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芳草碧连天(散文)

2021-08-02袁瑰秋

广州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安保广州

袁瑰秋

2020年10月24日,距离9月16日至10月25日广州市公安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的40天安保决战还剩下最后的一天。

重阳节前后,广州市民有“重阳登白云山祈福步步高”的传统习俗。按照工作安排,市局指挥中心和政治部值班领导随同孙副市长上山检查。

政治部主任李世全下午有会,并不在预定的当晚上山检查的名单之列。但白云山是他的“老阵地”,作为早期“白云山重阳安保方案”的设计者,多少年来,所有安保人要考虑的“险要环节”都已被他的双脚踏平,他對白云山熟悉得跟自己手掌一般,今年又处于“疫情常态化”的特殊时期,“重阳节安保”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一些,他决定自己亲自上山看看那些熟悉的面孔,慰问一线辛劳的战友们。

当晚8点过,两辆公务车缓缓上行,在“能仁寺”停下来。这是孙副市长检查慰问的第一个卡点。

原本在孙副市长后面的李世全没有跟上来。人多嘈杂,他正蒙着耳朵,捂着嘴巴弯腰接听一个电话。待他赶紧几步踏上台阶,转弯后跟上来时,已是满头大汗,那汗简直就像是打开的喷淋一样,身边的民警掏出纸巾递给他,急问:李主任,有没有不舒服啊?

他一边擦汗一边摇头说:没事,快走!

不到三分钟,李世全“啊”的一声,后仰着倒在身后的人的身上,他脸色煞白,急促起伏的胸膛里只有出来的气。随行民警大喊:快叫救护车!随后,李世全被送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室,并马上转入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医生迅速采取了体外呼吸机支持,也就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ECMO体外膜肺”的紧急救治。

当晚,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广州市市长温国辉等领导赶到医院了解李世全救治进展情况,现场协调医院方面全力以赴开展救治工作。

按照常规,“ECMO(体外膜肺氧合)”抢救30分钟心跳依然无法复苏者,临床上就可以宣布死亡。但是病房外,越来越多的李世全的领导、同事赶来了,都在盼望着李世全能够创造生命奇迹。

2020年10月25日17时59分,“ECMO(体外膜肺氧合)”在李世全身上持续循环了21个小时之后,停止了工作。

医院对李世全死因的医学推导结论是:心肌肥厚造成心率失调引发的心源性猝死。长期的高血压是造成李世全心肌肥厚的元凶。

2017年12月,李世全在体检时就测量出血压为:收缩压191mmHg,舒张压118mmHg。这样高危的数据,分分钟都有爆血管的危险。这个时年49岁的汉子脸色黑沉,一副急匆匆又要走的样子,那时他刚刚从越秀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的职位调任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不久。医生一把拉住他说:“你不能走了,得马上住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26日出院诊断上记录着时年49岁的李世全的身体状况:

1.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高血压病心脏改变、心功能I级;2.结构性甲状腺肿;3.肾结石;4.胆囊结石;5.高脂血症;6.高尿酸血症;7.左肺肺大疱……

熟悉李世全的人,只知道他长期吃饭不规律,老胃病发作时,常常像焦裕禄一样,习惯性地用手顶着腹部,但并不知道他的身体已经全面报警,就像他那辆开了快十年的二手车,时时发出拖拉机一样的声响。

“忙到把方便面都泡成糊糊,直接喝下去。”

这是小傅无意中说出的一个细节,他是一个对待工作事无巨细都要求十全十美的人,轮到自己就只能对付着一半一半,饭吃一半,觉睡一半,澡洗到一半……包括他的人生,也只是活了一半。

2020年10月31日上午10时,李世全同志送别仪式在广州市殡仪馆白云亭内举行。

汪亦群,现任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综合处处长,他实在难以相信,此刻躺在水晶棺木里的这个人,就是2020年10月23号下午召开的“全市第三季度政治工作会议”上那个中气十足的李主任。其时,距离9月16日至10月25日广州市公安局安保决战“四十天”还剩下最后两天。越是到了最后的时刻,越要防止队伍出状况,越是要关爱民警,“举轻若重”是李主任一贯的作风。与会者谁都记得李主任最后强调的那几句话:“最后我再强调一点:各单位要关注带病工作的重症患者,特别要关心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民警,急难险重的任务不能安排给这样的同志……”

他的袜子可以是破了洞的,皮鞋可以穿到裂口,但从工作第一天起,他就渐渐养成了“事不过夜”的“洁癖”。摆在他台面上的文件,严阵如待发的士兵,在以书法家水准的一手颜体书写的《工作日志》里,清楚地记录下了他生命最后30天里从清晨忙到深夜的种种艰辛。

关于这一点,新上任的广州市副市长、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孙太平也不无痛心地说:“世全比我忙,我都走了,他还在办公室。”

办公室里存放的两箱方便面已被他吃掉了大半,还有一个放着十几种药片的秘密药盒是在他牺牲后才被发现的。

他开玩笑说:“等我把这些垃圾食品都消灭了,我们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面对着冰棺里李世全肿大的脸,汪亦群只默默地对他说了一句:“主任啊,您的工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李世全同志告别仪式的全过程,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处影视科的副科长金劲和他的同事们负责全程录像,对于宣传部门来讲,李世全倒下前夕的那一段时间,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日子,现在想来,这样的忙碌反倒让他们有机会用摄像机记录下李世全工作时的样子。

最多的时候,一天里,金劲有四次在不同场合拍到李世全,从早上到深夜,从会议现场到安保一线,从广州的南端到北面。

汪亦群统计过,疫情期间,光是南沙区的隔离酒店李世全就跑了八次。

他身着防护服,从酒店楼梯一级级爬上9楼天台,每一个楼层、每一条通道、每一处监控,甚至每一扇门窗他都推开认真查看。他的动作很快,从一楼很快就登上九楼的天台,跟在他身后的汪亦群,还比李世全小一岁,明显感到自己跟不上李世全的步伐。

李世全一上到天台就和保安聊天,了解勤务安排:“一组几个人?”“一个班几个小时?”“门锁在什么地方?”“封闭状况如何?”

随后,为了检测天台存在的隐患,他一步一步地“量”,为了检查出口、门锁、门窗是否形成闭环,他一把一把地“摸”,他边摸边自言自语,又带几分自嘲地说笑道:“摸一摸,心里就踏实了。”

临走前,他还不忘试了试保安的对讲机是否通畅。

600多人赶来参加的追悼会上,还有一位从梅州大埔县赶来的老人,他是村支书孔祥标,他代表梓里村137户全部脱贫的贫困户,以及刚刚搬进新教室,有了午休室,终于吃上热饭的村小学的孩子们,赶来看李主任最后一眼,孔书记扶着李世全灵柩老泪纵横:3年了,您来我们村里20多次,往返上千公里,以前都是您来看我们,这回,却轮到我们来看您了……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人生如梦,晨昏娑婆。

人生之短,短如李世全52年转瞬即逝者,太多太多;但是如李世全这样,一生一世只为一件事而来,只为把一件事做成做好的,并不多。

1990年7月,摆在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档案专业毕业生李世全面前有很多个选择,在那个“商潮”汹涌、全民“下海”的年代,为什么他独独选择了当警察?

在他当年的同学里,如今有全球500强企业的老总。有同学说,凭李世全的才学加拼劲,可以不输任何人,要知道,他选择当警察时,最初一个月的薪水,还不够在单位门口的小餐馆请老乡吃一顿饭。这个在同学圈里一直没有被搞懂的“人生谜题”,反而是在他离开之后,他的同学挚友顿悟了他当初的选择,他的与众不同。

就在李世全走出中大校园,走进广州警队前,那时发达的广州报业,隔两个月就有“警匪槍战、警察喋血街头”的报道。

从1949年12月至1990年,广州公安的革命烈士共计30名。光1989年至1990年,这一年多就倒下了7位。7位烈士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

1990年7月2日,只有22岁的李世全,念着报纸上烈士的名字,读着他们的故事,走进广州警队。

1990年7月至2008年4月,李世全一直在广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工作。

走进广州警队的李世全,为什么会在治安处秘书科的岗位上一待就是十几年,从青葱的学子变成两鬓全白的沧桑中年?而且一直只是秘书科的一个科员,直到最后两年才提的副科长。

没有改变的原因是,他不能变。就像是一栋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那些埋在最下面的“四梁八柱”,尤其是那根承重的“顶梁柱”不能变。

15年间,他以一己生命的体温,像一支温度计潜入城市的夜幕和地表深处,探测着城市的冷暖。他用那双开了口的皮鞋,去丈量城市的各个角落:哪里人多,哪里有坡陡,哪里有塌陷,哪里有拥堵……他凭着一双手一支笔,像解剖师一样提前为这个越来越大的城市正在面临的转型与变革做好全覆盖和全方位的治安体检、扫描、评估。

那些年,一年365天,200次以上的大型安保活动和赛事的密集考验,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每一次大考给予他们的养分,过滤掉那些不足和教训,把风险和隐患阻挡在城市的肌体之外。

早期的广州市大型安保,仅限于规模不大的群众性聚集活动,规模大一点的足球比赛,安保的手段也就是把笨重的“安检门”抬到越秀山下体育馆入场口,有时“安检门”还出故障,又改回人工操作。就是这样“零基础”的起步,他带领着安保团队,一刻不停地赶超自我,赶超时代。在设备有限、警力有限的条件下将安保智慧发挥到极致,缔造了一段又一段永载共和国安保史册的传奇,从流花地区整治,到广交会安保,从2008年起,“春运”“奥运”“亚运”……两年间广州市公安局接连斩获四个“集体一等功”的殊誉,每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背后,都有这位安保功臣的光辉身影。

2001年起,治安支队开始牵头负责广交会安保工作,而此前,广交会安保一直是中央直管的国家事权,由经文保部门主管,当时从省厅到市局到各警种各部门,谁也不知道该怎样做。时任秘书科副科长的李世全作为具体操盘的总联络人,没有辜负时代的召唤、组织的信任,迅速协调60多个单位部门,一手组建起600多人进驻的广交会安保办,他字斟句酌,心血凝成《广交会安保方案》及应急预案,他开创的“情报预判”“以面保点”“大军团作战”的大型安保活动模式,20多年后的今天,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广州治安安保工作的方方面面。

2008年春节前,南方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数十万旅客滞留在只有0.1平方公里的广州火车站广场。那是广州公安安保史上最惊心动魄的11天,也是共和国治安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公共安全危机。

时任治安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的李世全在连续熬了4个通宵之后,一头栽倒在指挥部冰冷的水泥地上,而他在倒下前写出来的人流疏导方案和他在作战地图上画的圈圈、标的数字,成为后面7天里扭转战局的关键。

就在不省人事的他被战友们放平在沙发上的时刻,对讲机里一阵“中广场告急,快顶不住了”的嘈杂的呼叫声,竟然又把他奇迹般唤醒,他从沙发上弹起来,喝了一口水,又直奔现场去……

“2008年非常春运”结束的第二天,李世全又转身投入到奥运火炬传递广州站的重要安保任务。整整70天,他吃住都在单位。

活动当天,现场必须有一个能够及时掌握火炬传递动态,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人,而这个人只能是他!

那一天,他拿着对讲机一路跟着指挥车和火炬奔跑,火炬传到哪儿,他就跑到哪儿。

可就在火炬即将到达最后一站体育东路的时候,指挥电台里传出消息:天河体育中心东门已被堵死,车队无法通过。

广州公安的“老安保人”都知道,但凡重大安保、重大事件,遇到这样的状况,还有谁能比他办法多?

李世全立即调配地铁支援力量和车队应急特警,从外围疏导人群压力,硬是从人群中切出一个口子,在最短的时间里,确保车队顺利进入天河体育中心。

危机过后,领导一拳击在他的胳膊上:世全啊,幸好有你啊!

那些年,他历经的“奥运安保”“火炬传递”“亚运安保”等每一次风口浪尖的大考,都是他和他身后的“广州110”指挥体系的一次“破茧成蝶”。

特别是在“亚运安保”战场上积累下来的社会治安防控领域的独到经验,让李世全自身的使命从此与“平安广州”“平安中国”建设的命脉连在一起。

10年间,他在广州市公安局指挥处负责人的任上,一手开创扁平化、可视化、信息化勤务指挥体系和“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起到了指挥处警、参谋决策、应急处突为一体的“大脑中枢”作用。尤其是2015年以来,他积极推动成立反电信诈骗中心,开创全国反电信诈骗新模式,一系列石破天惊的创新,辟出了“广州110”这一艘高举新时代“警务创新”之旗的巨轮,引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革新潮流的新航线。

也就是从那时起,广州的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出现了“三降三升”的历史“拐点”:警情、刑事立案、突发事件下降,打击破案、抓获违法人员、群众满意度上升。

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曾经“最不安全”的广州,从此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如今,广州人民滿满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就是从这里出发并加速的。

李世全不光自己挺在前面,15年秘书科生涯里,还带出了刘景喜、李鹏、于海澎、李鑫宇、揭伟等一众好徒弟,如今个个都是治安一线千锤百炼而成的脊梁和精英。

那阵子,秘书科情况组8个写材料的,有6个是李世全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招进来的。都是离开父母、投入广州怀抱的“外地仔”,在多数同龄人可以任性地选择“说走就走的远方”的时代,他们选择了跟着李世全,心甘情愿地蜗居在秘书科情况组不到40平方米的狭小逼仄的空间里,而且“天花板”还那么低,那时候的李世全就是一个科员,谁也不会想到他有一天会当上政治部主任。

1994年5月10日,李世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也是好几个徒弟的入党介绍人。那是一个梦想纯真的年代。那时候,徒弟们都与李世全一样干活不惜力气,他们庆幸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里,遇到了一位把对生命的“热爱”传承给他们,又教会他们懂得如何去“热爱”的人。透过他身上温暖如春的生命气息,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广州,热爱广州。

来自天津的广东省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刘景喜说,他一点一点接受广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李世全这个广东人的过程,接受他的低调和妥帖,接受他的温暖和完美主义,接受他的包容和率真,接受他藏在骨子里的志气和血性,接受他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的“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人特有的精神。

当他们熬红的双眼里突然映入“九运会”上换了人间的天河,“第100届广交会”上璀璨的烟火,亚运会开幕式上“海心沙”的梦幻……他们的心底都会涌动着同一种刻骨铭心的悸动,因为属于广州的每一份精彩,都是他们这些为了“万无一失”不惜以肝脑涂地的“安保人”心血凝结的热爱。

李世全或许到死,都不曾向徒弟们表达过,倾诉过—他的今生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热爱?或许他本身就是火,他只能用火来解释火;或许他本身就是爱,他只能用爱来传递爱;而他短暂的一生,就是一团“火一样的爱”。

虽然,外表看来,他是那么寡淡温凉,仿佛一杯温开水,从不滚烫灼人,却早已历经内心的千万次沸腾。

从警30年,李世全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治安业务工作,直到最后牺牲也是在安保工作现场。

无论工作岗位怎样变换,那一支笔,那一个印有“广州市公安局治安处”字样的白瓷杯子,一直陪着这位白瓷一样温润如玉的人,直到他离开人间的时候。

他以三十年如一日熊熊燃烧的生命火炬,为广州社会治安管理添柴加薪的久久为功,他为30年急剧转型升级的广州社会治安管理和广州社会管理创新作出的历史贡献,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国家大型安保活动的开创者、奠基人的历史功绩,是在他突然离开后,我们才恍然大悟的。

活着的时候,朝夕相处的人,能感受到他是一团火,轰然倒下的时刻,人们才看到,那血与火熔铸的生命丰碑,已巍巍然挺立在天地之间。

李世全出生在广东清远市石角镇虬迳村。

作为一个传统家庭的长子,在弟妹心目中,大哥是最靠谱的人,怎么可能出事呢?所以在接到大嫂阿清电话后,他们都彼此安慰:没事,说不定不到晚上,就醒过来了,大哥是多么可靠的人啊。

从小到大,大哥就是绝对榜样,小时候弟妹们都听大哥的,长大了父母也听大哥的。

大哥带领他们早起割麦子,每晚九点上床睡觉,寒暑假带领他们打蜂窝煤,抬冰柜卖冰糕……

父亲李然昭,师范毕业分配到广州市87中,是村里最早走出大山吃“公家饭”的文化人,父亲孝顺,奶奶不愿离开农村,就遵照父母意愿娶了村里的姑娘。

小时候,父亲在城里教书,母亲带着他们在农村种田,家里没有当家的,免不了受人欺负,大哥从小就有志气,考试从来没拿过第二,唯一的一次第二名,就是以清远中学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在大哥的带领下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后来都考上了大学、中专。虽然都是普通职员,但都懂得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没谁知道他们有一个做领导的哥哥。

家里孩子多,吃不饱。1980年父亲把大哥和二弟武扬带到城里读书,1985年父亲带领全家“农转非”来到城里,但初期还是凭粮票买米,他们没有粮票。所以每个月,父亲把妈妈种出来的粮食,用米袋子扎紧,驮在身后的自行车尾架上,踩着自行车到广州。从清远石角老家到广州黄埔七八十公里的路,父亲一脚踩到底,光是路上就是两天两夜。多少年过去,父亲从来没有提过一句,这一路上,爆过多少次胎,经历了多少风雨。

无疑李世全是父亲这种血性和坚韧的忠实传承人。

在李世全出事的第二天,82岁的老父亲突然病重辞世,竟也随儿子而去了。送别的灵堂前,站立着他的徒弟刘景喜,景喜代表徒弟们替他送走了父亲。

李世全想参与的最后一次家庭聚会是在2020年6月25日的端午节。阿爸(父亲)、阿二(母亲)都來了,结果等到最后他也没能来,失去了最后一次照全家福的机会,而“影一张全家福”,原本是他这个当大哥的提议,结果一拖再拖,成为他们这个大家庭永远的遗憾。

李梓瑜是李世全和妻子阿清唯一的骨血。

两年前,梓瑜考上了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部门面向社会招聘的合同工,虽然钱不多,但却是她人生的一个新的开始。

此前,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和父亲做同事。父亲每天早上就在海珠广场附近的一个宾馆门口放下她,然后她步行去出入境大厅上班,父亲赶去起义路市局机关,直到父亲去世,身边同事才知道:李梓瑜,你原来是李世全主任的女儿,你藏得可真够深啊。

2020年疫情期间,父亲尽量不让她坐公交车,尤其是下雨天,只要有可能都接送她,这让从小就与父亲聚少离多的梓瑜,心里满满感恩,殊不知好景不长,那竟是他们父女一生最后的一段幸福时光。

关于父亲是谁,他是一个多么出色的人民警察,一个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媒体上已经有了很多报道。但对于梓瑜而言,他只是一个父亲。

而今,每天回到家里,她都会对着父亲遗像说,老爸,我回来了。

在梓瑜看来,父亲原本也是一个有浪漫艺术天赋的人,是他的警察职业深刻地改变了他的人生,她常常想,如果父亲不是警察,他的人生会不会因此而不同?小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人陪着,她是无法理解父亲的,直到她也走进警队,才开始读懂父亲来去匆匆的背影。

“警察这种职业,肯定是要有人去做的,正如妈妈常说的,谁都很辛苦,谁都不容易。”

“父亲,因为去做了,很认真地、很完美地去做了,并因此被人记住了,这是父亲的幸运。这种幸运是他所热爱的事业带给他的荣誉,并因此而留给这个社会珍稀的价值宝藏。”

人与人,再是相爱,总有分离的一天;一个人,再是执着于某一个事业,也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刻。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来过,包括她李梓瑜在内,都只是在这个世界里活着,活过但不一定存在过,但父亲活过,活在他热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因为他的热爱而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存在,而他的存在,因为他的离开,而成为永恒,这是父亲的幸运,更是这个时代的必然。

梓瑜记得,以前清明回乡,父亲得空时会散步到水泾交织的稻田。在和风吹拂绿浪的田间,他显得那么轻松愉快。他爱欣赏湖边湿地里零星开出的小花,说起他小时候在湖边捉鱼的趣事。他说,他特别喜欢家乡4月的景色,大地生机勃勃,春日和煦暖人。人们忙碌却满怀希望。这,也许就是他微信取名“四月天”的原因了。

责任编辑:杨希

猜你喜欢

安保广州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跟踪导练(一)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广州路壹号院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建设全球最大最先进核安保示范中心
我与广州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