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养心殿燕喜堂裱糊纸调查研究
2021-08-02纪立芳
马 越,纪立芳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0 引 言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于2015年12月启动[1],旨在通过多学科研究为养心殿古建筑及其内文物进行整体科学保护。本研究为其下科研课题“养心殿内纸质文物保存现状研究”中的一部分。养心殿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自清朝雍正时期即为皇家政治活动中心,是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养心殿室内纸质文物主要分为两类——裱糊纸和贴落。“裱糊作”为清晚期营造业八大作之一,其余七项为瓦作、木作、石作、搭材作、土作、油漆作和彩画作。裱糊作的主要对象包括:建筑室内顶棚、墙面和窗户,以及扎糊各种冥器[2]。杨红[3]基于对紫禁城裱糊概况勘察,按造型、材料、工艺做法总结了紫禁城裱糊的种类和传统做法。纪立芳[4]以现场勘察为依据,结合档案文献资料及旁证案例,分析明朝嘉靖年间,清朝康熙、乾隆、咸丰以及清末慈禧专权时期养心殿区域建筑室内木构件和墙壁装饰风格的变化及白纸裱糊的特点与工艺,同时也探讨内檐油饰彩画及糊饰与宫廷室内空间氛围营造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分析促成这些风格变化背后的动因。笔者与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科研人员共同对养心殿各区域裱糊纸的类型和分布进行调查,并对典型位置和纹饰的裱糊纸取样分析,结合档案文献调查,古建内檐现场勘察和科学检测分析,研究养心殿各建筑裱糊纸的传统材料和工艺。本研究以燕喜堂裱糊纸调为例,探究其分布、成分与工艺。
1 燕喜堂裱糊纸现状调查
燕喜堂为养心殿后殿西耳房,面阔五间。咸丰二年起称为“平安室”,同治九年易名“燕喜堂”,并沿用至今[5]。燕喜堂裱糊纸主要糊贴于墙面、顶棚和窗户。肉眼观察其内檐棚壁糊饰多为白纸,仅局部有绿色夔龙印花纸残留,在西稍间内檐彩画上也存有部分泛黄的裱糊纸。燕喜堂内大部分裱糊纸保存较为完好,主要病害为开裂、脱落、空鼓和人为病害等(图1~4)。
图1 开裂Fig.1 Cracking
图2 脱落Fig.2 Falling off
图3 空鼓Fig.3 Hollowing
图4 人为病害Fig.4 Human disease
以燕喜堂东次间北墙为试点,由表及里对此处裱糊白纸逐层揭取,试图通过裱糊纸的层次和类型探究其工艺。首先闷润糊贴纸张边缘处,再逐层揭取(图5~6)。在揭取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表面数层纸张的纤维强度与传统皮纸、竹纸有一定差异。将表面多层裱糊纸揭取后,发现其下糊贴纸张为牛皮纸,且发现牛皮纸背面印有“55.12.19”和“净重50公斤”的印刷体字样,由此推测该层牛皮纸的裱糊时间不早于1955年(图7)。揭除牛皮纸后,下面是由钉子固定于墙面的黄色草纸板。根据以上保存现状,决定截取下整块带有表层白纸至草纸板的多层裱糊纸样块,进行下一步研究(图8)。草纸板拼接处使用钉子固定,揭除样块表层白纸后,牛皮纸背面完整印刷体字迹为“锦西水泥厂出品,净重50公斤,55.12.29”(图9)。结合草纸板后木框格子结构分析知,燕喜堂东次间北檐墙原为一扇窗,后堵住该窗并裱糊纸张于其上。之后在其上固定木框格子,而草纸板即钉在木框格子上(图10~11)。
图5 闷润表层白色裱糊纸边缘Fig.5 Moistening the edge of the superficial white paper
图6 由表及里逐层揭取白色裱糊纸Fig.6 Taking off wallpaper from surface to inner layers
图7 试揭时发现牛皮纸及其背面印刷字体Fig.7 Printed text on the back of Kraft paper
图8 整体截取后观察每块草纸板间钉子固定痕Fig.8 Nails fixed on the back of grass cardboard
图9 牛皮纸后印刷体完整字样Fig.9 Complete text on the back of Kraft paper
图10 草纸板下露出的木框格子及旧裱糊Fig.10 Wood pane &old wallpaper under the grass cardboard
图11 木框格子下旧裱糊纸现状Fig.11 Old layers under the wood pane
以上为木框格子裱糊纸的基本情况,根据周苏琴在《“大雅斋”匾的所在地点及其使用探析》[6]一文中对燕喜堂功用变化分析,这面墙木框可能于清朝同治皇帝大婚时装于此。木框格子内为老旧多层裱糊纸。为了研究其结构与成分,对木框内裱糊纸取样,进行显微剖面结构观察和纸张纤维种属分析(图12)。
图12 木框格子下旧纸取样Fig.12 Sampling from the old wallpaper
2 燕喜堂裱糊纸分析
2.1 燕喜堂东次间北檐墙裱糊纸
使用Henraeus Kulzer公司的Technovite 2000LC树脂包埋样品,紫外光下固化30 min后打磨剖面,在金相显微镜(Leica,4000M)下观察。为了研究每层纸张的类型,对其进行逐层揭取,使用北京伦华科技有限公司的XWY-Ⅷ型纤维分析仪观察每层纸张纤维种属(表1)。
表1 燕喜堂东次间北檐墙木框格子内多层裱糊纸纤维种属分析Table 1 Fib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wallpaper under the wood pane
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观察该多层裱糊纸的显微剖面结构,认为其至少分为八层(图13~14)。逐层揭取并观察每层纸张纤维的显微形貌。其中最内层为皮纸纤维,存在较明显的胶衣结构(图15~16)。由内向外其余几层纸均为竹纸,含有竹纤维导管细胞(图17~18)。最外两层中含皮纸纤维与竹纤维。
图13 可见光下显微剖面结构Fig.13 Cross-se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图14 紫外光下显微剖面结构Fig.14 Cross-section under UV light
图15 第一层皮纸纤维显微形貌Fig.15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mulberry fiber in the 1st layer
图16 第一层皮纸纤维胶衣结构Fig.16 Gel coat of mulberry fiber in the 1st layer
图17 第二层竹纸显微形貌Fig.17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bamboo fiber in the 2nd layer
图18 第二层竹纸导管细胞显微形貌Fig.18 Vessel of bamboo fiber in the 2nd layer
根据以往对故宫乾隆花园中部分建筑裱糊纸的研究可知:在传统裱糊工艺中常用纤维较长且韧性较好的皮纸作为底层纸,以增强多层裱糊纸的强度;而底层之上的裱糊纸则多选用纤维短且韧性低于皮纸但价廉的竹纸裱糊。从表1中可知,在木框格子内多层裱糊纸中,最外两层中出现皮纸纤维,推测该处至少经过两次全面裱糊。
2.2 燕喜堂残存印花裱糊纸
燕喜堂残留的印花裱糊纸较少,仅在明间后炕内墙面和东次间西南抱框发现两处(图19~20)。
图19 燕喜堂明间后炕内绿色夔龙纹印花裱糊纸Fig.19 Dragon pattern on the wallpaper in the main room of Yan Xi Tang
图20 东次间抱框绿色夔龙纹印花裱糊纸Fig.20 Dragon pattern wallpaper in the eastern room
以东次间抱框夔龙纹印花裱糊纸为例。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观察其剖面结构,该印花纸有两层背纸(图21~22)。观察背纸纤维显微形貌,主要含有竹纤维。
图21 可见光下显微剖面结构Fig.21 Cross-se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图22 紫外光下显微剖面结构Fig.22 Cross-section under UV light
对该印花纸表面绿色颜料和白色底灰微量取样,使用美国Thermo Fisher iN10 Mx 显微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成分分析,MCT检测器,金刚石池透射模式,分辨率4 cm-1,扫描次数64。
图23 东次间抱框绿色夔龙纹印花裱糊墙纸绿色颜料红外光谱图Fig.23 Infrared spectrum of the green pigment of dragon pattern wallpaper in the eastern room
图24 东次间抱框绿色夔龙纹印花裱糊墙纸白色底灰红外光谱图Fig.24 Infrared spectrum of white base of dragon pattern wallpaper in the eastern room
采用RENISHAW Invia系列拉曼光谱仪分析绿色颜料,使用Olympus 50倍放大镜头,选用激光波长532 nm,能量2 mW,曝光时间3 s,积分次数1次。图25中3 356 cm-1和3 437 cm-1为氯铜矿中-OH的伸缩振动峰。
图25 绿色颜料拉曼分析图谱Fig.25 Raman spectrum of the green pigment
2.3 西稍间西山墙四架梁和内檐彩画表面裱糊纸
西稍间西山墙内檐彩画和四架梁上均有多层裱糊纸(图26)。其中绿色彩画表面裱糊纸(①)有五层,四架梁上(②)裱糊纸有九层。①处靠近彩画第一层纸含有皮纸纤维和竹纤维,第五层(最外层)纸含有草纤维、竹纤维和皮纸纤维(少量)。②处第一层(最内层)为桑皮纸,纤维长度约11.87 mm。这层桑皮纸纤维纯净且长度较长,在燕喜堂裱糊墙纸中仅在此处发现。第二层至第九层纸均主要含竹纤维。
图26 西稍间西山墙内檐彩画和四架梁上多层裱糊墙纸Fig.26 Multiple layers of wallpaper on the purlin
2.4 顶棚“盘布”裱糊
燕喜堂顶棚白樘箅子上裱糊称为“盘布”,因其结构为两层纸间夹有一层“布”而得名(图27)。分别对两层纸和其间的“布”进行纵面和横截面显微观察。其中两层裱糊纸均为皮纸纤维,中间夹的“布”成分为棉纤维。图28为棉纤维横截面显微形貌,呈腰圆形且有天然扭曲。图29~30为皮纸显微形貌和胶衣结构。
图27 东次间顶棚“盘布”Fig.27 “Panbu” on the ceiling
图28 东次间顶棚“盘布”夹棉纤维横截面Fig.28 Cross section of cotton fiber
图29 东次间顶棚“盘布”皮纸纤维Fig.29 Mulberry fiber in “Panbu”
2.5 窗户裱糊纸
因易遭气候变化而老化,窗户裱糊纸可能会定时揭取更换。肉眼观察燕喜堂窗户裱糊纸,可能因展陈需要更换过(图31)。取微量裱糊窗纸样品,观察显微形貌知其主要纤维类型为木纤维(图32),可能用近代的木浆纸裱糊。
图30 东次间顶棚“盘布”皮纸纤维胶衣Fig.30 Gel coat of the mulberry fiber in “Panbu”
图31 东次间窗户裱糊纸Fig.31 “Biaohu”paper on the window
图32 东次间窗户裱糊纸木纤维纹孔结构Fig.32 Pit of wood fiber in the “Biaohu”paper on the window
3 结 论
3.1 裱糊墙纸
1) 燕喜堂东次间北檐墙箅子下八层纸至少经过两次裱糊。箅子上的草纸板以上为不早于1955年的墙纸。
2) 东次间抱框上残留的绿色夔龙纹印花纸中,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白色底灰主要成分为石灰和黏土矿物。可能使用不同的有机胶结材料调和绿色颜料和白色底灰。
3) 西稍间西山墙四架梁和内檐彩画上有多层裱糊墙纸,其中四架梁上共有九层纸,最内层的桑皮纸纯净且纤维长达约11.87 mm,在燕喜堂仅发现此一例。
3.2 顶棚与窗户裱糊纸
燕喜堂顶棚“盘布”使用两层皮纸中夹棉纤维制成。在养心殿正殿调查中,发现其顶棚“盘布”使用苎麻纤维。燕喜堂棉纤维的使用,可能是清晚期“盘布”的做法。目前燕喜堂窗户纸使用木浆纸,可能因展陈等原因更换用纸。
致 谢:在养心殿裱糊纸调查与分析中得到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徐建华、王允丽和雷勇等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