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育时代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取向和实践路径探究
2021-08-02何青华
何青华
【摘要】在新美育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不再以技能为主,而是以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为主,而学校德育作为引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融合多形式的美育实践活动拓展学校德育授课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对美的感知、感悟和审美能力提升及相应习惯的养成,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新美育时代;德育;实践探究
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0月份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如何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学校开展美育的途径主要为学校课堂,在新时代下,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德育,充分重视美育人工作、创新美育育人机制、提高自身能力,提高美育价值进行实践探究。以佛山市顺德区昌教小学为例,作为农村小学,对于美育的意识不高,还停留在只注重绘画技法的培养而忽略育人的功能,为此,笔者在美育课堂中融入品德教育,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形成各学段相衔接、课内外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一、美术课堂与德育的互融实践的探究
(一)美术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个环节的德育落实,注重对不同学段学生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升华。
案例一:笔者作为一年级的副班主任,时刻关注低龄段学生的习惯养成和班级责任感的培养。如,每期教室更新板报,笔者都按照学校的要求用心的设计,在学雷锋月、植树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根据主题利用美术课结合教材设计适合本班的制作课程,板报上粘贴出来的作品都必须由本班的学生完成,形式可以是绘画和手工,让每个学生都人人参与,体现班级特色。笔者设计的课程为一课时,完成后粘贴在后面的黑板上,既能提高工作质量,也能为学生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案例二:新开学时,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三年级的学生们在美术课上的《老师您好》一课,有的学生在挠脑袋,回忆教师的平常和教师在教坛前的一言一行,想起教师为他们上课的情景。画笔在画纸上边描绘边回忆,这节课表达对教师思念和感恩之情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是画教师的样子,有的画教师上课的情景,有的做卡片,他们在同一个主题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自由地发挥,加上笔者适当的指引,学生第一次作业完成得用心又自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虽然只有简单讲授的技法,但笔者侧重每个环节的德育落实,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地创作,自信地展现自己的作品。
案例三:为了营造适当的氛围,激起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在《我和我的祖国》一课中,笔者播放提前准备的升旗仪式短片,利用“学习强国”网站里面有丰富的资源,分享伟大祖国发展历程和在党的领导下家乡建设发展的片段,然后,学生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来描绘出心中的祖国,有的画着自己高高举起右手,心中默默的景仰;有的把五星红旗画出了神采飞扬的火焰般,指引着我们前进……通过这样的主题绘画,使学生们在了解和体验中得到对爱国主义概念的升华,是一节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美术课堂。
案例四:小学四年级上册《城市美容师》一课中,笔者通过对环卫工人的着装、动作、神态等,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态及着装特点进行描绘。大部分学生对“城市美容师”这个职业不了解,只认为他们每天都跟很脏的东西在一起,谈话中表露出嫌棄。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展示环卫工人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让城市干净和整洁,工作非常艰辛,学生们非常敬佩他们,纷纷表示从自己做起,以后不会随便乱扔垃圾,减少他们的负担。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们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环卫工人们不但肩负着城市保洁工作,他们会把垃圾分类出可再生资源,还为垃圾分类的推进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材里,会有很多美术课题跟德育课题息息相关,我们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的环节,在不同的年龄段渗透德育,我们也能从这些案例中吸取经验,以德育的题材来设计有内涵的美术课程。
(二)与创作活动相融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引发德育思考
以中小学学段为例,每学年都会有学会和教育部门举办多个以德育主题的书画比赛,每个学校都会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创作。学校培训学生绘画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来收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他们收集的素材一般为绘画作品或者宣传海报作为参考。此时,教师就要提示尽量以积极向上的正确思想去表现,他们再思考角度、表现形式创作。如,今年初疫情期间,开展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以画抗疫,加强对防控防疫的体现与支持,学校也在线上教学平台中举办线上展览。
(三)以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给学生带来多层次的想像空间
美术课堂中以“中华传统文化鉴赏”为主题,通过开展美术鉴赏课进行“欣赏·评述”帮助学生认识和继承中华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历史文明和精神文化,让他们通过发掘创作素材,通过观赏美术作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如剪纸、雕刻、泥塑、版画、脸谱等艺术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课堂中美术与传统文化内容结合应用于课程设计,或精心策划贯穿全年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等文化传承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做到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承相融合。
如,学习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唱大戏》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经典戏曲人物的人物形象欣赏,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故事,从典型的人物故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绘制脸谱让他们感受体验,逐渐理解戏曲表演的特点和魅力,在教学评价中让学生说说对我国戏曲了解多少?自己家乡有哪些剧种?有什么特点?谈谈自己的想法,谈个人对戏曲人物的体会和感觉。引导学生在课后能够多看多想,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又如,在《家乡古建筑》一课,笔者分为三个学习活动:活动一,制作以推荐家乡一景为内容的海报,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对家乡古建筑考察并做简单的记录,而常规课堂不能满足全部同学现场考察,所以,笔者在上课前预先收集整理资料并打印出来,学生通过用语言和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游点”生活中的感想。同时也能感悟古代建筑师和工匠的智慧,建造宏伟精美的古建筑。活动二,在对古建筑有了较多的了解前提之下,用线描的方法进行描绘古建筑整体的样式。活动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选择临摹或者创作想象画的形式续编故事,创作以该建筑为背景的历史人物故事、神话故事等,从“画图写文”融于一体,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