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率先实现V 型反转抗疫与经济保卫战双赢 确保脱贫攻坚战胜利

2021-08-02张天平

祖国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

文/张天平

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加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程度,带来复式危机的全面爆发。从政治到经济,各领域的巨大变化揭开了世界格局风云突变的序幕。在史无前例的混沌时期,包括疫情在内的连续冲击,以及世界结构性矛盾的长期积累,使各国经济发展失去了“准心”,缺乏经济新增长的极力抓手,无所依托。面对世界性的“缺魂少魄”,各国慌不择路,以邻为壑地应对危机,将局势越搅越乱。放眼全球,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在中国政府的强力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五月之后的经济复苏十分显著,“十一黄金周”更是演绎出内需循环的报复式反弹,使中国在2020 年收官之时表现出鹤立鸡群的靓丽风采。2021 年中国经济走势,不仅受到疫情的不确定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双重制约,更是受到经济结构性变化的影响。

2020 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和防控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回落。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成功取得了新冠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的双重胜利,再次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中国经济的弹性韧性。经过严格的疫情管控、行政性复工复产、出台一揽子规模化宏观刺激政策等举措,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V 型反转,开始走向稳定复苏的轨道,为中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样板:

⒈新冠疫情导致的大流行和大封锁是超级黑天鹅事件,成为导致中国经济急剧下滑的核心原因;中美贸易冲突并没有按照之前预期的那样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走势的核心因素。

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疫情管控方案+适度刺激的经济纾困方案,是2020 年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困局的关键。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8月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⒊以疫情阻击战的胜利为行政性全域复工复产的前提,以行政性全域复工复产为经济快速重启奠定基础,以“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为核心的一揽子规模化刺激方案为国民经济循环快速复苏提供核心动力。这种战略组合和政策路径的选择是中国宏观经济实现V 型反弹和稳定步入复苏轨道的另一关键。

⒋中国疫情与世界疫情的不同步、中国产业链与世界产业链重启的不同步,使中国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疫情物资和疫宅经济的供给基础,保证中国外需不仅没有随着世界贸易的崩溃而瘫痪,反而逆势出现超预期反弹,为中国内循环的重启和经济整体复苏提供了强大支撑。

⒌由于疫情冲击的不对称以及救助政策的结构性效应,中国经济的复苏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具有明显的差异;复苏的不同步、不稳定、不均衡是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的显著特征。

⒍随着一揽子规模化政策的实施、外需的持续上扬和内生动能的逐步恢复,中国宏观经济在反弹中呈现加速上扬的态势,第四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速接近潜在水平,为2021 年非常规政策逐步退出和新战略规模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时段和全球着眼,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不仅显示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性,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启动创造了最佳先机和宏观基础。我们必须全力把握新冠疫情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不同步复苏、中国内循环与外循环不同步启动所带来的战略转换契机。

原本以为这场新冠疫情只是一场可以速战速决的“偶遇战”,却不料疫情却席卷全球,演变成一场“持久战”。新冠疫情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疫苗研发VS 病毒变异的“速度赛跑”,前者快则时间短,后者快则时间长。而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与经典自由市场经济的大萧条有本质不同,其衰退深度由经济转型速度决定。大疫情必有大变局,正如经济学家托马斯·费里德曼所言:“这将会是两个世界——新冠以前和新冠之后的世界。”

⒈全球贸易:全球贸易遭遇金融危机爆发、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三重危机叠加下,外贸企业哀叹:“国内刚打完上半场,国外继续下半场,外贸人看完全场!”无论是从疫情的外部冲击,还是从全球化的内在溃疡来看,全球化的阻滞和回摆已是必然。中国当前的贸易格局已是“独木难支”,外贸“由实转虚”不可避免。网络缩减了空间距离,环球“同此凉热”,展现的不单是一种产业升级趋势,还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折。国际贸易从轰轰烈烈的机器设备生产走向不限时空的虚拟经济交易。

⒉中国经济:宏观层面,形成新增长替代。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消费”,通过放开与百姓相关的民生经济、民本经济的相关举措,让消费驱动经济增长。中观层面,推动产业链价值攀升。通过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时布局新基建,完善产业生态,将激发产业链活力。微观层面,企业要顺势弹变。如果说2003 年的“非典”让中国互联网企业有了腾飞机遇,奠定了互联网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霸主格局;那么此次疫情同样是一次巨大的“催化转机”,在细分行业的浪潮之下,企业竞争风起云涌,“安身立命”下倒逼企业进行版本升级,建立更加灵活、更具竞争的机制,势必孕育出一批企业新贵。

⒊内外循环:2020 年5 月14 日,中国经济“双循环”首次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是以量变引发质变,一方面,内循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作为落脚点,本质上依然是全方位开放,因为内循环的构建也需要跨国企业、外国资本、国际人才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尽管中美全面开启新“冷战”,全球化出现逆流,面对美国开启的“排华浪潮”,我们不能就此放弃海外市场,而是以退为进,蛰伏前行,以便长效布局。如今全球化的逆流催动中国外循环的升级迭代,具体到产业链、价值链上,便是由生产制造向设计研发与与服务消费两端不断调整。一边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形成高效运作的产业循环,另一边则亟待突破高端核心科技领域的“卡制”威胁。进而,外循环才能在内循环基本面“不变”的基础上,应对国际大环境的“万变”。

直播带货

⒋复式金融:疫情点燃第四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本质上是对市场经济过度、政府超发货币、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偏离的集中清算。而此次危机也不再局限于经济金融领域,而是涵盖方方面面,演变成人类历史上一场“复式大危机”。种种因素综合之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不能“非左即右”“有先有后”,而是全面开启金融复式时代。一方面,金融市场化、证券化将继续深入。不断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通过不同的风险定价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势,扩充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金融资本化、资本基金化、基金平台化、平台股权化将引导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

⒌产业互联:消费互联网的核心是便捷、廉价、云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则可收敛为超级链接、集成整合、AI(数据+算力+算法)。消费互联网已经在便捷、高效方面登峰造极,而百年一遇之大变局势必推动互联网由消费向工业迭代。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中国转危为机的筹码,北斗与5G 技术的结合,超宽传输、低延时、应用场景无限,让产业互联网进入“高速公路”。一方面,当下正处于全方位的过剩阶段,依然遵循过剩必然出清的逻辑;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不是一种平缓的增量改进,而是一个“破坏性创造”的过程,无疑将解构原有的产业格局,形成新的产业秩序。届时实现产业资源互联互通,突破人与物的界面,实现交互。

⒍数字货币:2020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研究显示,覆盖全球75%人口和90%经济产出的66个国家中,80%的中央银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10%即将发行央行数字货币。12年数字货币发展历程,历经3波热潮,实则埋下一条“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路径选择的暗线。数字货币是适应未来数字化迁徒下越来越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必然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经济时代无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皆呈现去中心化、扁平化的特征。核心生活资料是大数据、计算设备等一系列数字生产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每一个个体甚至器物,就是一台去中心化的生产数据的机器。数字技术作为生产力,本就是对中心化结构的颠覆性存在。因此,必然需要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做匹配,才能更好地满足去中心化的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激发应用场景出现。

⒎股市沉浮:如果说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哺育牛市的阳光和雨露,那么资本市场则是为股市持续提供养分的土壤,这些因素都在A股登台亮相,互相纠结,或对冲,或背离,共同主导未来的行情走势。从短期来看,行情更多地取决于货币流动性和股市政策性调整;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的变化取决于中国经济安全岛概率大小以及真实程度。从横向看,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不仅率先走出疫情阴霾,经济亦率先复苏,全球的宽松货币自然纷纷流向具有景气度优势的A股市场;从纵向看,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2020年资本市场改革更加积极,前期压制A股市场走强的因素得以改观,进一步支撑A股市场走强。虽然股市将成为资金绞杀的震仓地,但百年一遇之大变局,对投资来说,投的恰恰不是斜率,而是离散度,这意味着“拐点叠加期”将是真正投资的黄金时代。时势造英雄,昔日股王“巴菲特老矣”,金融领域的“冒险王”趁势崛起,试问谁人能够眼观六路、纵横捭阖。拭目以待!

⒏消费变局:从直播带货火爆到新消费转型升级,中国社会的消费习惯迅速蜕变,背后实则是在逐步走向物质消费无穷小、精神消费无穷大的新消费模式。品牌既要以精雕细琢不断打磨核心竞争力,又要接受信息文明、体验经济的洗礼,与时代速度接轨,如此,方能长远发展。新消费的火爆,不止于直播带货、“网红”流量,更以平台为纽带,围绕消费者重塑“人、货、场”,引发零售等相关行业转型升级。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消弱,零售电商想要生存,必须以社交媒体平台,借助内容做营销。未来实体店,更多是以小店、精品店、体验店为主,去覆盖线下3公里的市场。同时,线下小店要与线上打通,满足消费者的多场景需求。说到底,新消费之新,不只在于商品之新奇特(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更在于消费习惯、娱乐方式、体验感受的潜移默化带动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等彻底的变革。如此,才能让新消费顺势绽放,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