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清舒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32例*

2021-08-02陈淑君刘晓博张东岳

中医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

陈淑君,刘晓博,陈 俊,张东岳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该病在我国呈现出高发的态势,且以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的特点[1]。溃疡性结肠炎是以黏液脓血便、赤白黏冻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相关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免疫、遗传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同时还因患者个体差异而表现为症状缓急的差异[2]。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痢疾”“泄泻”范畴,病机为湿热邪气内蕴肠腑,耗伤气血,血肉腐败,导致便下脓血、黏液,里急后重等症状。中医注重传承,尤其是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其不仅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还为临床治病防病提供指导,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方式。笔者跟随国家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学习,观察并记录张师采用肠清舒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评价其对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内镜评分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采用肠清舒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32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辨证为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8~63岁,平均(35.35±12.45)岁;病程10个月~3年,平均(1.35±0.89)年;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35.75±13.38)岁;病程1~3年,平均(1.65±1.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的共识意见》[3]的标准。临床表现:患者大便脓血黏液便并伴有里急后重症状。肠镜检查提示:肠黏膜表面散在性分布糜烂出血点,表面覆盖脓血黏液。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4]关于痢疾湿热蕴结证的辨证标准。肛门灼热,腹胀腹痛,痢下赤白黏液,赤多白少,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年龄18~65岁者;③溃疡性结肠炎处于活动期者;④无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⑤了解本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重度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③对本研究所用的药物过敏者;④未按要求用药和接受疗效评定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肠清舒方,药物组成:白头翁30 g,当归15 g,黄连10 g,焦山楂15 g,焦神曲15 g,焦麦芽15 g,秦皮10 g,黄柏12 g,车前子30 g,陈皮12 g,土茯苓30 g白芍20 g,木香10 g,枳壳12 g, 槟榔10 g,甘草片6 g。水煎,取汁400 mL,200 mL/次,分早晚温服。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由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148,规格0.25 g/片),0.5 g/次,3次/d,口服。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对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5]。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体重下降百分率、大便黏稠度和大便出血等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大病情越严重。分为症状缓解(≤2分)、炎症轻度活动(3~5分)、炎症中度活动(6~10分)、炎症重度活动(11~12)分,采用Baron法对患者肠镜黏膜组织进行评分,采用Geboes指数进行黏膜组织学评价[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IL-6、IL-17及TNF-α。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7]的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肠黏膜溃疡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DAI、Baron及Geboes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DAI、Baron及Geboe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DAI、Baron及Geboe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DAI、Baron及Geboes评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6、IL-17及TNF-α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IL-6、IL-17及TNF-α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IL-6、IL-17及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IL-6、IL-17及TNF-α对比

9 讨 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氨基水杨酸类等药物制剂的运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8]。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IL-6、IL-17及TNF-α等炎症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随着炎症的进展水平明显增高,是加快病程进展、促进溃疡形成的直接因素及监测指标,可明确反映该病的病情进展[9]。IL-17和IL-6由Th17细胞分泌,在炎症的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促进炎症反应[10]。因此,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可通过调节IL-6、IL-17及TNF-α来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的进程,辅助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从而最终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康复的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篇》[11]记载:“火淫所胜……民病泄注赤白……腹痛溺赤,甚为血便。”此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归为湿热之邪气内蕴肠腑,热灼血脉,损伤肠络,腐败化为脓血、黏液。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指导,以独特的遣方用药方式,调节人体寒热虚实,能有效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名老中医作为中医体系的特殊部分人群,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对中医药学有独特的见解,对某些病种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不仅在临床治病、防病中表现优异,还能作为中医药传承的引路人使中医中药薪火相传。本研究中采用张东岳教授的临床经验方肠清舒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并与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的对照组对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Baron内镜评分和Geboes评分的改善情况及外周血IL-6、IL-17及TNF-α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显著,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美沙拉嗪为5-氨基水杨酸制剂,其作用于肠道可释放过氧化酶及白三烯等,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清除相关受损因子,减轻水肿,缓解肠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12]。肠清舒方中以白头翁、黄连、黄柏及秦皮为基础清热止痢[13]。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镇痛的效果[14];黄连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溃疡的作用[15];黄柏燥湿泻火解毒,具有解热抗炎作用[16];秦皮清热燥湿收涩,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17];焦山楂、焦神曲和焦麦芽健脾和胃,清热除湿[18];车前子利水渗湿[19];陈皮健脾和胃[20];土茯苓解毒除湿[21];白芍养血敛阴[22];木香和槟榔行气止痛,缓解患者腹胀腹痛症状[23];枳壳行气消痞[24];甘草片调和诸药。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肠清舒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患者DAI、Baron及Geboes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6、IL-17及TNF-α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综上所述,肠清舒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DAI、Baron及Geboes评分,降低外周血IL-6、IL-17及TNF-α水平,缓解炎症反应,促进溃疡的愈合。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