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
2021-08-01于建明
于建明
摘要:电力资源的应用十分广泛,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从各个环节与部分的影响因素着手,从而真正提高我国的供用电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强化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力度的意义、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供电技术;安全性;可靠性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社会与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电力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确保社会运发展与运行的正常,因此,必须要保证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 强化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力度的意义
从本质层面分析,供电技术安全性的含义为保障电气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同时保障用电者生命安全,加强对用电事故的防范力度;可靠性则是指保障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长期、稳定、不间断地进行供电。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类机械设备的应用力度也不断提升,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提升。供电及用电系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处于同一链条之中,涉及到空间上的电网覆盖跨度以及时间上电力资源供应过程。供电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会随之时间变化出现故障、及老化等问题,一旦出现会对区域内供电造成严重影响,电网覆盖地区会遭受供电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及生产均会受到严重阻碍。电力能源本身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漏电或电压变化极易引发火灾及电网短路等重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加强对供电技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 供用电线路缺少维修、养护
长距离的供用电线路需要定时或不定时保养,供用电线路使用时会出现各种问题,若是不能时常进行维修、养护,供用电系统可能会由于线路问题而不能使用,会对用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般是某处坏了才会对其进行修理,这种监管修理方式不仅会危害供用电系统的正常使用,而且会为使用者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与损害。
2.2 供电线路问题多
在供电设备系统中,运输载体主要就是电线,电力企业将电力通过电线传输给用电用户,这样电线的完好性、线路的畅通性直接影响供用电的有效传输,进而对供电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在供电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难点就是线路,并且对其的检查与维修难度也较大。电力系统在只要处于运行状态,那么所有的供电设备都处于工作状态,不管那个运行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该电线路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电力系统瘫痪。大风天气、暴雨天气、雷雨天气等自然因素也会对电力设备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电路发生短路故障,影响供用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3 供用电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都在不断提高,自动化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了,供用电系统作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系统,自然也会应用到自动化系统,但现如今我国的供用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比较低,供用电系统中还无法很好的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很多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和报警系统仍不能保证百分百的预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供用电系统埋下了隐患。
3 提高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的措施
3.1 加强检修维护工作
加强供用电线路的维修与养护,需要在电力检修制度上设立定期线路故障排查规定。电力供用线路的空间跨度大,需要专人进行故障的监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监测还未覆盖到全国电力供应线路中时,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3.2 合理的规划供电网架
由于当前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存在差异,所以,电力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相关参数的统计,对于供电范围进行及时有效的规划改进,避免因为供电半径过大造成供电成本的提高和系统的超载,进而影响到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优化供电范围,可以在供电范围内有效保持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供电线路超载造成设备的损坏和安全隐患,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
3.3 提高自动化水平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有重要作用。让电力系统顺利运行和稳定发展,需要加大对系统的投入,增加自动化设备。及时更换陈旧及低效率的设施,在革新监控和警报系统的同时融入现代电力技术,使得系统的监控和警报更加准确及时,保证将故障的扼杀在摇篮内。其次,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和改进,运用网络技术充分监控区域内电力设施,使出现故障的部位不会扩展延伸,该区域的电源自动被切断或者隔离,系统自动诊断故障问题,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3.4 设置应急情况的电力设备与线路抢修制度
一些非人力可控的风险因素常常具有偶然性与随机性,例如恶劣的自然天气、突发的人为破坏或者故障问题等等,会使人们发现电力设备与线路故障问题的时间有所延迟。而在从故障发生到人为排查发现的过程中,如果危险因素不及时加以控制,就有可能对整个电网或线路故障发生地区造成危害。应急电力设备与电力线路抢修制度针对突发的偶然性事件而设立,能够保证对不安定源的控制以及抢修的效率,并将电力故障危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3.5 加强对电力人员的管理
供用电技术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专业电力人才来维护与推进。传统的普通电工越來越难以在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转中发挥核心作用了,为此,首先需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电力人才,将专业人才分配到供用电技术的相关环节岗位上,保证电力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技能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电力设备的技术使用要求。需要保证电力专业人才在供用电技术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作用的发挥,让他们成为我国电力技术系统的带头先锋队。其次,需要加强已有电力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新时代技术培训,让电力系统的工作与技术维修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适应当前现代电力设备的推广与应用要求,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3.6 确定合理的供电范围
供电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不仅大量的损耗电力,并且也增加了电力设备使用的风险性,在运行中隐含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无法缩短供电设备运行时间,但是可以对供电范围进行缩小。对供电半径进行合理设置,在设置的时候根据其余用电量大小进行[2]。如果具有较为广泛的供电范围,那么一定会增加电线等电力设备的投入量,供电成本也进一步增加,因为引发电力故障的因素也不断增多,相关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大。并且在电力故障问题发生以后,故障维修的时间会进一步延长,对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无法有效保证。另外,在对供电半径设置的时候根据用电量进行,对供电中发生设备故障的概率有有效降低,并且对维修故障设备的速度与效率有较好提高,进一步增加了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用电用户的安全用电有较好保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对电力能源需求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不断加强提升供电技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的研究力度。为此,企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总结影响电力供应稳定性的各项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线路设备养护力度、提升供电范围规划科学性、推进电网自动化建设进程以及构建人员管理培训体系方案,为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建鑫.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03):78-79.
[2]高铁成.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居舍,2019(07):179.
[3]龚子塬. 关于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思考[J]. 建筑发展,2019,3(2).