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步伟:从皖南大小姐到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2021-08-03张老六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21期
关键词:杨步伟赵元任

◎文/张老六

奇女子杨步伟——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第一位女性医院院长,几乎引领了百年来中国女性独立风潮。她是皖南望族大小姐,却被当成少爷养;未出生时就被指腹为婚,成年后自作主张休了表弟;32岁方寻得一心人,与语言学家赵元任结为夫妻;婚后依然不知收敛,交友甚广,丈夫“不管到何处总与她一道惯了”,此举常被人诟病;为帮穷人节育,她甚至公开谈“性”,在那样的年代,简直是惊世骇俗……

杨步伟是真正的名门之后。她的曾祖父与曾国藩是同年进士。祖父杨仁山年少时与曾国藩次子曾纪泽一同出使英法两国,从日本寻回隋唐散逸的佛经注疏三百多种,之后创办了闻名海内外的金陵刻经处,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

受祖上荫泽,杨步伟虽身处闺阁,视野与胆识却是高出旁人一截,用祖父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孙女虽说是女子,志气却胜过男子。”杨步伟本是大房幼女,因杨家规定无子也不能纳妾,于是她被过继到无子的二房。

早在杨步伟未出生前,祖母就将她指给姑母家,结为近姻亲。但杨步伟是大名鼎鼎的“我就是我”,是不让须眉寸土的巾帼。她向祖父提出退婚的想法,转而又说:“这是个人与个人的事情,我既然主张个人的自由,应该由我写信提议退婚。”

事情闹开后,生父气得要处死她,被开明的祖父骂了下去。父亲向来拿她当儿子看,只问:“可不可以在信上加一笔,声明牺牲你自己不嫁,将来自己独立?”杨步伟说:“那太可笑了。”男子退婚后照旧娶妻生子,女子却要一生不嫁作为牺牲的代价。她反诘道:“他(表弟)也不见得为着和我退了婚将来就不娶,我何必白贴在里头呢?”这话妙得很!千百年教育节妇烈女的“女德”,仅杨步伟一句话,就令其土崩瓦解。一纸退婚书,足以惊叹她对男女平等的认识与尊重。

但杨步伟知道,想要真正的平等,唯有“第一要先受同等教育”。杨步伟入的第一所学校,是16岁时投考的南京新办的旅宁女校。当时入学考试题目叫《女子读书之益》。杨步伟石破天惊地写道:女子者,国民之母也。

求学期间杨步伟交的一个友人林贯虹,得了猩红热病逝。杨步伟将其运回老家安葬,并背着父母,拿一对八两重的金镯子和四只戒指接济其家人。父亲知道后赞她做得对,别人反倒骂她是个“败家子”。这两件事一时成为奇谈,也促成了她22岁时,被安徽督军柏文蔚邀请担任中国第一所崇实女校校长。当时学校有500多名女生,个个比她年纪都大,周遭人都拿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位少不更事的女校长。杨步伟毫不露怯,一上任就制定“校内一概不准抽烟”的规定。可无人愿意买账,学校总务长还故意跑到她面前抽烟。

父亲很是担心,提醒她外面流言四起。杨步伟不气,反安慰她父亲:“一个女子要出来做事,起头一定要有人肯牺牲名誉,自己做人要正派,羞羞答答的不脱女人的习气,又何必出来呢?我们应该打破男女的界限,不要想有男女的分别就好了……”后来,校区内的督军府士兵哗变,眼看500多名女生性命受到威胁,杨步伟虽暗暗心惊,但还是以身作则。她周密部署整个计划,生擒了28名为首的士兵,成功平息了一场叛乱。事后,柏文蔚对她鞠了三个躬,谢道:“杨先生可以做女军长了。”众人这才对她刮目相看,原来女子并非只会做闺阁诗词,女子的能力竟也可与男子并驾齐驱。

1913年,柏文蔚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兵败。他拿出3600元要杨步伟到日本留学,并托付她带他的父兄妻子到日本长崎。患难之中杨步伟自是义不容辞。于是,当同龄闺秀还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杨步伟就远渡东瀛承担起与男子一样的责任。一行人到日本后,生活一度拮据。彼时民国政府规定,凡考入五大学校,官方一定给官费。事实上,甲午战争之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远赴先进国家学习,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杨步伟本就决定到日本留学,好为社会贡献心力。她说:“学医……可以救社会,并且中国现在很少女医,而且极需女医。”如今她又要养活几口人,“因恐钱不足”,于是拼命学日文,从日文最基础字母学起。因考的是女医学校,人一身二百多块骨头,就得记住一千多个名词,所以她又兼学德文、拉丁文。

杨步伟读完一学期回国后,父亲就欢喜得不得了。那时她不过刚学完生理解剖等理论,还不会医病,可父亲逢人就说“医生来了”。他问她将来愿学哪一科,在什么地方开医院,他好替她准备。他又常对人说:“我有一个女儿,胜十个儿子。”四年后,父亲特地到北京准备买房子造医院,专等女儿回国行医。不料到北京只两天就病倒了,不久便逝世了。

父亲的离去,成了杨步伟心中永远的伤痛:“我一生并未做出对国家与社会大有用的事,负了我父亲的希望。”但事实并非如此。杨步伟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和中国第一位女性医院院长。是她,替中国女性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回国后杨步伟与同学一起创办了森仁医院。医院开张后,病人非常多,大部分都是政府各部的人员和家眷。当时女医生很少,若有也都是教会的。现在突然来了两个年轻的中国女医生,还开了一家医院,北京城内轰动一时,没病也要花一元钱挂号来看看,甚至托人情来拜访,因此医院每天接待的客人比病人还要多。

最令杨步伟头疼的是中国的风气,生意不照生意做。熟人来看病,她不能照规矩开账,病人也不愿照账付。他们情愿送礼或请酒,甚至是花大钱请人送块匾,以为这才是最大的恭敬。杨步伟总说,开医院是“生意茂盛,本钱干净”。

杨步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中国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婚姻。赵元任是个旷世奇才,他在康奈尔大学读本科时主修数学,兼修物理学和音乐。他在哈佛拿博士学位,读的却是哲学。然而,他后来的主要学术研究,既不是物理学,也不是哲学,而是语言学。

赵元任有极高的语言天赋,会33种地方方言,以及英、法、德、日、西班牙语等多种外语。简直就是行走的活字典、翻译器。战后他到欧洲参加世界科学会议,在巴黎车站提行李,就用巴黎市俗土语和提行李的对话。提行李的听了,便向他叹道:“您回来啦!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在德国柏林,赵元任又说起了土音德语,当地人又向他说:“您回来了?打完仗头一次回来呀。”杨步伟在自传中写道:“赵先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人家都说他回来了,都认他是老乡。”杨步伟与赵元任结婚时,请胡适和朱徵当男、女方证婚人,自己掌勺做四菜一汤待客,自写结婚证书请两个证人签字,贴上4角钱印花税了事。

这场4角钱婚礼,不但轰动当代社会,也引起当时青年学习的风气。婚后,二人育有四女。夫妻俩管教四个女儿——如兰、新那、来思、小中,都采用自由民主教育。个个书读得极好,后来都在美国或中国当教授,皆卓然有成。但杨步伟管教丈夫却不讲自由民主,而是采用东方传统的“动辄夏楚以威之”的打人办法。故而胡适等老友总笑话赵元任“惧内”,赵元任对这些都毫不介意。他除了要求杨步伟“别逼我这辈子做官”,其余都包容有加。

初到国外时,杨步伟不怎么会说英文,她就胡说一通,只要辞达意而不苛求文法上的准确。赵元任自己对任何语言的要求,是一字一句都不能有错的,但他却从不以妻子的拙劣英文为耻,还常拿她在学术演讲时举例玩。

杨步伟为人十分热情大方。那时在欧洲各国的中国学生虽大多是官费留学,但都是很穷的,几个月才得一次费用。只是众人无钱都不以为苦,反而为荣得很。杨步伟跟随赵元任第一次到欧洲时,凡遇到闹钱荒的中国学生,就拿出翡翠和皮货卖了救济他们。待友之诚之殷使她拥有广泛的人脉。在杨步伟的自传里,各式各样的民初大人物都被奇妙地串联起来,有令人失笑的趣闻,也有令人感佩的风骨。比如,有一回,陈寅恪与俞大维请赵元任夫妇看德国歌剧,他们将客人送至剧院门口转身便离去。赵元任夫妇一问才知,原来他们二人是省下自己的饭钱,来请赵元任夫妇听歌剧的。还有刘半农经济十分拮据,无钱吃肉,赵元任夫妇就故意挑饭点带吃的到他家拜访,几次之后,他那当家的10岁大女儿就偷偷站在墙角等他们来。

赵元任也是中国第一首钢琴曲的创作者。当年胡适、刘半农、徐志摩都爱写新诗,赵元任说他不会作诗,只好作曲了。中国第一首情歌《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

描写这些学术界名流时,无论是肯定还是臧否,杨步伟都毫无借他人之重来抬高自己的意思。杨步伟曾在自己写的自传里评价自己的意思,“不过是一个普通地道的中国女人,并无特绩与社会和国家”。但这“一个女人”,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创至善之业”。在欧洲时,杨步伟就到纽约、柏林找很多医生研究节育方法,预备好回国为社会服务。夫妇俩回国后,赵元任在清华当导师,杨步伟则着手开办“节制生育所”。节育对当时的穷人而言,最为需要,但这个名目本钱多,政府还禁止。她便想了一个办法,找有钱的人出20元,可以带三个穷人来。只要是对社会有益处的事,她都想做。诸如开公司教穷人孩子做手工,集股办清华大学的公共汽车等。

世上总有一种人,尽毕生之力散射风采与光芒,只为人间带来彩虹。杨步伟一生都在激荡变革中独立做自己。她无所畏惧地追求自由、知识、事业,反抗俗世成见,尊崇“男女平等”。

如她所说:世上的事若不胆大去做,哪能成功呢?女子胸有凌云志,豪情万丈亦胜男。这样概括杨步伟92年的豪气人生,最为贴切了。

猜你喜欢

杨步伟赵元任
杨步伟和赵元任的爱情守望
赵元任早期琴曲的“选(编、创)曲配伴奏”思维分析
赵元任钢琴音乐创作和语言音调的融合探析
店员嘲笑赵元任
领导者的威信
美籍华人学者赵元任的多彩婚姻
美籍华人学者赵元任的多彩婚姻
象牙塔之爱
象牙塔之爱
杨步伟,真正被富养大的民国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