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政企理解之门
2021-08-02马宇彤
马宇彤
不久前,“中国第一经济强县”江苏省昆山市推出“昆玉薪传”培养计划,选拔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到政府相关部门担任“副局长”。首批培养计划的8名参加者以“80后”为主,从今年6月至年底,他们将在昆山市级机关、昆山开发区等部门挂职锻炼,挂职期间灵活坐班,原则上在接收单位每周不少于3天。
公务员挂职企业并不鲜见,但民营企业家进政府的“倒挂”尚属新举。昆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昆山有60万个市场主体,很多政策出台后,不可能为每家企业一对一宣讲,此次挂职的青年企业家是这一群体的优秀代表,他们有能力、有渠道影响更多的同路者,这种“内向推动”不仅效果更好,而且还能实现政企相互理解的“双赢”。
至于企业家的遴选标准和挂职去向,昆山市委组织部的规程和流程正在日趋成熟。“昆玉薪传”计划主要面向昆山市规模较大或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新生代企业家,以自主报名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入选。之后根据企业家意愿和企业情况,安排他们到职能部门,采取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教育培训等形式定向培养,力求达到工作内容和资源配备的高度契合。
小中大学真“证”毕业,先坐机关,后做传媒,人间冷暖,入眼入心。
在此计划中,企业家挂职并非体验式地走过场,而要至少完成5项任务,即推进一个产业项目、引育一名高层次人才、提出一条优化政务服务建议、开展一次对企业家朋友的新思想宣讲、形成一篇紧扣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研判报告。
挂职的“副局长”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副局长”,虽然门禁卡、饭卡等“工作福利”与正式员工一样,但由于他们不在公务员序列,这个“副局长”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名誉职务。新任“副局长”最深刻的共同感受是,政府的节奏比印象中的要快,一点儿不输企业,而且“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主动,对企业也很关心”。
政企为什么有时难以相互理解?主因在于角度和任务各有不同。政府对企业痛点缺乏切身之感,企业则对政府决策难达宏观高度。
可喜的是,掛职伊始,政企相互理解的“双赢”局面便已在环评等领域初步呈现——昆山的很多企业建于30年前,建设标准当年完全合乎规定,但随着环保政策越来越严,老企业已难达标,执法人员依规要求企业整改时会遇到阻力,双方易生误解甚至冲突。企业家挂职后,洞悉了政策制定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程度,理解了公务人员的职责所在;而公务人员也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企业的生存之困。当双方之间出现一个体谅式的“缓冲地带”后,曾经的抵触情绪就会得到有效疏解。
政企为什么有时难以相互理解?主因在于角度和任务各有不同。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痛点缺乏切身之感;另一方面,企业对政府决策难达宏观高度,以至于政府认为对企业鸡同鸭讲,企业认为政府高高在上,本应亲清的和谐两面变成了对立面,导致政府政令不畅,企业诉求梗阻。
换位思考的前提是换位,否则永远是嘴上换位,身子本位,无法跳出“屁股决定脑袋”的局限。企业家挂职政府部门有助于他们了解政府日常的办事流程、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执行思路,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在决策未来发展时会在市场因素基础上再拓展一个政府层面的决策视角。
遴选具有实业兴国、诚信经营崇高追求的新生代企业家到政府挂职,既兼顾了城市改革发展的内生需求,也满足了做强民营企业的迫切需要,还承载了促进政府科学决策和润滑政企关系的双重使命,这样的一举三得,才是昆山尝试带来的最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