,以至于体态要协调统一,相互吻合。
人物衣纹的创作表现是以“线”为主,将衣纹简练的概括以达到准确精炼的表达出衣褶的形态,从而衬托人物的动作神态。即所谓的衣纹的动静有序、刚柔曲直、层次疏密、松紧厚薄、高低宽窄、大小长短、深浅强弱、虚实繁简,面与线的相互结合达到最终的“线”尽而意味无穷。在服饰衣纹上的处理要做到飘逸自然,既符合人物的肢体形态、性格特征,又能展现人体之美感。
(三)形神兼备
人物创作要形神兼备,以突显人物的内涵情感。 神,即人物的神态、神韵;形,则是人物的形象和形式。从人物玉雕作品的整体性来看,神形合一是关键,是灵魂。如果不能融为一体,在艺术上只留于形式化、概念化、程式化的东西,作品是缺乏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一件优秀的人物作品诞生,在把控形体的动态变化,人物的内在情感表达,作品传达的意图,以及表情的细画,这些方面都是关键。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力,通过捕捉人物的故事情节发展中瞬间的动态和形象,以独特的构思、精准的造型,彰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创作出“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从中达到随心而至,手挥艺成境界。
(四)简与繁
当代玉雕更多的在于写实,重视点、线、面、体的空间呈现,在继承传统元素的同时,添加了新的设计理念,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之前在我的《关于玉雕设计理念关键元素的研究》一文也有提到过玉雕设计中的简约与繁琐。繁简风格在玉雕作品中的是并存关系,
繁以简相衬,才会愈增其茂;简由繁相托,愈觉甚精。而今对人的审美早已不只有“大家闺秀,仪态万千”这一款,“活泼可爱,天真无邪”也是真善美,“愣头愣脑,嫣然假小子”亦大受欢迎。我提倡“大道至简,美玉心琢”的艺术效果。玉雕“满”容易,不断堆砌技法即可;而玉雕“简”却难,它要求玉雕师敢于摒弃华丽的修饰,用极简的手法,道出意境和关键。“大道至简”就是删繁就简,举重若轻。减去不必要的元素,突出雕刻表达主体。少即是多,一切都适时适量,不求过多,亦无需过多。古道崇简,庄子淡泊,陶渊明闲适都源于此。在我看来应“大”、“小”互动,“简”为象,“精”为神;“繁”、“简”对比,“真”为情,“意”为境。敢不敢删繁就简,能不能以简化精,一切答案只有在作品中才能见分晓。
(五)个人风格与创新的关系
每每谈起玉雕艺术的时候,我都会说一下风格和创新,因为在我看来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风格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也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一个玉雕人要从“匠”到“家”,经历的是一个飞跃与升华的过程,当中少不了各种历练。而一件玉雕作品的成功必定要经得起岁月的淘洗,才能历久弥新;其中蕴涵了创作者独特的审美取向与艺术旨趣,亦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而这种历经实践与时间的验证的改变与突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传承中发展,在变革中创新。如果继承是积淀是创新的前提,那么创新便是发展是继承的目的,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是不可分割的存在。每每出现一个有趣的ideal, 提炼、升华、整合、修改后会成就出一个新物,其中带着创作者的个性色彩和艺术才华这就是风格。风格从稚嫩变得成熟,游走在传承与创新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印证着每一步的成长与变化。
四、人物玉雕的发展之路
玉雕的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时代性、时代感,用玉雕的语言来表现时代的特性。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单纯的工艺的变化,而是需要有思想、悟性、功底和探索精神。思想指的是要有想法,不拘泥于原有的历史积淀;悟性,指的是在有思想之后,琢玉人对玉石及其表现力要有悟性,感悟出一些创新的东西,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功底做支撑,这种功底不仅限于技艺的功力,更广阔地包含了审美、对传统元素的理解以及现代设计理念融会贯通。这便是新时代的人物玉雕的发展之路。
多年来,笔者都在潜心研究人物玉雕,尤其着重于传统人物玉雕的设计与雕刻技艺,探索如何把传统人物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从而将作品推陈出新。事实上,每一块天然形成玉料形状、皮色各有不同,每次创作都需在深思熟虑后,尽可能将材料、工艺完美结合起来。创作时作品不仅要主题突出,表现生动,又要将人物动态、神韵到意境,每个细节处理都做到极致。比如作品《麻姑献寿》中,手执寿桃的仕女古朴柔美与梅花鹿的温婉可人相得益彰,创作中在我中力求的是人物形神结合,麻姑静穆安宁,而小鹿则灵动活跃,形成对比。这件作品我不以玉质取胜,而在于立体雕刻之工艺,优美的人物造型以及典型的时代特征。同时,我加强了细节的处理,人物比例匀称,姿态婀娜,衣纹线条刻画流畅。玉雕中“手”最难表现,麻姑的这双玉手值得观者细细品味。当然我也利用巧用皮色来体现出作品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在这件作品中我也做了情节的渲染,为艺术感染力提供了遐想的空间,让作品更具美感,回味无穷。
在我看来玉雕作品应该是耐人寻味、寓人于想象、富有深不可测的哲学性和思想性的艺术品。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作为一名合格的玉雕从业者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走过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澄心神畅,做到专心致志,努力发掘和吸收国内外的优秀艺术,中得心源,尽可能的为后来人留下融传统玉雕根基和当代审美创新于一体的玉雕作品和理念。古为今用,为中国玉雕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