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逻辑意蕴
2021-08-02王伯睿袁北星
王伯睿 袁北星
摘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上予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持创新创造、善作善成,坚持牺牲奉献、不胜不休,塑造民族精神和大党形象。新时代新阶段,必须坚守初心使命,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直面风险挑战,凝练升华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聚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逻辑意蕴
中图分类号:D23;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7-0018-06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①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庄严而深沉的英雄史诗,就是一曲蕴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饱满而高亢的英雄赞歌。百年淬炼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生成,在社会主义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丰富发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品格、思想境界、价值追求的外在彰显。革命英雄主义突出表现为战争年代的革命英雄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牺牲精神;和平年代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进取精神;新时代的平民英雄为了复兴伟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礼赞英雄的思想论断,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炼成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等层面来把握,并将其牢牢镌刻于民族精神殿堂、深深烙印在人民精神家园,汇聚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一、把握理论逻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依据,也是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并不否认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②。但英雄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坚实的群众基础,离开了人民群众,英雄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因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③。唯物史观完全不同于此前的英雄史观,如托马斯·卡莱尔强调的时势造英雄、英雄创世界,后者以“英雄本体论”为历史发展进程的解释模式:“可以公正地说,整个世界历史的灵魂就是这些伟人的历史”,“世界历史不过是伟人们的传记”。④ 而与此根本不同的是,中國共产党的革命英雄主义坚持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同一切损害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毛泽东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⑤。朱德认为:“革命是为群众的事业,又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因而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⑥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毛泽东撰文、周恩来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便是一篇感人至深、气势恢宏的人民英雄颂歌:“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中国共产党章程》亦明确规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之一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⑦。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英雄是人民的优秀代表,他们用无所畏惧的英雄气、英雄胆,铸就了充盈革命精神的伟大民族魂。
唯物辩证法是指引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新世界和新事物的锐利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表明,“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共产党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尚未达成,伟大革命、伟大斗争就不会止步。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彻底革命的决心,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淬炼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坚实基础。“共产主义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⑧。作为彻底的革命运动,共产主义运动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前行、接续奋斗,这种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必备的彻底革命精神,是塑造共产党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有力支撑。马克思本人正是践行革命英雄主义的知行合一的光辉典范。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把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即使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亦矢志不渝,为全世界共产党人自觉践行革命英雄主义树立了崇高的标杆。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并不限于一国之民,而是着眼于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⑨,这使得共产党人所践行的革命英雄主义占据了人类思想的制高点,也使得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革命英雄主义必然引导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锤炼不畏任何艰险、不惧任何敌人、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顽强奋斗的品质,以争取共产主义彻底胜利和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为根本目标。
政党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塑造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发展的态势,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质和内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反复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⑩。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多次要求共产党员要大力弘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包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11}。革命、拼命、牺牲、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无不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直接体现;热情、干劲、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也都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延伸拓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和基本原理,赋予唯物史观新的时代内涵,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提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重要论断,形成了特质鲜明、内涵丰富的新时代英雄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革命年代的伟大英雄,多次点赞新时代的英模人物,大力倡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造就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反复强调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一位普通人都是平凡英雄,也是民族复兴所需要的伟大英雄。
二、把握历史逻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
马克思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要性曾有过精辟阐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2}。数千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正气歌。对此进行时空考察可以发現,五千年历史长河闪耀着英雄主义的璀璨光芒,奔涌着英雄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在百年实践中、在更高境界上形成了内涵深刻、层次丰富的历史形态,从个体精神到群体精神,从代表人物到典型事件,从宏观形态到区域形态,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一种崇高的政治品格汇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一种深沉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文化血脉。
氏族崇拜孕育英雄主义萌芽。早期英雄崇拜,一是崇尚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如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二是崇拜生产和工具的发明者、创造者,如有巢氏、燧人氏、神农后稷等。他们被奉为华夏民族代表性英雄人物,被写进神话传说广受崇拜,升华到民族精神层面代代传颂。如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后羿射日体现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体现舍己为人、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共工怒触不周之山、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体现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这些神话传说孕育英雄精神萌芽,沉淀为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人文基因。
英雄与中华文明发展偕行。在创造灿烂文明过程中产生的英雄及其英雄精神,逐渐褪去原始懵懂色彩,其内涵和形象更为多元、立体。贤明君主开疆拓土、文治武功,清官循吏变法图强、以除时弊,民族英雄守护家国、驱逐外侮,农民领袖揭竿而起、破旧立新,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13}的侠义英雄之气,科技先驱造福世人、领先世界,思想大师点燃智慧明灯、照亮万古长夜,文学巨匠以诗言志、以文化人,文明使者凿空西域、协和万邦……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只要一心为国为民,甘于牺牲自我,都是口耳相传的英雄,皆可成流芳百世的英名。如鲁迅所言:“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在此基础上积蕴而成的民族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处处体现英雄主义情怀,这一精神又通过英雄得以承载、赓续,由此成就了照亮历史星河的群英谱,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英雄观。
英雄精神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历程同步。鸦片战争导致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亡国灭种危在旦夕。但英雄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从虎门销烟到三元里抗英,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林则徐、严复到洪秀全、洪仁玕,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黄兴,从谭嗣同、秋瑾到邹容、陈天华,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到武昌首义三烈士,无数仁人志士“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一路探索,顽强抗争,逆击中流,以英勇之志、英雄之躯为国家争独立、为民族传薪火。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英雄主义主旋律突出表现为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气节与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面对强敌的一次次入侵,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不断集结起队伍,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14} “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境界,无数共产党人面对生死考验时,才能如革命先驱李大钊一样从容选择为自己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支撑这一信仰信念的正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主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共振。朱德曾说:“革命的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为忧,以革命之乐为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战争事业奋斗,而不是斤斤于作个人打算;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15} 革命英雄主义在革命斗争中孕育生成,在社会主义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程中丰富发展。当革命火炬传到中国共产党手中时,英雄主义更是绽放出前所未有的革命光彩,无数共产党人成为践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光辉典范。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到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人民英雄;从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名将,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群体;从投身建设、推动发展的英模人物,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技精英,再到立足平凡岗位、努力建功立业的普通一员……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用行动所造就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与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相互交融,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成为贯穿于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全体人民精神家园的主题主线。
三、把握实践逻辑:在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中造就英雄的民族、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注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理论是实践的产物,理论也蕴含着指导现实乃至改变现实的实践性。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6}伟大精神产生于伟大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实践中孕育而成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畏风险挑战、不惧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始终勇往直前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历史进程中蕴育生成、传承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其厚重的历史穿透力具有永不褪色的实践意义。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塑造民族精神和政党形象。为国家和集体利益甘于奉献、勇于牺牲,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本质特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核心支柱;集体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展示,也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体现。内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汇聚共识、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建设美好家园的力量之源。从1921年到1949年,在党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有名可查的达370万人。这些令人震撼的数据使我们深刻感受到那些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革命先烈“愿拼热血卫吾华”的信念与行动。毛泽东曾指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17} 他们中有的留下了光辉的名字、感人的事迹,而更多的是值得历史铭记的无名英雄。和平时期的大地英雄国测一大队,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山河,67年里牺牲了46人,他们的遗骨大多永远留在了荒野测区,连块墓碑都没法安置。他们不是某一位名垂青史的孤胆英雄和冒险勇士,他们成就的也不是哪一桩载入史册的英雄事迹,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政党的形象,承载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英雄精神,是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以创新创造、善作善成,凝铸特别能战斗、不断得胜利的精神密码。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激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不竭动力。这是一种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创新创造精神的升华,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凝练。凭着伟大的创造精神,中华民族曾长时间走在人类文明前列,展示出开放的思想、活跃的思维和惊人的创造力。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飞跃,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焕然一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这一伟大历程中,一以贯之,从未缺席。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无不贯穿着共产党人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革命无往而不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女排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再到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无不蕴含着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埋头苦干、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能战斗、不断得胜利的精神密码。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就不能打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改变“一穷二白”面貌,为实现伟大飞跃奠基;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才能解决占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人民吃饭问题,摘掉“贫油国”帽子,将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实施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让“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在轨运行、“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新时代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正加速向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目标迈进。这是各领域英模人物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发挥的作用。唯奋斗者真英雄,唯奋斗者真人生。凭着这样一种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盛世伟业,中华民族这艘巍巍巨轮正驶向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以牺牲奉献、不胜不休,成就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勇于拼搏、敢于胜利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显著标识。一场战争不能缺少英雄,战争的胜负常常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座城市也不能缺少英雄,城市精神的厚重往往有赖于英雄辈出。居江汉朝宗,处九省通衢,武汉从来就是英雄之地,武汉人民从来都果敢刚毅、敢为天下先。在近现代革命历史舞台上,武汉三次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周恩来曾这样称道: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辛亥、北伐、抗战,这三个历史时期,将造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历经战火洗礼磨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融入武汉人的血脉。新中国成立后,英雄城市底色不曾褪去,英雄文化基因历久弥新。“一五”时期“国字号”重点项目建设,武汉成为中国南方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开启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聘任第一个洋厂长,打造光谷、车都“经济引擎”,首创首试诠释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新时代实施国家战略,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谱写了新的篇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这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武汉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重大考验。沧海横流,方显荆楚本色。每当大灾大难来临,每当遭遇重大风险挑战,都会涌现挺身而出、披荆斩棘的英雄。历时76天的“封城”,900万人宅家坚守;6万余名本土医务工作者和4.2万名全国各地驰援的医疗队员并肩作战;4.5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13800多个网格;1.9万名民警勇挑重担;3.6万名环卫工作者坚守岗位;快递小哥不惧“疫”路风雨,疾驰大街小巷……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者的快递员汪勇感动中国;刘智明等14名烈士用生命守护生命,更让这座城市彰显英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英雄的中华民族又一次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英雄的武汉人民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四、把握時代逻辑:凝练升华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聚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同艰难困苦作斗争,与风险挑战相博弈,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中国共产党经历过无数艰辛,不断在艰辛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都离不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滋养,离不开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回望走过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传递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火种,必须坚守和践行初心使命,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敢于直面风险挑战,高扬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英雄主义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坚守初心使命,是新时代践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本色和底色。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大爱情怀从未改变,这也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得以代代传承的力量源泉。伟大与英雄并非从天而降,以平凡工作为依托、以平凡劳动为根基,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守岛英雄王继才32年日复一日升国旗、护航标、写日志;巾帼英雄樊锦诗从青春到白发,扎根大漠50余年,心归敦煌、潜心研究;其美多吉30年情系雪域高原,爱岗敬业、珍爱团结、坚忍勤奋,传递着党对藏区的关怀;治沙英雄王有德一生只干一件事;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川航英雄机组日复一日重复训练动作;从“风里雨里送饭给你”的外卖小哥,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到冰天雪地站岗戍边的卫国战士;从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到宅家坚守的人民群众……都是习近平心中了不起的英雄,总书记为他们点赞: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8} 身处长河奔腾、万物勃发的新时代,更需养成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奉献品格,更能理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领袖境界,更要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新时代践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根基和根本。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方向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不同时代造就的英雄有所差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信仰信念激励自我、影响大众。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19} 他曾把马克思主义比喻成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是要看清方向,显微镜是要看清脚下道路而不好高骛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把准政治方向的重要性,他曾提到长征中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时代和条件在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更坚定,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仍在继续。把准政治方向,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才能真正成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践行者。
直面风险挑战,是新时代践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要义和要旨。“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正是因为始终心怀忧患意识,始终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作为迅速崛起的社会主义新兴大国,中国的发展难免引起一些霸权主义国家的遏制。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精神力量的竞争、精神层面的较量愈发重要。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亦艰巨繁重,仍有许多难啃的骨头、难涉的险滩、难爬的高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越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21} 我们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处在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防止前功尽弃,避免功亏一篑,更加需要激扬信仰信念信心的强大精神力量,需要践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需要造就千千万万不畏艰难险阻、不惧风险挑战的英雄,“泰山压顶”无所惧、“黑云压城”不低头,形成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精神伟力,这正是新时代新阶段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精髓要义与核心要旨。
注释:
①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②{12}{16}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2、669、9页。
③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502页。
④ [英]托马斯·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7页。
⑤{1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1039页。
⑥{15}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7、117页。
⑦ 《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12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⑩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页。
{11}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13}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181页。
{14}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3日。
{1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
{19}《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页。
{20}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2页。
作者简介:王伯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袁北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刘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